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产业升级初探

  • 投稿橘子
  • 更新时间2015-10-07
  • 阅读量1035次
  • 评分4
  • 71
  • 0

蔡晓秋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通过对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分析,阐述了服装行业瓶颈的根本原因,并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探讨服装产业升级的核心内涵,提出了适合我国服装产业升级的新思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服装产业链;“微笑”曲线;商品形态;极度商品;零度商品

Doi:10.3969/j.issn.2095-0101.2015.03.018

中图分类号: F7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101(2015)03-0048-02

收稿日期:2015-03-24

作者简介:蔡晓秋(1989.2- ),女,福建泉州人,服装设计与工程硕士,黎明职业大学助教,主要从事服装品牌管理与商品企划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世界制造业生产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造。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因地理优势、政策导向而大量地吸收了国际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产业转移及外包订单,使得以劳动密集型的、附加值低的、加工贸易为主的纺织服装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以这种方式成长的中国制造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以低价为主的恶性竞争环境下,面临“初加工能力过剩,深精加工能力不足”、“高附加值最终产品少、出口产品以量取胜”等问题,进行产业升级是摆脱当前困境的重要途径。

1 我国服装产业现状

产业链的形成过程是企业将原有的开发、制造、营销和服务等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将资源集中于特定的领域,将焦点缩小到核心业务,仅仅保留关键的环节,而将其他环节虚拟化,减少或放弃了某些环节,借助市场外部合作伙伴来完成,这种通过市场交易关系而形成的新的价值链称之为产业链。产业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个环节的赢利水平和附加值差异明显。观察许多产业的价值链,可以发现,其附加值的分布呈现出“微笑”曲线(看似微笑的嘴型),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价值链上游(曲线左端)是研发和设计,产品附加值较高;价值链下端(曲线右端)是品牌运作、销售和售后服务,附加价值也比较高;而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因而成为整个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部分。

服装的产业价值链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据测算,服装价值链上的利润分配:设计部分占40%,营销部分占50%,生产部分占10%。显然,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为了方便阐述商品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的产业链中的不同特征,不妨对商品形态做了两极的“二元对立”划分:极度商品和零度商品。如图2,极度商品是指完成商品的物化过程及包装(赋予意义),最大程度地传达了全部信息的商品符号形态。而零度商品是指商品的概念化表达,描述了极度商品所有可能性的商品的意识形态。

目前,我国很多服装企业都在为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做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即“贴牌生产”、“原始设备制造商”,由国外厂商提供品牌和样品设计,以订货的形式,交由中国企业加工、制造,再由外方进行销售。此时,企业只参与商品形态过程中的生产,而没有参与商品产业链中的其他过程,从事OEM的企业,说到底,虽然为商品创造了价值(功能、质量等),但终究未能参与商品化的过程(相对于生产过程而言),甚至不清楚商品的基本情况(消费者、组合方式、投放市场和营销目标等),也就是说,并不知晓商品的价值所在及其水平。可以说,这样的企业并未具有商品形态的话语权,而仅仅是服装经营中所需要的生产机器,而品牌经营者具有商品形态的控制权。

在OEM基础上,发展有一种新的经营模式: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原始设计制造商”,是指品牌企业提出产品的大致要求后,受委托企业通过自己后期的研究开发,并最终生产出成品。这样的企业相比OEM而言,具备了一定的研发、设计、生产商品形态的能力。但从本质上讲,ODM只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价值(如款式开发、面辅料采购或定制等)。当然,因此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关键在于企业只是受托进行产品形态的构建,并非商品形态的规划(品牌形象、商品组合等),即便是能够知晓商品定价,仍然不能改变事情的本质:即企业作为生产商的市场地位(不同的分工)。说得通俗些,可以说,品牌商已经完成其零度商品的概念化构建, ODM也只是商品企划的执行者,而并非参与者。品牌经营者所掌握零度商品,尽管还没有丝毫物质形态的出现,但已经决定了其对于商品乃至市场的掌控权,而单纯从事物质形态生产的只能是执行者,它所进行的设计也只是“按图索骥”而非创造性开发,故可以称之为执行性开发。当然,ODM确实进了一步:它可以了解商品企划的部分内容,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生产的主动权,为争取更大的利润值增加了筹码。

