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刺激对杏鲍菇栽培效率的影响

  • 投稿康斯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437次
  • 评分4
  • 48
  • 0

陆荣生,韩美丽,霍秀娟,马永林,马跃峰,覃建林

(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

摘要: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出菇菌袋为材料, 研究低温刺激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以建立一套出菇快速集中的高产出菇模式。结果表明,4~8 ℃下处理剥离塑料袋的菌袋2~3 d,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原基形成集中度与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4~8 ℃下,菌丝4~6 d的后熟作用可使菇原基形成集中度提高至72.7%~76.3%,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提高至115.4%~121.4%;菌丝后熟作用4 d后,在低温处理前给予50~70 mg/L赤霉素(GA)处理对产量有促进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低温刺激;菇原基形成;生物转化率

中图分类号:S6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636-04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是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的一种品质优良的食用真菌,其子实体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脂、润肠胃以及美容等功效,特别是它具有类似鲍鱼的独特风味,因此受到消费者青睐。杏鲍菇是低温型食用菌,其子实体发育阶段分为菇原基形成期与子实体生长期,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为10~18 ℃,20 ℃以上容易发生病害,并出现死菇、烂菇。杏鲍菇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菇原基形成所需时间受自然天气条件影响较大以及原基形成期不集中,导致杏鲍菇采收期不集中、生物学转化率低。

目前有关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度等环境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已有一些报道[1-3],而有关低温及低温与菌丝后熟作用结合措施对杏鲍菇菇原基分化期长短以及原基形成集中度的影响报道还很少[4]。开展低温对杏鲍菇栽培效率影响的研究,明确子实体菇原基快速与集中的形成条件对于工厂化生产中生物转化率的提高、采收工作的工业化作业,进而整体提高杏鲍菇栽培效益具有一定意义。为此,研究低温与后熟作用结合、低温与赤霉素(GA)结合对杏鲍菇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集中度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建立杏鲍菇低温快速刺激菇蕾形成的高产栽培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菌种:杏鲍菇3号,由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育。

出菇袋培养基配方(以干重计):棉子壳70%,甘蔗渣27%,石灰1%,石膏1%,过磷酸钙1%,pH 8.0左右。将棉子壳、甘蔗渣混合,加水,调至含水量65%左右,再加入其余成分拌匀,装入规格为32 cm×17 cm的聚丙烯袋,每袋约装400 g干料,120 ℃高压灭菌4 h。

菌袋处理:将已长满菌丝的菌袋剥去塑料袋,水平置于铺有塑料薄膜的塑料筐内,塑料筐规格为47 cm(长)×36 cm(宽)×27 cm(高),每框放6个菌袋,筐上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1.2方法

1.2.1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将装有菌袋的塑料筐置于4、8、12、16 ℃ 4个不同温度的冷柜中,分别设定1、2、3、4 d的冷处理时间,处理结束后,将之放入16~18 ℃的出菇房出菇,调查菇原基形成时间、形成集中度、生物转化率。对照设置方法:装有菌袋的塑料筐在18 ℃下放置4 d。

1.2.2低温刺激与不同时间后熟作用结合对出菇的影响将装有菌袋的塑料筐置于28~30 ℃的培养室进行不同时间的后熟生长,然后置于不同温度的低温处理柜中,处理3 d后,将之放入16~18 ℃的出菇房出菇,调查菇原基形成时间、形成集中度、生物转化率。

1.2.3低温处理与GA喷施结合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菌袋经4 d后熟作用,表面喷施不同浓度的GA,喷施浓度分别为10、30、50、70、90 mg/L,喷施量为15 mL/m2, 之后,移入不同温度的低温处理柜中,处理3 d后,将之放入16~18 ℃的出菇房出菇,调查菇原基形成时间、原基形成集中度、生物转化率。

以上各处理48个菌袋,3 次重复。

1.2.4菌丝生长与出菇管理以上各处理菌丝培养温度为(28±2) ℃,子实体生长温度(16±2) ℃,子实体生长期菇房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菌丝后熟培养及原基形成期间菌筐表面所盖塑料薄膜每天掀开3次,每次30 min。

1.2.5统计方法菇原基形成所用平均时间(d)=菌块表面形成米粒大小的菇原基所用的时间(d);原基形成集中度=(菇原基形成最高峰时的菌块数/供试菌块数)×100%;子实体生物转化率=(鲜菇的重量/菌块的培养料干重)×100%。

