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类肥料配施氮磷钾肥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投稿虾说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344次
  • 评分4
  • 79
  • 0

李恒锐,邱文武,卢美瑛,彭 崇,施丁寿,马文清

(广西农垦甘蔗良种繁育中心/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龙州 532415)

摘要:研究不同种类肥料配施氮磷钾肥对甘蔗(Saccharum spp.)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肥料等价条件下,各处理配施氮磷钾肥比单纯氮磷钾肥配施的效果更佳,其中矿质肥处理后3个甘蔗品种(系)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均优于复合肥、复混肥和常规氮磷钾配施处理,说明在等价情况下矿质肥处理对3个品种均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在甘蔗生产中值得应用。而不同甘蔗品种对肥料种类产生效应不同,从各农艺性状表现尤其是蔗茎产量上看,08/174(品种1)在复合肥(117 190.5 kg/hm2)、复混肥(118 571.4 kg /hm2)、矿质肥(132 873.0 kg /hm2)和常规肥(114 476.2 kg /hm2)处理条件下均优于08/186(品种2)、新台糖22号(品种3),说明08/174对各类肥料适应性较强,利用率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甘蔗(Saccharum spp.);肥料;产量及品质

中图分类号:S566.1;S6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29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2.011

甘蔗(Saccharum spp.)在整个生长期间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以满足其生长,而土壤中原有的养分是远不能满足甘蔗生长需求的[1]。甘蔗施肥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土壤肥力,满足甘蔗的营养需要,使甘蔗能正常生长发育而最终获得原料蔗的优质高产[2]。人们根据千百年来的生产实践,科学地总结出了“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道理。化肥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90%以上种植在旱坡地的甘蔗,耕作条件一般都较差,所以施用化肥是作物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研究表明,施用化学肥料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40%以上。但是从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长期过多施用传统的化学肥料反而会破坏土壤固有的理化性状[3-7],使土壤中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生产效益降低,严重时还会引发环境污染等问题[8]。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作物单产的不断提高,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种类肥料的科学施用和合理搭配,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已成为农业生产者关注的问题。目前甘蔗种植中使用的大量元素肥料种类繁多,除常规使用的氮、磷、钾单元素化肥外,还有三元素复合肥、复混肥、矿质肥等,如何合理配施这些种类的肥料,以提高肥效及甘蔗生产经济效益,相关的研究报道很少。因此,本研究在肥料等价条件下,以不同肥料种类配施氮、磷、钾肥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种类肥料对甘蔗新品种(系)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9,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肥料为:赛众牌矿质肥,含有磷、钾、钙、硅、硫、铁、锌、锰、钼、硼、锶、钡、溴等50多种中微量元素及多种有益菌;蔗乐乐牌复混肥,其含量为N∶P2O5∶K2O(14∶6∶9)≥29%,Cu+Zn+Mn+Fe+B≥0.6%,腐植酸、有机质≥5%;万福特牌复合肥,其含量为N∶P2O5∶K2O(15∶15∶15)≥45%;参试的尿素(N含量≥46%)、钙镁磷肥(P2O5≥16%)、加拿大钾肥(K2O≥60%)。

供试品种为:08/174;08/186;新台糖22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十三区,作物为甘蔗,该区地势平坦,红壤土,土壤pH 4.9,全氮1.08 g/kg,有效磷1.97 mg/kg,全钾4.8 g/kg,有机质15.8 g/kg。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设肥料为主处理,即复合肥(下称A),复混肥(下称B)、矿质肥(下称C),常规氮磷钾配施为对照(下称D);设甘蔗品种(系)为副处理即08/174为品种1,08/186为品种2,新台糖22号为品种3(对照)。下文显示A1即主处理复合肥对副处理品种1,A2、B2等依此类推。试验设3次重复,9行区(各品种(系)均为3行),行长7.0 m,行距1.0 m,每小区面积折合为63 m2,试验总面积折合为756 m2。试验地用拖拉机一犁二耙开行,于2013年3月11日下种,小区下种量相同,折1 m2下种量为12芽,于2013年8月13日培土追肥,2014年1月20日实地测产验收。施肥方法按当期同等市场价格(市价)折算各处理肥料量,按7 320元/hm2(基肥及追肥)计算各处理的肥料施用量(表1)。

1.3 测定项目及统计分析

参考《中国甘蔗品种志》对甘蔗农艺性状术语所定义的方法调查甘蔗生长速度、株高、茎径、有效茎数、蔗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11]。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7及DPS 6.55软件进行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测验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对甘蔗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出苗率与分蘖率维持一个动态平衡,当出苗率高时,分蘖率较低,这是作物群体生长的自然规律。

