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将建首家机器人学院助产业创新

  • 投稿段知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94次
  • 评分4
  • 65
  • 0

中国人口红利拐点以及“工业4.0”时代的加速来临,使得机器人产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出于人才储备考虑,广东正在筹建省内首家机器人学院,将与知名机器人企业合作办学,推动产学研融合,预计最快将于2016 年开始招生。“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制造业复兴计划还是技术更新换代,以及当前最热炒的工业4.0 概念,都离不开机器人产业内容。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 互联网”智能化数字生产方式将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而拥有庞大市场容量的中国自然也不会缺席这场机器人盛宴。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机器换人”已从企业自发行为上升为政府政策导向,各地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机器人产业正呈现井喷式发展。广东省政府日前亦宣布,自今年起的三年内在工业企业推动工业机器人使用,并开展智能工厂试点。

东莞市去年开始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东莞市政府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 亿元,专门用来资助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最高可补助500 万元,至今有效申报“机器换人”的项目约500 项。到目前为止,东莞已有60% 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研发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和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商已有约70 家,机器人企业数已占全国总数的10%,工业机器人产业总产值近15 亿元,整个智能装备产业总产值逾200 亿元,已逐渐形成了运动控制与高端装备企业群、工业与服务机器人企业群等集群,并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机器人企业,创新创业机制和产业链配套日臻完善。

当前珠三角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与工业4.0、智能工厂的要求距离还很远,进行自动化改造十分迫切,相信有长远目光的企业不会只考虑成本因素,而坐失产业智能升级的历史性时机。在劳动力成本不再廉价的当下,珠三角的外资制造业工厂正面临抉择关口,若不抢抓机遇实现智能化升级,将势必被迫搬离。

产学研合作,首先要把科研成果推出去,告诉企业有什么成果;其次,要结合企业需求,在学校组织相应科研团队,一个个对接。现在,佛山的陶瓷、家电、五金、铝型材等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准备在南海建机器人学院,助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因此佛山科技工作也围绕着大学、科研院所此类需求,支持载体环境建设。据了解,在双方近六年的合作中,携手创新领域遍及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共为佛山引入中科院各类创新团队89 个,引进高端科技人员671 人。直接参与合作的本地企业460 家,辐射影响企业近300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