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投稿灵活
  • 更新时间2015-10-13
  • 阅读量605次
  • 评分4
  • 25
  • 0

文/明均仁

★本文系2014年武汉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号K201429)资助成果之一。

摘要:农业信息人才作为农业信息系统的主体,其知识和技能水平是能否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的时代特征,探讨当前农业信息人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优化农业信息人才结构,促进现代农业信息的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数据;农业信息人才;农业信息资源

引言

Internet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使得任何机构、团体、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特别是微博、微信、BBS等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目前,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利用,数据已被认为是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决策方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与挑战。作为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大数据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国家提出科技兴农战略并将其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需要农业信息化的推动,而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质量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1]。大数据时代下,对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当前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分析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创新的培养模式,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农业信息的时代特征

农业系统是一个涉及多种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复杂系统工程。作为农业系统的子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受其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农业信息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农业信息系统作为一项由人、设备、信息组成的“人机系统”,在一系列的农业信息活动过程中,信息处于客体地位,始终是农业信息活动的处理对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业信息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数量规模化。近年来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相关机构、组织、个人的农业信息意识逐步增强,意识到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开始注重对农业信息的搜集、组织、分析和开发利用。此外,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信息农业的转型,农业信息数量大规模增长,为农业信息服务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2)载体多元化。农业信息的传递和保存同样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传统农业信息主要是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信息,信息的保存和处理受到限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带、光盘、软盘、硬盘等多种载体形式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信息资源的存储与检索利用的效率。

(3)内容动态化。农业信息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当外部环境及内部要素发生变化时,农业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甚至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具体而言,农业信息按照其动态特性主要表现为固定个体变动属性和随机变动属性两种形式。

(4)结构复杂化。大数据时代,各种载体形式的农业信息尤其是海量网络农业信息的结构类型与复杂化,主要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三种形式,这种多模、异质、结构复杂化的特点直接影响农业信息的开发利用,如何对这类信息过滤、抽取等操作直接决定农业信息的挖掘深度和开发利用的效果。

(5)传播裂变化。农业信息传播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互联网和各种移动应用的普及,农业信息的传播速度逐步加快,呈现出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有利于扩大农业信息的受众范围,特别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农业信息的裂变式传播,减少了农业活动的盲目性,降低了风险,提高了农业服务效益。

2、农业信息人才的时代需求特征

农业信息人才作为农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农业信息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农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人才和信息已经成为战略资源的前提下,随着农业信息新的时代特征的变化,大数据时代下对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知识存量和技能存量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1)敏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指人们对信息的敏感性[3]。敏感程度的高低是对农业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的前提,直接影响人们对农业信息的后期行为活动。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下,农业信息由于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必然对农业人才的信息化服务意识提出极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农业信息人才信息意识敏感性的培养。

(2)高效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搜集、整理、分析、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大数据时代下海量农业信息资源的管理活动具有连贯性,对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信息能力同样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大数据环境下快速、高效地完成农业信息活动,已经成为衡量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工作绩效的重要评估标准

(3)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信息人员间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分为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关系和信息道德活动三个层次。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在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道德规范,使其在信息活动过程中通过一定的价值观判断,以强大的约束力在潜意识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信息行为。

(4)规范的信息行为。信息行为指人们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活动过程,主要涉及信息的搜索行为、信息的选择行为、信息的评价行为、信息的利用行为等形式。大数据时代需要大量的农业信息人才对海量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如何规范这一庞大群体的信息行为直接决定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效果。

(5)互联网思维模式。大数据时代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农业信息人才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对农业信息的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三个层次:首先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其次利用互联网将数字化的农业信息互联网化;最后利用互联网改造农业信息服务业,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观的形成。

3、当前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变革,近年来国家提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等战略,相关部门与时俱进的开始注重对农业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并且意识到农业信息人才在相关农业活动中的价值,加快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进程。然而,与时代需求相比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具有滞后性,具体而言当前农业信息人才队伍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型农业信息人才严重缺乏。当前从事农业信息活动的相关人员中很少具有专业化的学习或培训经历,大数据时代下要求农业信息人员即精通网络技术,又熟知农业经济运行规律[4]。近年来在国家学科体系结构中,农业院校(科研院所)逐步放开农业信息化类专业招生条件,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阶段性、滞后性以及相关人员在就业意愿的偏见,从事农业信息活动的专业型农业信息人才仍然与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2)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活动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熟练的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关联性分析能力、数据可视化能力,然而当前专业型的农业信息人才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技能结构与农业信息活动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活动的需要,导致不能充分挖掘农业信息资源,直接影响农业信息活动中的决策工作。

(3)农业信息活动工作流程不规范。由于农业信息人才在知识结构、学历背景方面的差异,在具体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具体的工作流程存在差异,即使处理同一数据源,不同人员的分析结果也存在差异。此外区域间、机构间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率较低,大量重复性、机械式的工作会严重浪费资源。

(4)农业信息人才薪酬管理体制不健全。当前我国农业信息人员主要为农业机关的事业编制人员,薪酬发放形式主要为地方财政拨款,来源主要为基本工资和岗位津贴,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虽然近年来国家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机构推行“绩效考核”方式评估员工工作效率,然而这种量化考核的结果仍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种不健全的薪酬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农业信息人员工作的态度和质量,影响农业新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意愿。

4、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服务业的产值和产量逐步增多,从事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已经初具规模,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必须优化现有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结构,加快对专业型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1)将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培养体系。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阶段已经设置农业信息化这一专业型硕士学位学科,但是具有这一学位授予权的学校较少且招生规模的人数不多,因此必须加强我国高等教育对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力度,在大学教育阶段增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的农业信息化人才,并且制定相关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防止人才流失。

(2)构建农业信息人才多元培养体系。针对现有农业信息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根据当地农业信息资源实际情况和农业信息人才的技能水平,因地制宜通过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优化相关人员的知识技能结构,通过对计算机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学习把相关人员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多元化培养体系方式优化农业信息人才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价值。

(3)优化农业信息活动工作流程。从逻辑维、时间维、知识维的视角探索农业信息活动的各阶段、各步骤以及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为具体的农业信息活动提供统一的思想方法。通过减少冗余环节和进行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专门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和农业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服务模式扩大农业信息资源的受众,以提高农业信息活动的服务效率。

(4)建立健全薪酬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薪酬为员工提供了经济保障功能,并且对员工具有激励作用,任何单位都需要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制度相结合,通过构建合理的薪酬管理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否则会导致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后果,甚至会导致“效益背反”和“次优化”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农业信息人员可能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工作环境与其他行业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从薪酬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5、结语

农业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从传统的刀耕火种到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的发展,农业活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农业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及其共享。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作为农业这一行业中新兴的职业,大数据时代下必须加速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的时代需求与当前农业信息人才队伍结构存在的差异,探索性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业的水平的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乃祥,卢文等.浅析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信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5):83-85.

[2] 刘镜,刘凤侠等.试论我国农业信息传播的途径与方式[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31-33.

[3] 明均仁.信息检索[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4] 王海,王红.面向21世纪的农业信息人才培养[J].农机服务,2013(11):1240-1242.

作者简介:明均仁,讲师,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字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