从出苗率上分析,施用矿质肥后3个品种(系)出苗均最高,说明矿质肥有利于促进甘蔗早生快发,有扎实的苗期基础。各处理出苗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1(66.0%)>A1(65.3%)>B1(57.3%)>D1(55.8%);C2(54.0%)>B2(48.6%)>A2(48.3%)>D2(47.7%);C3(58.3%)>B3(46.6%)>D3(44.2%)>A3(42.0%)。从品种上看,各处理出苗率以品种1表现最好。

从分蘖率分析,施用矿质肥的3个品种(系)表现较好,说明矿质肥对甘蔗出苗有较好的作用,也可促进甘蔗分蘖。除B1、A2、A3分蘖最高外,C1、C2、C3均比其他处理高,各处理分蘖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1(26.3%)>D1(24.5%)>A1(24.0%);C2(38.3%)>B2(32.0%)>D2(29.1%);C3(30.3%)>B3(29.4%)>D3(27.7%)。

从株高分析,施用复合肥的3个品种(系)表现较好,施常规肥处理表现最差;各处理从高到低依次为:A1(393.1 cm)>B1(383.0 cm)>C1(359.2 cm)>D1(347.4 cm);A2(323.4 cm)>B2(319.7 cm)> C2(314.9 cm)>D2(311.6 cm);C3(364.5 cm)> A3(354.4 cm)>B3(351.8 cm)>D3(338.7 cm)。从品种上看,各处理株高均以品种1表现为最好。

从茎径分析,B2对茎径影响最明显,为2.97 cm,但其他两个品种(系)稍弱,而矿质肥则对3个品种(系)茎径均具明显的增粗作用。各处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C1(2.64 cm)>A1(2.56 cm)> D1(2.44 cm)>B1(2.40 cm);B2(2.97 cm)>C2(2.84 cm)>A2(2.78 cm)>D2(2.66 cm);A3(2.65 cm)> C3(2.63 cm)>B3(2.62 cm)>D3(2.57 cm)。

有效茎数是决定甘蔗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12],最后收获的有效茎数以矿质肥处理最高,常规肥处理最差。各处理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C1(91 950条)>B1(89 565条)>A1(88 620条)>D1(88 440条);C2(81 459条)>A2(76 710条)>B2(66 510条)>D2(64 860条);C3(76 230条)>B3(74 805条)>A3(64 320条)>D3(60 960条)。

从品种上看,各处理有效茎数均以品种1表现最好。综上说明,矿质肥处理具有使常年连作的蔗地保水、保肥,恢复土壤活力等较好的综合生态环境效应能力,更能促进甘蔗正常生长。

2.2 各处理对甘蔗生长的影响

伸长期是甘蔗不同生长阶段吸收养分量最多的时期。表3反映了各处理在甘蔗整个伸长期的生长速度变化,其中以7-9月为生长旺期,9月以后开始递减,到12月生长基本停止,其生长情况符合甘蔗生长规律,说明4个处理均能满足甘蔗在伸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使甘蔗正常生长[1]。

2.3 各处理对甘蔗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甘蔗产量是甘蔗各种农艺性状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群体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由表4可以看出,甘蔗产量以矿质肥表现最好,其次是复混肥,常规肥表现最差,各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1(132 873.0 kg/hm2)>B1(118 571.4 kg/hm2)>A1(117 190.5 kg/hm2)>D1(114 476.2 kg/hm2);C2(91 063.5 kg/hm2)>B2(84 047.6 kg/hm2)>A2(79 809.5 kg/hm2)>D2(74 936.5 kg/hm2); B3(96 095.2 kg/hm2)>C3 (89 888.9 kg/hm2)>A3(87 730.2 kg/hm2)>D3(85 841.3 kg/hm2)。从品种上看,各处理蔗茎产量均以品种1表现最好。甘蔗蔗糖分对糖厂效益有决定性作用,是糖厂最重视的甘蔗品质指标[13],蔗糖分均以复混肥处理表现较好,常规肥处理较差,各处理蔗糖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 A1(13.77%)>C1(13.51%)>B1(13.30%)>D1(13.22%);C2(14.63%)>B2(14.43%)>D2(14.28%)>A2(14.03%);A3(14.27%)>B3(13.71%)>D3(13.08%)>C3(12.95%)。从含糖量分析,矿质肥产糖量较高,常规肥最差。各处理含糖量从高到低依次为:C1(17 951.1 kg/hm2)>A1(16 137.1 kg/hm2)>B1(15 770.0 kg/hm2)>D1 (15 133.8 kg/hm2);C2(13 322.6 kg/hm2)>B2(12 128.1 kg/hm2)>A2(11 197.3 kg/hm2)>D2(10 700.9 kg/hm2);B3(13 174.7 kg/hm2)>A3(12 519.1 kg/hm2)>C3(11 640.6 kg/hm2)>D3(11 228.0 kg/hm2)。

