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签署双边气候协议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16次
  • 评分4
  • 57
  • 0

在6月29日结束的中欧峰会上,中国和欧盟深化了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双方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强调了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的重要性,并注意到各自宣布的到203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行动。去年中美达成的气候协议备受瞩目,内容包括去年11月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这一文件中,奥巴马总统宣布了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减排目标。中国宣布计划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中欧低碳城市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中欧碳排放交易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的拓展,标志着中欧气候变化合作也整体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次发表的各项宣言表明,中欧有意愿超越以往的联合声明,深化在低碳发展领域的技术合作。中欧共同为建立控制气候变化的强有力机制而努力,将为12月在巴黎达成一项有效协议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自然》 2015年6月25日

南极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由于不适合生存的自然条件,南极洲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多年来一直被认为偏低。但事实上并没有确切信息来支持这一结论,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当地的植物和动物的多样化程度要比人们预期的大得多。虽然大型动物和开花植物很少,但也有相当大程度的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微生物群中。科学家们对这种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南极洲怎样才能实现保护目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明确指出,限制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包括一些科研活动对所研究系统本身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科学》 2015年7月3日

海马的方形尾巴

据一项新的工程学研究显示,海马尾巴有着方形的截面,这是因为这种形状会比圆形截面的尾巴更好地抗损坏及进行抓握。研究人员称,这一发现可以给机器人的新型盔甲及进展带来启发。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从自然界获取灵感来开发新的技术,比如用于搜救的机器人,而这项新的研究会增进他们这样做的能力,海马尾巴给了很多启示,它坚硬却又柔顺(在金属机器人中难以有这种性能),重量轻却又抗损坏(在基于硅胶的机器人中很难有这种性状)。该研究还将进一步跟进在工程设计上如何能巧妙地借用生物学的问题。

《美国国家地理》 2015年6月29日

如何减少森林砍伐而保持粮食增长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有15%都与森林砍伐有关,而导致森林砍伐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需要耗费更多的粮食,因此相应的解决方案需要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食物之间做出一个平衡,加之地区之间生产力的差异,很难整齐划一。事实证明,生产尽可能多的食物和减少森林砍伐并不冲突。本月,嘉吉公司、麦当劳和绿色和平在过去十年里实施的大豆禁令被重点政策中心授予了领导环境奖,他们向大家证明了先进科技和通力合作完全可以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15年7月7日

全球煤炭消费与相关排放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作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煤炭在近年来又有抬头的趋势。煤炭消费复苏主要由两个原因所致:一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二是煤炭相对较低的价格。结果指出,快速发展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廉价的煤炭来满足其能源需求,不光是中国和印度,其它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尤其是亚洲。但如果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煤炭推动,那恐怕先前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就要告吹了。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国际气候政策必须找到方法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行的替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