2 服装产业升级的内涵

那么,推动产业升级向“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区块转型,放弃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是否就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需?在分析阐述产业升级这一命题时,有必要先思考一系列问题:服装制造业是否仍然担负的社会责任,即解决就业问题?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新型失业群体进入制造业的可能性有多大?制造业基地向中西部转移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新型制造业基地能否保证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稳定和提升?以及我国服装企业是否具备上、下游的产业链建设需要投入的大量资源与技术?同时,企业是否具备与实力雄厚的国际老牌集团相抗衡的实力?这并不是摒弃创新或否认产业升级的必须性,而是在现阶段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味地去强调表面上“升级”,主张淘汰低端的服装生产制造业从本质上是不适宜的。

服装产业升级并不是简单地放弃服装制造业,而是使产业链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整体提高,其中也包括服装制造业提高单位产量的产值,降低运营成本特别是社会成本,与上下游协同配合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有力环节,最重要的是在新材料、工艺和新品种的开发上体现核心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世界垂直产业化分工中,“中国制造”在这场全球大运动的产业提升和利益提升承接了大部分加工环节。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以“世界工厂”而欢欣鼓舞,“加工价值”为我们带来丰厚的利润。然而,在有利可图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条产业链中,各加工企业为争夺订单不惜压低报价,最终导致利润越来越低。因此,“中国制造”也被贴上了低价低质的标签。

在对“中国制造”的反思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往往被指责为缺乏技术含量。实际上,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也存在很多高技术环节,就正如高技术产业中存在劳动密集型环节一样。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不是要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要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过程中增加技术含量,增加中国提供的核心元素。

3 产业集群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面对当前服装产业的价格战的愈演愈烈,产业集群是解决国内恶性竞争的有效方式,同时是提升中国服装产业价值的重要途径。服装的产业集群是指在纺织服装产业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它具有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区域性。产业集群的意义在于调动产业内部整体优势的提升,增加收入。而对于服装产业链的升级所具备的中、长期目标以及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正是产业集群所能提供的知识资源的共享与创新。

首先,“中国制造”缺乏商品形态的构建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很多服装企业不是没有创新的意识,而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企业很难单独开展,往往需要多个相关企业及科研部门的共同参与。产业集群内部,容易产生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累积效应,同时也使企业时刻了解并面临同行竞争的压力。这一方面是集群内企业时刻保持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推动企业间集体学习,产生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

其次,改变“中国制造”的低端形象。在集群行业内部,建立服务于整个产业集群的服装工程中心,加强对工艺和设计技术的研究,建立权威性的质量检验中心,定期制定和修改各种相关标准,并执行严格的服装产业标准,提高服装商品的质量、工艺等整体水平,进而形成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并且产业集群有助于避免逆向选择的“柠檬现象”,有利于服装企业重新对“加工者价值”的重新定位。另一方面,搭建国际交流、共享资源的信息平台,根据国际市场动态适度地调整行业目标和产品结构。

4 结 语

我国服装行业面临的困境日益显现,根本原因不在于生产成本上涨、国外廉价劳动力市场竞争和国外市场萎缩,而在于没有市场定价权。结合当前形势分析,盲目追求产业向高附加值业务升级,而淘汰服装制造大军,并非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核心。就服装行业升级而论,通过产业集群提高整体优势,改变中国制造的低端形象,循序渐进地延伸产业链,进而促进行业的实质性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伍长南.福建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亚太经济,2009,(6).

[2]余勇.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服装产业链如何整合[J].中国纤检,2009,(11).

[3]宁俊.服装产业链理论分析[J].纺织学报,2008,(7).

[4]尤晨.闽派服装产业区域品牌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