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观察能力的途径

  • 投稿yuda
  • 更新时间2015-09-11
  • 阅读量799次
  • 评分4
  • 37
  • 0

赵功伟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小学,21002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它通常与感知、记忆、推理、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80%~90%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可见,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与其数学思维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观察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观察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遵循认知的规律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螺旋上升的,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而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思考进行深入探究,形成正确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时,教师出示了图1。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算出各自的1/4是多少后,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三道题都是求一些物体的1/4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得到的结果不同?

这里显然是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三道算式,深刻理解平均分是三道题的相同之处,而每份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总数不一样。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把握数学的本质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才能逐步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所以,观察是形成认识的基础,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对象的数学本质。

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学生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教师出示了一组学生活动的设计(如图2)。学生做完后,教师有意识地请两个学生到黑板前,让他们举起自己手中的角,引导所有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做角的两根纸条一样长;做出的角不一样大。)你还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做成的角拉一拉,看一看。(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有学生在做角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已经初步意识到了角有大小。在这里,教师通过动手操作及进一步观察,引导学生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从而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观察、思考问题,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数学的本质。

三、重视语言的表述

在观察的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将观察的信息和结果用语言描述出来。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完整地把观察后的发现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必需具备的能力。

例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教师出示了自己女儿的资料(如图3),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练习纸上完成复式统计图。

数据一出现,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纷纷动手画起来,并积极要求到讲台上发言。学生展示、发言后,教师针对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如图4),指出其中的错误。接着,教师不失时机地补充:人生长最快的三个时间即在妈妈肚子里、0至6个月、从现在开始到青春期,因此,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锻炼习惯。学生纷纷点头。

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话锋一转:对于Iven现在的体重,你们有什么建议?学生建议减少饮食,多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等等。接着,教师继续延伸:现在Iven是18个月,她24个月时的体重将会是多少?每个人猜猜看。等到Iven 24个月时,老师将称她的体重。谁猜对了,会有一份奖品。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究与表达的欲望;同时,在教学中要引导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交流,从而使眼、脑、口协同动工作,逐步提升观察能力。此外,第斯多惠说过:“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的力量。”这里,教师把道德教育自然融人知识教学中,使教学更富有生命的意义——也看出教师“心中有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学生主动观察,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熟悉的事物、生存的环境、经历的事情等都会让他们产生兴趣。在观察活动中,积极的意识有利于学生把握对象的特征,形成正确的判断,并获取知识内容,提高观察能力,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