采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时间、低温刺激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

低温处理一定时间后,菌块表面一些菌丝开始扭结,之后1~3 d扭结的地方就会出现米粒大小的菇原基。不同时间下不同的低温处理菇原基形成所需时间及子实体的产量有所不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低温刺激对菇原基形成的作用效果与低温作用时间、低温幅度有很大关系。

低温刺激1 d时,各温度处理各项调查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除外)。低温刺激2 d时,4、8、12 ℃ 3个处理的菇原基形成所用时间分别为3.4、3.9、4.4 d,明显短于对照;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0.9%、87.6%、85.8%,明显高于对照;温度为4、8 ℃的 2个处理,原基形成集中度分别达56.7%、54.0%,明显高于对照。低温刺激3 d时,4、8、12 ℃ 3个处理的原基形成所用时间分别为3.7、3.9、4.1 d,明显短于对照,其中8、12 ℃ 2个处理与低温刺激时间2 d下的对应温度处理无明显差异;3个处理原基形成集中度相对较高,分别达 62.6%、65.7%、55.8%;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分别为94.5%、92.3%、88.7%,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低温刺激4 d时,16 ℃处理外的其他3个处理菇原基形成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原基形成集中度明显高于对照,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高于对照但低于处理2、3 d时的同等低温处理。不同处理时间下,除16 ℃外的其他3个温度处理的子实体采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

由以上可以看出,一定时间一定幅度的低温刺激对于菇原基的提前形成及原基形成集中度的提高、产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以4~8 ℃低温刺激2~3 d为宜。

2.2后熟作用时间与低温刺激结合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

长满菌丝的菌袋除去塑料袋后,在28 ℃左右的室温下放置2~8 d,可看到菌袋表面菌丝快速生长为白色绒毛状,之后菌丝越长越壮。不同时间后熟作用后, 对菌块给予3 d的不同低温刺激,菌袋的出菇情况有所不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一定时间的后熟作用对于菇原基形成集中度及产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作用。后熟作用时间为2、4 d时,不同的低温刺激处理,原基形成所用时间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后熟作用时间为6 d时,12 ℃低温处理原基形成时间明显长于对照,其他两个低温处理原基形成时间与对照无差异;后熟作用时间为8 d时,12 ℃低温处理原基形成作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及其他处理。一定的后熟作用与不同低温刺激结合处理后,原基形成集中度有明显变化,其中后熟作用4 d时,4、8、12 ℃ 3个处理的原基形成集中度分别为76.3%、75.0%、73.3%,明显高于对照;后熟作用6 d时,4、8、12 ℃ 3个处理的原基形成集中度分别为73.3%、72.7%、70.0%,明显高于对照,但与4 d下的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后熟作用4 d时的不同温度处理的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115.4%、117.9%、110.2%,明显高于对照及后熟作用2、8 d下的各处理;后熟作用6 d时不同温度处理的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分别达到121.4%、119.9%、115.7%,明显高于对照及后熟作用2、8 d下的各处理,但与4 d下的各处理无显著差异。

由结果可以看出,菌丝一定时间的后熟作用对于原基形成时间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原基形成集中度与生物转化率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后熟处理时间以4~6 d为宜。

2.3低温处理与GA喷施结合对杏鲍菇产量的影响

对后熟处理4 d的菌块喷施不同浓度的GA,观察它对低温有无替代作用,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在8 ℃时,不同浓度GA对于原基形成所用时间、原基形成集中度无明显影响,但对生物转化率有一定影响,GA浓度为50、70 mg/L时生物转化率较对照有明显的提高,分别达到了133.4%、129.1%,其他几个处理的生物转化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在16 ℃时,GA对于原基形成所用时间有一定缩短作用,其中GA为50、70 mg/L时原基形成时间分别缩短为6.2、6.8 d,相应的生物转化率也较对照明显提高,分别达到 87.3%、82.9%。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GA可以弥补低温的不足,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温度较低时替代作用不是很明显。两种情况下GA都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宜浓度为50~70 mg/L。

