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专业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应用的思考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969次
  • 评分4
  • 50
  • 0

文/石建芳

机械专业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就是在教学时找到、提出、分析问题直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独立自主地学习,达到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掌握思考、分析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中的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性比较抽象及实践操作性又非常强,而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大部分实行课堂上以讲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方式,实习条件好的学校是边讲理论边实习,但是实际过程中实习的时间常常很少,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较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机械基础理论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总是感到茫然,另一方面,职校生源基础比较薄弱,深奥的理论学习并不是他们的长处,但对自己动手制作的机械或传动模型,哪怕是拆一些废旧机器,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织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进行,这样符合职业高中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思考能力差的实际,以此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师生一起设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是开启他们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要在设计教案时设疑,并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设疑,至于在设置了问题后是否可以得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在于设置疑问的方式和提出的问题是否适当。设置疑问目的主要是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设置疑问时无论如何都要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所以,针对哪方面设置疑问,在何时设置疑问,由谁设置疑问?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不能千篇一律。有时针对学生生活实际和当前生产活动中的实际设置疑问,有时针对教科书中各个知识点设置疑问;学生自己可以设置疑问,但是大部分还是由教师设置疑问;时间的掌握也要依据学习内容,一些在新课引入时设置疑问,有时依据学生中潜在的思维问题设置疑问,有时在上课结束时设置疑问。我们往往大多数应用下面的方法进行:

1.仔细观察设置疑问。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看得见的东西、摸得着的事物、说得清的道理知识,能够由自己感觉到的东西就由学生自主设置疑问。例如在链条接头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观察脚达车链条并找到接头,他们自然就有疑问,是何种接头?接头的方式是什么?这样寻找到接头后上面的疑问就很容易解决了,原来自行车的链条是弹性锁片类型。这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操作,一个小组拆一节,最后分别由各个小组完成装配。他们又开始提出问题,为何两节容易拆并好装而一节既难拆又难装呢?老师可以说明用弹性锁片接头是为了牢固的原因。

2. 老师追问设置疑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知其然,却不知道其所以然,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其中原因就由老师来设置疑问。比如在棘轮机构的学习中可以在课前老师主动设置疑问,为何自行车在正常行驶或上坡时链条向前而后轮一定是一起向前?这种现象大部分人都知道。为何自行车下坡时车轮飞速行驶而链条却静止?为何链条反向转动不能够带动后轮倒退?他们怀着这些疑问,经过课后亲手拆装飞轮,观察、分析,课上回忆,教师启发引导,得到超越离合的机械原理。这里从生活中现象设置疑问构建了他们主动研究、独立参与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主动研究、独立探索、达到知、情、行的统一。

二、师生共同探究

师生共同探究是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阶段,教者要将探究、思维的空间尽量多留给学生,要从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养成他们一身学习的方法,推动他们向前发展,在这里我们是这样进行的:

让学生进行联想,教学目的是为了今后学生能够很好地自学,所以我们一定要从他们的学开始,我们的教学实质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达到自己自学的转化。在这里,我们要想尽方法构建条件,将已学过的知识和要学的知识建立关系,进行适当转化,将已学过的知识变成新知识。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索,自学解决,课堂上他们或自学,或追问,或讨论,或评价而变成课堂的主体,而我们教者则以咨询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引导他们自学。他们学习机械基础的欲望更加浓厚,分析和探索的能力大大增强。例如《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的学习,难度比较大,经过从前在其它哪些地方学习过压力角?促使他们可以联想到渐开线压力角、四杆机构的压力角等方面的知识,经过类比得到压力角就是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帮助他们作出圆形凸轮轮廓,对心移动式从动件的压力角,再联想到其它较复杂的压力角,他们在联想中学习新知识,这样效果就提高。同时要理论结合实际,学生在学习时实质就是将信息进行加工,教学就是教师推动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经过理论结合实际达到知识的获得,其目的是让他们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三、师生共同解决

在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后,要求学生将探索的结果用适当的形式描写,这样就达到解决预先设置的疑问。学生经过边操作,边用语言文字加以说明,呈现探索的结果,形成知识内部结构整合,把知识或技能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在这里,我们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把探索的成果与教科书中相关部分对照;如果相同,他们就会有成就感,信心超强;如果不同,就指导他们做深入探索,鼓励学生们大胆追求。成果呈现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检测他们探索的效果,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方式,要以学习者相互评价为主与教育者点评相结合,要多肯定,同时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养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

四、师生共同拓展

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将学生学到新的知识、技能用到实践中处理实际问题。要在实习过程中到工厂去进行实际操作。比如在解决了某一问题后,要求他们去搜集资料,寻找相类似的问题,再独立解决。这样就注重了已学知识的迁移和深入,达到教学的层次性和启发性的练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成人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