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叶松两种重要食叶害虫

  • 投稿味精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02次
  • 评分4
  • 13
  • 0

赵凤山

(内蒙古阿荣旗复兴林业站,阿荣旗162750)

摘 要:落叶松是内蒙古地区主要的针叶树造林树种,由于抗逆性强被广大林区栽种,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遭到食叶害虫的危害,主要食叶害虫是落叶松毛虫、落叶松红腹叶蜂。文章对其危害、成虫、幼的识别、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希望能给林业生产带来帮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落叶松;食叶害虫;识别;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3-29

作者简介:赵凤山(1971 -),男,内蒙古阿荣旗人,林业工程师.

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等主要的造林树种,具有耐寒、喜光、耐干旱瘠薄的特性,也是针叶树种中最耐寒的树种。因此,在内蒙古地区发布较广。在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害虫危害,严重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发育。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主要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红腹叶蜂等。近几年,在林间交替发生,使树势衰弱,引发次期性害虫的发生。

1 落叶松毛虫

1.1 危害

落叶松毛虫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为害落叶松,也为害油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针叶树种。食害针叶,爆发时将针叶吃光,远处看松树似火烧,连年严重为害时使松树成片枯死。

1.2 成、幼虫识别

1.2.1 成虫

体长25~45mm,翅展69~11Omm,颜色变化较大,前翅宽大,外缘直,有3条明显横斑纹,亚外缘斑8个,排成“3”字形(3种毛虫都有此特征),最后两斑点若连一直线与外缘平行,中室白斑大而明显(区别其他松毛虫的特征)。

1.2.2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65~80mm,体粗壮,体背有灰白色的斑纹,中胸和后胸各有一个密绒状蓝色的毒毛带,腹部第8节的背面有一蓝色的毒毛束,体背毛黑色,侧毛灰色,较长且多。

1.3 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毛虫在本地区一年多1代,以3~4龄的幼虫在树皮下、枯落物或土壤中越冬,多枯落物下越冬。在当平均气温达到5°以上时幼虫开始上树,初孵幼虫吃针叶一半,受惊有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后取食全针,耐饥饿能力强,幼虫能主动迁移危害,幼虫老熟后在树冠上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树冠中下部的外围嫩枝及针叶上,卵成块状,每块卵数十粒至几百粒不等。

1.4 防治措施

1.4.1 改善松林环境,增强树势

可采用营造混交林,封山育林,做好抚育、补植、改造等管理工作,使林内的生态环境趋于合理。

1.4.2 保护和利用天敌

天敌对松毛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如在育雏期间杜鹃每日捕捉的松毛虫的量,相当于他的体重;广泛用于生产上的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达到了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1.4.3 BT、白僵菌、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利用

这3种微生物制剂已商品化生产,用于大面积防治松毛虫,是提倡和推广的用法。苏云金杆菌(BT),一般防治3~4龄幼虫,施药林分适宜温度为20~32℃,施菌量667 m2用40~80万国际单位,多雨季节慎用:白僵菌在北方需温度达到24℃以上的连雨天或露水较大的条件使用,施菌量667m2用4.5~15万亿孢子: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使用时,可在病毒液中加入0.06%的硫酸铜或0.1亿孢子/ml的白僵菌作为诱发剂,提高杀虫率,每667m2用药量50~200亿病毒晶体。以上3种生物制剂均可以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等方法使用。

1.4.4 人工防治

大发生年份人工捕捉幼虫和采茧,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扑杀不要轻易触碰幼虫的毒毛,防止人感染松毛虫病。

1.4.5 灯光诱杀

利用松毛虫成虫的趋光性,可采用黑光灯、频振灯、灭阳能诱虫灯诱集成虫,消灭大量的有效虫源,降低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1.4.6 性外激素诱杀

该法适合于松毛虫的预测预报,能正确的掌握成虫出现的时间,采用有效的防治手段。

1.4.7 阻止上树

松毛虫的幼虫春天上树秋天下树,依据此习性,在树干上胸高处捆20cm宽塑料薄膜等阻止越冬幼虫上树:也可在树干上绑毒绳、毒带、涂毒笔等措施。

1.4.8 仿生药的使用

采用灭幼脲Ⅲ号(30g),杀蛉脲(每667m2用5g)等进行飞机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重点防治低龄幼虫。

1.4.9 化学农药的使用

幼虫期选择菊酯类、有机磷等杀虫剂喷洒树冠防治。注意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时间,并做到交互用药。

1.4.10 烟剂的使用

采用1.2%烟参碱喷烟防治幼虫,烟参碱与柴油的比例为1:20,每667m2使用的药量为0.4L;15~23kg/hm2的敌敌畏插管烟剂;啶虫脒或啶虫脒与异丙威复配新型杀虫烟剂;烟剂是最实用的方法,但防烟时,掌握好防烟的条件和方法,注意防烟的安全,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落叶松红腹叶蜂

2.1 分布及危害

落叶松红腹叶蜂是膜翅目的危害落叶松的重要害虫,分布较广泛,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均有分布,以幼虫取食针叶,产卵危害新梢。该虫危害迅速,发生严重时,将针叶全部吃光,仅留下枝条,林分看似火烧一片;成虫产卵时危害新梢,刺破嫩梢组织,使新梢向下弯曲,形似落叶松枯梢病。严重影响落叶松的生长,导致新梢枯死。

2.2 成、幼虫识别

2.2.1 成虫

雌成虫体长8.5 ~10.0mm,黑色有光;头黑色具小刻点及白短毛,触角褐色具短毛,前胸背板两侧、翅基片黄褐色,中后胸黑色,翅黄色,翅痣黑色;腹部2~5节背板第6节背板的前缘和第2~5节腹板中央橘红色,足黄色。雄成虫体长7.5~8.7mm,腹部3~6节缩狭,足基节、中足胫节、后足腿节及胫节端部、跗节黑色。

2.2.2 幼虫

初孵幼虫淡军绿色,头黑色,老熟幼虫体长12~21mm,头黑褐色,前胸背板、气门线至足基部灰黄色,胸部和腹部背面黑绿色,体腹面浅灰色,胸足黑褐色,腹足8对黄白色。

2.3 生物学特性

落叶松红腹叶蜂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林下枯枝落叶层内结茧越冬。不同地区成虫羽化时间不同,本地区在六月中下旬羽化,羽化后1~2d产卵,卵期10~15d。幼虫5龄,以4~5龄幼虫食量最大,最佳防治适期为2~3龄幼虫。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幼虫取食时头部向叶基,一般先取食树冠顶端针叶,后逐渐下移取食,成虫飞翔能力较强,成虫喜光。因此,落叶松红腹叶蜂在树冠上部、疏林地、阳坡地带危害最为严重。

2.4 防治措施

2.4.1 搂树盘

用靶子或铁锹等人工清理地被物,破坏越冬环境,降低虫口密度。

2.4.2 保护和利用天敌

如蛹期的姬蜂、寄生蝇等天敌。

2.4.3 成虫羽化期用药

面积不大时在羽化盛期进行地面喷雾防治,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喷洒20%阿维·灭幼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

2.4.4 幼虫期防治

在幼虫期,选用阿维·灭幼脲、3%高渗笨氧威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或25%灭幼脲胶悬剂树冠喷雾防治。

2.4.5 烟剂防治

烟剂防治较为实用,可用喷烟机喷雾或采用固定式防烟。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幼虫2~3龄时,可用苦参碱烟剂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