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 投稿以太
  • 更新时间2017-11-01
  • 阅读量837次
  • 评分4
  • 43
  • 0
胡永军

(红河州林业工作站, 云南 蒙自 661199)

摘要: 通过对棕榈播种密度为10 cm×10 cm、15 cm×15 cm、20 cm×20 cm、25 cm×25 cm、30 cm×30 cm、35 cm×35 cm几种类型进行育苗试验,得出密度类型20 cm×20 cm合格苗产量最大,达到10 005 株/667m2;播种密度25 cm×25 cm时苗木合格率最高,当密度大于和小于25 cm×25 cm时,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当密度逐步大于25 cm×25 cm时,死亡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用播种密度25 cm×25 cm合格苗木造林,幼林林相最为整齐。

关键词: 棕榈; 育苗密度; 产量质量

中图分类号: S 723. 1 + 31. 2, S 792.91 文献标识码: A

棕榈(Trachycarpu fortunei)为棕榈科(Palmae)棕榈属(Trachycarpu)常绿植物,又称棕树、棕皮树、棕衣树。其树杆挺直,叶大浓绿,树型别致,是极好的行道及庭园树种。棕榈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经济树种,栽培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秦岭,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为最多,棕榈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极耐寒、耐旱,较耐阴。棕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棕纤维可制扫帚、毛刷、蓑衣、枕垫、床垫、水塔过滤网等;棕榈叶鞘为扇子型,叶可制扇、帽工艺品及防雨棚盖等;花、果、棕根及叶基棕板可加工入药,主治金疮、疥癣、带崩、便血、痢疾等多种疾病;种子蜡皮则可提取出工业上使用的高熔点蜡;种仁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经磨粉后可作牲畜饲料;未开花的花苞还可以作蔬菜食用;棕榈对二氧化硫、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具有吸收能力。为验证棕榈育苗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从2011年11月~2016年6月开展了该项试验,本研究主要测定了棕榈不同播种密度对苗木产量、质量和造林生长的影响。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在云南省红河县石头寨乡旧施村委会瑶寨村苗圃基地,海拔1 800 m左右,年日照1 700 h,年平均气温14.9℃,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8.7℃;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18.9℃,≥10℃年积温4 200℃,年降水量1 240.2 mm,5~10月份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土壤为黄壤,含石量为20%。苗圃地地势相对平缓、交通方便、排灌条件良好。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1 种子来源

种子采自红河县阿扎河乡棕榈园,选择10~15年生,树杆粗、叶片宽大、棕片长、棕丝粗、无病虫害的健壮母树,于2010年11月中旬待果实呈蓝黑色后采种,将采下的种子进行筛选,清除杂质和病虫害种子,置于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

2. 2 棕果消毒和浸种催芽

2011年3月对种子进行消毒和浸种催芽。处理方法是:用0.3%~1.0%的硫酸铜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放入保温桶内,间歇性地向桶内补充温水,保持水温40℃左右基本恒定,浸泡50 h,再用湿沙覆盖,浇水量以沙床不积水为限,沙土中的含水量大约为30%~40%。约20天后,75%种子开始发芽。

2. 3 苗圃作床

在苗圃基地中,选取水源方便、地势平坦、便于调查的地块作为棕榈苗圃试验地。底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 000 kg、过磷酸钙50 kg、复合肥50 kg,拌匀后整地作床, 床面宽150 cm、床高20 cm。播种前用0.05%的高锰酸钾进行苗圃消毒。

3 试验设计

3. 1 播种密度

试验设①、②、③、④、⑤、⑥六个类型三个重复,随机区组设计。

①播种密度为10 cm×10 cm,66 700株/667 m2

②播种密度为15 cm×15 cm,29 644株/667 m2

③播种密度为20 cm×20 cm,16 675株/667 m2

④播种密度为25 cm×25 cm,10 672株/667 m2

⑤播种密度为30 cm×30 cm,7 411株/667 m2

⑥播种密度为35 cm×35 cm,5 445株/667 m2

重复1 ③②⑤①④⑥

重复2 ①④⑥⑤③②

重复3 ⑤②③⑥①④

2011年4月中旬将发芽势相同的种子按6个类型进行移植点播,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段设置样方,每个样方设置按1.5 m×6 m,播种后用预先混合好的2∶1的细土与腐熟细粪盖于墒面上3~5 cm。用透光率30%的遮荫网搭高1.8 m的拱棚遮荫,方便在拱棚下浇水、除草等作业,2012年11月份逐步移除遮荫网。

根据天气干旱程度不定期进行浇水,每年7月、12月两次拔除杂草,期间未进行过肥料追施,至2013年4月20~25日,在每个样方中按对角线等距离抽起30株进行测量,统计结果见表1

3. 2 造林对比

造林试验地选择在苗圃东侧2 km的荒地中,海拔、气候、土壤条件与苗圃地基本相同,坡度30°,东南坡向,造林地块土层厚度>80 cm,整块试验造林地肥力条件相同。统一按2 m×2 m的株行距进行种植,①~⑥类苗木沿水平线设置6株,坡向线设置15株,挖穴40 cm×40 cm,每穴10 kg腐熟农家肥与表土拌匀后栽植。用①~⑥育出的检测达到合格标准的苗木各随机抽取90株进行造林,2013年6月初栽植,观测造林后1~3年幼林的生长情况(表2)。

4 结果分析

4. 1 在播种密度等于25 cm×25 cm时,合格率最高,死亡率最小,当密度大于和小于25 cm×25 cm时,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密度大于25 cm×25 cm时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

4. 2 根据表1的合格率算出:密度类型10 cm×10 cm 合格苗产量为7 337株/667 m2,密度类型15 cm×15 cm合格苗产量8 597株/667 m2,密度类型20 cm×20 cm合格苗产量10 005 株/667 m2,密度类型25 cm×25 cm合格苗产量9 925 株/667 m2,密度类型30 cm×30 cm合格苗产量6 151 株/667 m2,密度类型35 cm×35 cm合格苗产量4 301 株/667 m2。试验得出,密度类型20 cm×20 cm合格苗产量最大,达到10 005 株/

667 m2。

4. 3 采用不同播种密度培育出的合格苗造林,在造林后1~3年的观测中,随着苗龄的增大,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差距逐步缩小,但从林相上看,采用密度25 cm×25 cm播种育出的苗木造林树高和地径标准差最小,林相最为整齐。

5 讨 论

5. 1 棕榈育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播种密度对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苗木密度适宜与否,对于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只有适宜的苗木密度才能使苗木优质高产,苗木过密时,不仅每株苗木的营养面积小,而且由于苗木相互遮荫使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影响了苗木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使苗木生长细弱、叶量少,苗木分化严重,苗木抗性差,死亡率高,合格苗率低。相反过稀的苗木,不仅不能保证单位面积上的产苗量,同时由于苗间空隙增大,杂草丛生严重,增加了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苗木生长不均匀,苗木产量和合格率也不高。

5. 2 不同的林木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需要不同的光照、水分、养份等,苗木培育的最佳播种密度是不同的。棕榈育苗在不同的地方由于土壤、气候因子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最佳播种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参考文献

[1] 朱华, 楚永兴. 红河县棕榈优良家系选择初报[J]. 林业科技情报, 2015, 47(1): 10.

[2] 韦强. 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 2008, 33(6): 123 - 124.

[3] 王达明. 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5.

[4] 唐玉贵. 棕榈类植物容器育苗技术[J].广西林业科学, 2000, 29(3): 146 - 147.

[5] 李基平.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S]. 云南省地方标准,2006 .

第1作者简介: 胡永军(1968-), 男, 林业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林木种苗生产、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