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外贸”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01-11
  • 阅读量88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互联网+外贸”时代的到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从学校教育、企业培育和政府投入三方面着手,培养国际化电子商务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互联网+外贸”背景下的跨境电商行业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意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企业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建立“海外仓”;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以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发展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外贸”时代来临。


  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重要引擎,促进本土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商品供给、完善服务质量、开展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两大矛盾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与人才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20年4月,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国内专业电商人才服务商——赢动教育共同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八成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业务岗位和技术岗位需求量明显较大,传统运营人才和新媒体、社群方向人才缺口最大,然后是供应链管理人才、产品策划与研发人才,有33%的企业急需复合型高级人才;电商企业对毕业生工作执行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需求高达63%以上。


  电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高校教育模式的矛盾


  一是专业设置滞后。2013年以来,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却直到2020年才开设,第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生在2024年才能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仍旧依赖商务英语、电子商务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


  二是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不完善。教师跨境电商实战技能欠缺是当下跨境电商教学最大的痛点,因为目前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多数从外语,国际贸易等专业调配,缺乏电商实际运营经历。其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都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在教材方面,跨境电商相关的教材数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实训室、电脑、仿真平台、模拟软件及网络支持等软硬件设施不足。


  三是合作企业投入不高,协同育人效果不明显。虽然多数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受到教学模式、教学技术、软硬件环境等的制约,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所学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合作企业片面追求短期既得利益,参与校企合作主动性不强,未与高校建立稳定、系统的跨境电商实训和实习环境。


  综上所述,跨境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以及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缺口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同时具备外语、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跨境电子商務人才市场最抢手的人才。另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供给存在严重缺口,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旨在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活动策划、平台运营等能力,能胜任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及数据分析、视觉营销、网络客服等工作。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坚持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与岗位要求对接。除开公共课之外,还应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文化交际课程和实践四大模块。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商务英语听说读写、国际市场营销、国际支付与结算、外贸单证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即跨境电子商务理论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程,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导论、跨境网络营销(SEO、SNS等)、美工设计、电子支付、供应链管理、跨境物流、跨境支付等。


  构建跨境电子商务操作实验室与传统面授、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体系


  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MOOC、翻转课堂等在线学习平台完成,面授课程则以解决问题、知识拓展、项目实践等内容为主。使用跨境电子商务模拟仿真平台和实训软件、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操作实验室是提高学生执行能力的办法之一。以亿学软件的实训平台为例,该系统包括单项技能、平台实操和综合实训三个实操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软件模拟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速卖通上开通账号,并在平台上操作,发布更新产品信息、网络营销、处理电子邮件、销售产品、跟踪物流、处理退换货等。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一是校企互聘,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学校委派学校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指导,与企业专家共同研发攻克课题;另一方面,学校聘请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专家担任外聘教师,承担部分实践课程,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


  其次,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以企业为基地,为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如阿里巴巴“百城千校”计划、速卖通大学“鑫校园”项目、Wish“星青年”以及思睿智训和亿学软件旗下的综合实训平台培训,就有很多教师参加,积极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二是实训基地(室)综合训练。企业导师在实训基地的模拟实践中,启用真实的职场环境,设立不同的部门,招募并培养行业急需岗位人才,比如,商流岗位的跨境电子商务采购专员、运营专员、推广专员、SEO专员、新媒体营销专员、策划专员、用户体验分析师、跨境客服专员等;供应链岗位的跨境物流专员、海外仓管理人员、国际清关专员、保税仓仓储管理人员、跨境供应链管理人员、供应链服务产品流程设计师、供应链方案整合设计师等;以及金融岗位的跨境电子商务金融风控专员、供应链金融方案设计专员、财务管理专员、收付汇专员、税务专员等。


  三是指导创新创业实践。高校教育可依托校内外实习基地,强化实践教学,贯通教学、实训、实习三阶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创客中心,吸引企业入驻,进行基地化办公。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引进企业产品,为学生提供速卖通、敦煌网等B2B账号,在网上进行产品销售,为企业提供电商平台管理,如产品发布更新、邮件处理等服务,或者提供宝贝详情页制作、直通车、钻石展位图制作等服务,并根据工作量和业绩给予一定的薪酬。


  立足本土,建立有区域特色的培养模式


  各高校在产业转型背景下应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行业优势,充分考虑办学实际情况,服务当地,形成独具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以湖南为例,自2018年7月长沙被批准为第三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长沙已然形成了金霞保税物流中心、黄花综保区、长沙高新区三大园区和长沙新港-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黄花机场水陆空一体的跨境物流通道的产业发展格局,开通了曼谷、莫斯科、洛杉矶跨境电商货运航线和中欧班列(长沙)跨境电商业务。湖南的特色产品机械产品、汽车配件、瓷器、服装、茶叶以及文化产品出口持续增长,销往东盟,俄罗斯、欧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湖南高校可充分利用湖南的交通和区位特征,利用当前政策优势,加深对本省本地区优势企业和产品了解,重点开设面对东盟国家、俄罗斯的跨境电商模块课程,强化商务英语和俄语课程的学习,了解东盟国家和俄罗斯文化社会经济等基本状况,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建设。


  随着“互联网+外贸”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将会进一步迅速发展,实现其巨大潜力,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应多方联动,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企业利用专业人才,创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优化贸易结构,扩大市场份额;而学校则应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整合教育和产业资源,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