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的丹麦人如何创造出世界顶级的财富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62次
  • 评分4
  • 59
  • 0

文、图/ 王亚男

2014年9月,在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外专局的共同组织下,笔者参加了“面向绿色发展的环境管理”专题培训。学习中,丹麦社会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率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探究这一现象及其原因成为此行的最大收获。

充满“矛盾”的丹麦社会

贫乏的丹麦资源与发达的丹麦经济丹麦自然资源比较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境内其他矿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进口;森林覆盖面积48.6万公顷,覆盖率仅为10%。另外,丹麦土壤肥力不足,种植的燕麦、玉米等作物蛋白含量低,主要用于养殖业。

尽管自然资源贫乏,丹麦却位居发达国家之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四。丹麦的工业高度发达:船用主机、水泥设备、助听器、酶制剂和人造胰岛素等产品享誉世界;设计与创意产业也列世界前列,在生命科学领域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助听器技术很强,占据了全球40%的市场。丹麦的农牧业也高度发达,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丹麦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约65%供出口,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丹麦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企业,包括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公司维斯塔斯公司( V e s t a s ) 、全球最大的酶制剂公司诺维信公司(Novozymes)、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运输公司马斯基公司(Maersk)、全球著名的阀门制造公司丹佛斯公司(Danfoss)、全球著名的玩具制造公司乐高公司(Lego)等。

高福利的丹麦社会和悠闲的丹麦人丹麦社会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为特征。所有丹麦公民都可以享受国家医疗体系提供的免费服务。丹麦教育事业发达,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15岁以上的丹麦人识字率为98.2%。丹麦还拥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哥本哈根大学建于1479年,2013年QS世界大学最新排名第51位。

丹麦人工作与生活兼顾,以首都哥本哈根为例,多数政府机关或企业允许员工实行非常灵活的工作时间,下午三点通常已结束全天的工作。员工基本的年休假为5个星期,其中的两个星期必须在夏天,剩下的三个星期可以自己选择。每年6月,丹麦政府会根据每人前一年所交的税款,发放所交税额的12%作为度假费用。

高福利和悠闲的生活使得丹麦经常在各种国际排名中被列为最幸福的国家。

“矛盾”背后的小妙招和大智慧丹麦缺少丰富的资源支撑,丹麦人为什么可以在悠闲的工作状态下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成为此行的最大谜团。在三周的学习中,笔者逐渐发现了回答这一谜团的诸多线索:技术创新和高效率是丹麦克服资源短缺、实现巨额财富的关键因素。

小办法解决大问题和大麻烦分解成小困难

技术创新并不一定意味着创造高端新技术,那些将已有成熟技术应用到极致或进行多种方法的组合也是创新。在丹麦学习期间,最深切的体会之一就是,那些看似困难的大问题,最后都是用不起眼的小技术、小方法解决的。

比如,通过提高房间的密闭性,就可以很好地实现降噪、隔味、减少热损失等效果。再如,为实现节水,在居民房屋外加装一条雨水收集管,通过收集雨水再利用,减少新鲜水使用量;也可以通过对水厂征收无收益水(指没有获得收益的供水,比如用户偷用水、输送过程中的泄露水等)罚款,推动水厂尽力去减少消耗;还可以通过提高水价推动用户节水。在节能方面,也有采用小方法解决大问题的很好的例子。丹麦第二大城市桑德堡市在采用绿色集中供热(包括地热、垃圾焚烧、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之外,尝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节能。市政府邀请了115户示范家庭参与,通过教育培训和监测,帮助居民在生活中节约资源能源消耗,取得了能耗降低25%、用水量降低45%的成效。

与采用小办法解决大问题相对应的,在丹麦也有非常多的例子,将大麻烦分解成多个小困难,综合各种手段、兼顾各方需求得到最优解决方案。丹麦Ramboll咨询公司的城市防洪规划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减少城市内涝,设计者通常会采用工程方法即加大排水管以提高泄洪能力。但Ramboll公司在为哥本哈根进行防内涝设计时,不仅加大了排水管管径,而且设计了城市低洼绿地,作为洪水期的泄洪池,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城市泄洪能力。同时,也为非洪水期增加了城市绿地,改善了城市景观。

实用的创新技术和联合的创新平台丹麦社会不仅善于使用小办法解决问题,也鼓励开发实用的创新技术。

例如DONG能源公司开发的二代生物乙醇技术。该技术利用农作物余料(秸秆等)生产乙醇,用于替代汽油,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目前已建立了产量为800万升乙醇的示范装置,可收集50km范围内的秸秆。

丹麦诸多的创新技术既得益于全民教育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也直接受益于其创新机制和创新平台。丹麦规定任何研究项目必须有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参与。这种参与不只是工作层面的参与,更重要的是企业必须为研究项目投入资金。只有企业经费到位以后,国家才会投入经费。这是因为丹麦政府认为一个研究项目如果没有企业愿意参与其中,说明研究成果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没有研究价值。特殊的研究机制保证了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同时,避免了研究成果难以应用的情况。

丹麦有多个精炼高效的创新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机会。如官方机构哥本哈根投资促进局,主要工作包括投资促进、人才引进和产业集群发展,免费为外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创新平台“绿色国度”,由丹麦四个政府部门和一些私营公司组建的联盟,向全球分享丹麦在绿色经济方面的成功经验。

公开的基础数据库信息和高效的大数据管理

丹麦社会的高效率还得益于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公开。以地质数据为例,丹麦已建立包括地下水质数据库、钻孔数据库、地质航测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并向全民公开。前文提及的Ramboll等咨询公司可直接调用这些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这样做,既减少了全社会的重复工作,也避免数据不准确或不全面带来的工作误差。

基础数据库信息的公开只是第一步,社会管理和经济开发需要整合分析后的信息,这就需要多部门多机构联合工作实现高效的大数据管理,丹麦在这方面也有成功的实践。

丹麦地下水质数据库由丹麦地调局和丹麦环保部合作,地调局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后交到环保部,再由环保部提交给议会。丹麦钻孔数据库也是多机构合作的范例。法律规定所有钻井数据要免费上传到数据库,因此各钻井公司在申请每个钻井的许可时,必须同意将来把数据免费提交给丹麦地调局,由地调局进行数据质控检查后加入数据库,从而保证了数据库的完整性。

结语

由于中丹两国的国情差异很大,简单照搬照抄丹麦的经验,难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但是,丹麦人民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智慧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创新、务实、高效的作风,开放包容的心态,尤其值得我们效仿。如何能够吸取丹麦先进经验的精华,在国内现有运作体系下实现局部改善,是此次学习后面临的重大挑战。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