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 投稿南小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539次
  • 评分4
  • 17
  • 0

王恩莹

(天津市静海县成人职业教育中心 天津 301600)

摘要: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项目建设的要求,结合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论述根据课程特点、突出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探索和研究,以达到推进高效教学,提高基础会计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快乐、主动、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03-04

在当前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主体—和谐—高效”的教学目标,已成为每位中职会计教师必须面对和探索的课题。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范式正从理论主导型向“理实一体化”方向发展。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以灌输为中心的现状,就要做到:由单纯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转为重知识、要能力、情感觉悟全面提高的“启发式”教学;由教师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转为师生双边互动的“交互学”;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转为多向传递信息;由学生封闭型的被动学习状态转为开放、探究、合作、实训、实践型的自觉、愉快的学习;由过去忽视学生学法研究的教学转为教法学法研究同步的教学。

教学实效性的含义

教学实效性源于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可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结合现如今的教学,有效教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益。

提高中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基础课教师对教学的关注点应该由以往的理论、课本主导转为更加关注教学的实效性。但部分教师由于教育理论缺失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认识不深,把握不准,教学目标形似神非,缺乏必要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尤其对于中职基础会计这门学科来说,传统基础会计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

中职基础会计教师偏重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指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这些知识,导致实践操作的薄弱。在传统的基础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书本知识,知道如何编制分录、如何编制报表,但学生可能并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去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灌输理论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可能对该门课没有一个宏观和微观上的了解,甚至部分会计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等问题。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反思:传统教学究竟教会了学生什么?

提高教学实效性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其衡量标准是教学的效益,这种效益体现在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实效性和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关注教学实效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和必由之路。

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对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创设轻松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教师要和蔼可亲。每堂课都能从愉快的氛围中开始,这在中职学校,尤其是在较为枯燥的基础会计课上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个传导现象:当教师走进课堂,露出灿烂的笑容,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时,转过身来看到的也是学生阳光的笑脸——教师此时心情好极了,学生们心理受到暗示。这样,一堂课就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他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就更容易了。二是教师注意课堂语言,要多运用诙谐幽默、生活化的语言或例子。因为幽默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助燃剂,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令学生轻松愉快,消除紧张,淡化焦虑。如在讲固定资产概念时,其中一句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讲解时可举例:汽车开着、开着会不会变成飞机?楼房住着、住着会不会变成球场……”。学生会在开怀大笑中理解这一概念。

其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往往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有时甚至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因此,对学困生来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调整学习和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几道简单的习题,树立他们的信心;上课时教师针对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进行提问,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告诫他们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天资不聪明,应从学习态度、方法、意志力等方面去寻因。教师平时多用激励和肯定的语言,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

(二)发挥学生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易教易学”的原则,以教材为纲,以人为本,精心备课,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讲解内容。研读讲解内容前,应先看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内容概述,理解每一节的基本要点,掌握每一节的梗概,弄清每一节的重点、难点。对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点拨阅读,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完成复习题、自测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就是运用“三步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来源于经济生活,又服务于经济生活,要用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学习“资产负债表”时,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根据某公司2012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我们把明细账的数据录入总账中,然后分别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登记总账,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数据反映出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入本节课的思考状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展。

其次,鼓励质疑。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问题,还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楚、或表现出不耐烦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所以,即使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时,教师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

最后,实践体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实践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验等。比如学“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时,我们应提供给学生账户式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等。

(三)善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虽然新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语言精炼,图文并茂,版式明晰,举例简单明了,但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如采用单一注入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课堂显得沉闷。因此,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观看会计相关内容视频、PPT演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与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内容,以便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首先,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媒体不仅具有听觉效应,还具有视觉效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它不仅具有直观、生动、形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而且可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感受,从而启发学生联想、思索、判断、创造,最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第一,在导入新课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渲染气氛,设置情景,衬托主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新内容;讲授某些概念或职能、要素、方法、原始凭证种类、记账凭证内容、账页格式、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环节等问题时由于问题繁多抽象,教师难讲清,学生难理解,而此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讲、易懂、易记。第二,可以在讲教材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不易突破,此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有助于教学。第三,在讲某些问题的比较说明时可运用多媒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增强直观性,这样印象鲜明,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另外,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等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实际演练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演示。通过演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的好习惯。其次,利用多媒体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整体内容分解化,特别是掌握宏观和微观知识体系和知识点时,通过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方式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直观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掌握、拓展所学知识。例如,在讲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模块八——会计核算程序任务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看flash短片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操作,还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归纳总结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1)根据原始凭证来编制汇总原始凭证。(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3)逐笔序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4)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5)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6)期末,按照对账的要求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7)期末,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另外,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拓展学习。网络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为教与学开拓了更广阔的时空。因此,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到网络“海洋”中去遨游,如解疑释难、观读案例、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方法体会等,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突出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其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就很难提高。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单纯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充足、典型、完整的直观感性的资料,让学生在尝试操作、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如教材中给出了会计主体含义,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笔者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大胆猜想,尝试着论证为什么先提出会计主体这个基本假设。企业如何被确定为会计主体?确立会计主体的意义?通过几个问题的分析、归纳、猜想、论证,会计主体这个看似简单而理解又有些困难的问题,就可以被学生解决了。

其次,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赋予了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从而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授“账户分类与结构”时,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结论是“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账户同属资产类账户,因此学生提出质疑:资产类账户结构借增贷减,而累计折旧既然属于资产类账户,那么,第一,它为什么贷增借减?第二,它的结构显然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同,为什么不把它列为负债类账户?笔者并没有简单地为学生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第一,负债含义是什么?第二,资产类账户结构是如何表达的?第三,累计折旧账户按用途结构划分又可称为什么账户?学生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综合等一系列自主探究过程得出结论:累计折旧是具有资产类和调整账户双重身份的账户,它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它与被调整账户“固定资产”的记账方向正好相反,所以从资产账户结构与负债含义来分析,累计折旧是属于资产类账户是毫无疑问的。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再次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索而获得发展。

另外,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发现他人行为上的一些问题,而缺乏对自己行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因此,在教学上注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地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组织交流能很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在教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时,学生对此公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提出质疑,原因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各种各样的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在数量上发生增减变化后,它会不会打破这个平衡关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氛围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双方以等额增加,仍然保持了平衡关系;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双方以等额减少,平衡关系仍然保持;还有的列举了资产之间有增有减,权益之间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总额不变,显而易见平衡关系仍然成立。学生间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基础会计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而理论比较抽象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从未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理解了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后,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会计知识,让学生直接参加各种会计模拟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会计实践。这种实践可以是在学校模拟会计工作,也可以直接到社会上见习会计工作。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就运用了“实际模拟法”进行教学。根据公司提供的一套2007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制作资产负债表。通过学习操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从理性认识又回到了感性认识,提高了他们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对凭证、账簿、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

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指导学生通过做模拟实验,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登记,编制报表的具体操作方法,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既能通过实践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又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更有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收获的喜悦,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结语

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分类导学,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基础会计教育教学的研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讲授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2]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编写组.会计基础(天津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