3小结与讨论

杏鲍菇属于低温结实类食用菌,关于杏鲍菇菇原基形成的适宜温度方面,郭美英[5]、黄毅[6]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菇原基形成最适温度为12~15 ℃,这一温度范围内形成子实体的数量多;温度为16~20 ℃时,正常生长的菇蕾数较少,产量低,易感染细菌性软腐病。本研究表明,菌袋长满脱去菌袋后,2~3 d 4~12 ℃的恒低温刺激有利于菇原基形成时间的缩短、原基形成集中度的提高,并对生物转化率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温度为16 ℃时,原基形成率、原基形成集中度、生物转化率都与对照差异不太明显,这与郭美英[5]、黄毅[6]的结论略有不同。

杏鲍菇菇原基形成最低温度研究方面,刘宇等[7]、邹丽霞等[8]均认为杏鲍菇在4 ℃低温下放置时间越长, 其产量越低, 低于10 ℃原基出现少。本研究发现,2~3 d的4 ℃的恒低温刺激有利于杏鲍菇菇原基形成时间的缩短、原基形成集中度的提高,并对生物转化率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但4 ℃的恒低温刺激达到4 d时,生物转化率大为降低,这一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温度过低且持续时间较长时,菇蕾形成期虽然缩短,但原基形成太密,消耗养分较多,加上部分菌丝体可能因低温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影响生物转化率。

杏鲍菇是大型肉质食用菌, 子实体生长发育速度快, 代谢旺盛, 需要消耗大量的养分。杏鲍菇菌丝长满料袋后经过一定的后熟培养, 可促使培养料的养分得到充分的分解和积累, 供子实体快速生长的需要。段超等[9]认为,9~20 d的后熟作用有利于子实体产量的提高;高君辉等[10]则认为,5~10 d的后熟作用可提高杏鲍菇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菌袋脱去塑料袋的情况下,4~6 d的后熟作用可提高杏鲍菇的产量与品质,而不需要8 d以上,这可能是因为脱去塑料袋后,氧气供应量充分,因此菌丝生长速度远高于在塑料袋中或玻璃瓶中同样菌龄的菌块。本研究还发现,在脱袋情况下,后熟作用时间过长时,菌丝表面易结一层厚的菌皮,从而影响菇原基形成,并消耗了许多养分,从而导致低产。

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在促进植物细胞生长发育作用、打破种子休眠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作用、菇原基形成的影响的报道还很少。田艳春[11]在金针菇研究中发现,培养基中添加60 mg/kg的赤霉素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吴学谦等[12]认为在香菇菇蕾形成前采用赤霉素喷雾或浸泡,可促进香菇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使菇蕾发生数量增多,且并产量提高;柳丽[13]发现,培养料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柱状田头菇菌丝生长,缩短菇原基形成的时间,提高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以及子实体中多糖含量;魏原芝等[14]认为,赤霉素在低浓度下能促进杏鲍菇菌丝的快速伸长及菌丝的分枝,赤霉素在高浓度时能提高纤维素酶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一定量的GA可弥补温度的不足,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温度较低时替代作用不明显。两种情况下GA的加入都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入适宜浓度为50~70 mg/L。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蔡爱群,肖剑光,郑秋桦,等.温度和pH值对杏鲍菇3、528菌丝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7):1670-1673.

[2] 林兴生,林衍铨.袋口高度、光照、CO2等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影响[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28(4):737-739.

[3] 李辉平,宋金俤,林金盛,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影响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1):28-30.

[4] 于海龙,冯志勇,郭倩.不同温度下杏鲍菇产量差异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2010,26(2):46-48.

[5] 郭美英.杏鲍菇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6(5):64-66

[6] 黄毅.图解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一)——杏鲍菇的形态特征和生态特性[J].食药用菌,2011,19(3):8-11.

[7] 刘宇,陈文良,王丽珍,等.装料量及低温处理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2004(5):27-28.

[8] 邹丽霞,邹香能.桂北气象条件与适期栽培杏鲍菇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0,29(5):31-32,36.

[9] 段超,左琳,王小军,等.工厂化袋栽杏鲍菇不同后熟期对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7):55-56,91.

[10] 高君辉,冯志勇,唐利华.杏鲍菇培养阶段基质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82-84.

[11] 田艳春.赤霉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0):26-27.

[12] 吴学谦,吴庆其,付立忠,等.代料花菇催蕾技术[J].浙江食用菌,2007(1):42-45.

[13] 柳丽.植物激素对柱状田头菇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71-72.

[14] 魏原芝,陈书进,赵盼,等.植物激素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及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79-14180, 1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