2.4 各处理对甘蔗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知,除常规肥处理外,各处理下3个品种(系)重力纯度维持在86.15%~90.77%之间,而一级原料蔗混合汁的重力纯度应达86%以上,说明除D处理外,各处理均有利于改善甘蔗品质,蔗汁品质较优。各处理还原糖分维持在0.66%~2.69%之间,以常规肥处理的3个品种(系)还原糖分较高。还原糖分低对制糖有利,使总回收率提高;还原糖分高则在砍运甘蔗期间回糖快,不利于制糖企业提高出糖率。各处理纤维分维持在9.38%~12.96%之间,以矿质肥处理的3个品种(系)纤维较为适中。纤维分过低则甘蔗易倒伏、风折,纤维分过高则压榨性能差,出汁率不高。

2.5 各处理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配施肥料种类不同而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对4个处理投入的肥料成本及其所带来的甘蔗生产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见表6。结果表明,对品种1进行矿质肥处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最高的,投入1元的肥料成本即可带来7元的收入。

3 小结与讨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矿质肥处理条件下3个甘蔗品种(系)的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及蔗茎产量均优于复合肥、复混肥和常规肥处理,说明在等价情况下矿质肥处理对3个品种(系)均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不同甘蔗品种对肥料种类产生的效应不同,从各农艺性状表现尤其是蔗茎产量上看,08/174(品种1)在复合肥(117 190.5 kg/hm2)、复混肥 (118 571.4 kg/hm2)、矿质肥(132 873.0 kg/hm2)和常规肥(114 476.2 kg/hm2)处理条件下均优于08/186(品种2)、新台糖22号(品种3),说明08/174(品种1)对各类肥料适应性较强,利用率高。

复合肥处理各农艺性状表现较复混肥、矿质肥处理差,或许是由于该肥料产品实物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公布了一批不合格的农资产品,其中“万福特”复合肥因总养分、水分、氧化钾项目检验不合格而位列其中。总养分和单一养分是肥料最主要的质量指标,含量过低则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影响其生长;钾含量过低,还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水分过高就会降低肥料养分含量。

矿质肥处理条件下,中期蔗叶偏黄,青叶数较少,呈现早衰现象,说明该肥前期只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导致中后期总养分不足,不能满足甘蔗整个生长期的发育。因此,在施用矿质肥料的同时应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且施肥不能过量,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矿物肥料的用量、施肥期与作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以达到甘蔗的科学平衡施肥,获得最佳生产效益。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丽琼,陈超君,徐建云,等.配施不同肥料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J].广西蔗糖,2005(1):6-10.

[2] 刘晓静,邓展云,刘海斌,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蔗新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2(1):25-29.

[3] 邓展云,刘海斌,徐 林,等.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蔗新品种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82-6483.

[4] 胡笃敬,彭克勤.植物营养中的矿质肥和有机肥[J].植物生理学报,1997(6):469-470.

[5] 谭行备,黄 丹,黄宏青,等.不同种类肥料配施同等氮、磷、钾含量对比试验初报[J].广西蔗糖,2009(4):9-12.

[6] 黄恒掌,陆春燕,谢 恒,等.不同化肥种类及施肥方法对甘蔗产量的影响[J].中国园艺文摘,2012(6):5-7.

[7] 许树宁,陈引芝,农定产,等.生态有机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产量及蔗糖分的影响[J].中国糖料,2013(1):9-11.

[8] 罗贵荣.新型矿物肥料在甘蔗上的应用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0(4):92-93.

[9] 黄小玲.科比斯缓释肥在宁明县甘蔗生产中的施用效果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2(12):54-55.

[10] 韦霁洋,莫申萍,梁惠英.甘蔗施用生物肥与无机复合肥的效益分析[J].广西热带农业,2009(6):8-10.

[11] 轻工业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甘蔗品种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9.

[12] 李翠英,杨新华,张永港,等.缓释肥在甘蔗上的施用效果初探[J].中国糖料,2012(1):30-32.

[13] 何永群,龙淑珍,杨桂梅.广西复合(混)肥的发展趋势及施用效应[J].广西农业科学,2006,37(5):556-559.

(责任编辑 蔡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