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4.0——从B2C到C2B

  • 投稿健身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953次
  • 评分4
  • 99
  • 0

文/魏雪艳 钱燕云

摘要:本文介绍了工业4.0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并结合B2C及C2B商业模式的发展,提出基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通过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生产的结合真正实现满足客户需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工业4.0;B2B ; C2B

引言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在最短时间生产最多产品为目标,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而工业4.0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此概念由德国于2013年4月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工业4.0的重点是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其两大主要特征为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即通过智能工厂及智能系统的相互结合实现产品生产的灵活性及有效性。B2C是企业以不同于传统方式将产品呈现给顾客的商务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通过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类别、更优惠的价格、更便捷的渠道及更多的促销活动以使顾客获得较之传统方式更大的满意度。但C2B商业模式更加体现商业本质,更符合拉动型供应链的模式。因此,本文结合B2C、C2B及工业4.0所提出的制造模式,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工业4.0的循环供应链模式。

1、相关理论分析

1.1 工业4.0内涵

工业4.0项目旨在支持德国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业4.0[1]即一个系统(CPS);两个主题(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三个整合(横向整合、纵向整合及工程端到端的整合);八项活动(标准化和参考框架、管理复杂系统、全面宽屏的基础设施、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和持续的职业发展、规章制度及资源利用效率)。信息物理系统(CPS)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这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包括制造、工程、材料使用、供应链和生命周期管理的工业过程。智能工厂在此基础上可生产出可自识别、可被定位、可知各时状态的智能产品。嵌入式制造系统在工厂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上实现纵向网络连接,在分散的价值网络上实现横向连接,并可进行实时管理。

1.2 B2C电子商务内涵

电子商务按照参与交易的消费者类型可分为B2B即企业间电子商务和B2C即企业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以及C2C个人与消费者间电子商务三大类。B2C电子商务企业是企业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服务,直接面向个人用户,具有用户分散、用户交易量大和单笔交易额低等特点[2]。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B2C电子商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7.9%。

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2014年随着京东、聚美优品、阿里巴巴的上市,网络零售市场格局趋向稳定。淘宝网、天猫、京东的品牌渗透率位居前三位,分别为87%、69.7%和45.3%,遥遥领先于同类竞争对手。唯品会以特卖形式后来居上,超过众多传统网络购物平台,位居第四位,品牌渗透率18.8%。由团购网站转型成功的聚美优品排在第九位,品牌渗透率11.7%[3]。从理论与实践发展来看B2C都是以厂商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通过网络模式呈现产品及价格供消费者选择。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实体店销售模式及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消费者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具有时代进步性。但对于客户个性化要求没有满足,其本质还是以生产为主导的推动式供应链结构。

1.3 C2B电子商务内涵

C2B是以个性化营销、柔性化生产、社会化物流三个为支柱搭建成消费者驱动而不是企业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4]。C2B使得产销双方无障碍的沟通,是商业本质的回归,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C2B电子商务模式的特征包括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参与及消费者主导等,但这并不是C2B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其本质特征是先有需求、后有生产制造,是真正的拉动型供应链结构[5]。C2B商业模式是对于商业本质的真正回归,移动互联网时代,生产消费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此基础上单个企业将不受资源、市场限制。通过客户需求分析、顾客参与设计等环节一方面使产品更易于满足客户,另一方面可增加企业竞争力。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工业4.0

2.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

截至2 0 1 4年1 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61亿,较20 13年增长19.7%;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达55.7%。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3.04亿,较2013增长17.0%。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提升至46.9%。与此同时,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增长率为73.2%,网民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由25.1%提升至39.0%。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每个客户的个性化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汇聚成一类具有交叉性的群体特征。通过移动互联网媒介分析企业目标客户群的个性化特征及其需求,对于企业后期的生产制造环节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是客户而非企业,因此,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核心的工业4.0项目具有其缺陷性。其过于关注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忽视了客户需求。管理学认为做正确的事较于正确的做事更为重要。因此,顾客参与价值链的创造是未来趋势。图1中顾客参与程度代表企业对于客户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企业认为客户对于供应链整体重要性越大,企业越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客户的参与程度。顾客的关注范围代表顾客成熟度,当顾客仅仅关注产品价格或产品外形等单一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低,当顾客关注产品各个环节服务、环保或整体因素时,代表顾客成熟度较高。顾客成熟度是时代变迁的体现,是意识及生活方式转变的体现,是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依据。

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下,顾客成熟度较低,关注范围较窄,同时顾客参与程度较低,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及时投放市场,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但随着市场进一步激烈竞争,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成熟度不断提高,其关注范围更加丰富,不再盲目的接受厂家投放市场的产品,而会运用自身知识及其他顾客购买体验进行商品筛选。其筛选汇总便可形成大规模定制的效果,当下的B2C电子商务模式多是这种模式。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加,顾客会通过移动互联网途径表达个人喜好及意愿,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接受顾客个性化选择,进行产品生产组装等活动,Dell笔记本电脑便是例证,批量定制模式下要求生产具有一定灵活性。随着企业可接受范围的不断扩大,未来市场或真正出现大众个性化定制模式,而智能工厂是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最佳途径。随着顾客参与程度的提高,顾客关注范围的不断扩大,企业会逐渐沿着大批量生产、大规模定制(小批量定制)和个性化定制趋势发展。在此过程中,各个制造模式界限并不分明,且单个企业进展不同步。

2.2 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顾客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自我丰富,成熟度不断提高。顾客不仅仅关注产品价格、产品标识等外显产品特征,更加注重产品服务、产品内涵及个性化的产品特征。单个个体将个性化需求数据提供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之上,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特征锁定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分析,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当中,并对目标客户进行信息反馈,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生产,投放市场。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架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顾客,关系是顾客需求拉动企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带动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相应活动的产生及其主体的需求。图2中P代表顾客群体,具有某些类似特质的单个个体会通过互联网平台自发组成小群体。C代表企业群体,并因价值链关系形成产业集群。

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业4.0模式对于顾客、企业及社会均最优。顾客通过交互平台表达其需求意愿、对于产品设计生产的建议,并满足其自我肯定等需求。

与此同时,交互可激发顾客创新思维,有利于促进个人创新、万众创新的局面。企业通过互动平台一方面了解了目标顾客的真实需求及潜在需求,对于现有产品的设计及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判断提供数据基础。以顾客需求为依据的生产制造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资源更合理的配置,避免资源浪费。

4、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社会生活不变的真理。未来社会个体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的实体感受,精神的满足与内心感受将更受关注,并带来新的社会变革。工业4.0是制造业新的革命,而这种革命的源头便是社会中个体需求改变所引发的时代的变革。因此,充分了解需求的变化及趋势对于工业4.0的具体实施具有指导作用,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便是连接两者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N].机械工程导报, 2013.7(9)

[2] 杨宇环,杨君岐.基于云计算的B2C电子商务企业价值链优化[J].企业经济,2012,04:117-120.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2/t20150203_51634.htm 2015.2.3

[4] 戴国良.C2B电子商务的概念、商业模型与演进路径[J]. 商业时代,2013,17:53-54.

[5] 张亚,刘滔,张波.C2B电子商务模式分析研究[J].电子商务,2014,02:17-18.

作者简介:

魏雪艳:研究生在读,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

钱燕云:硕士生导师,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