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管理机制问题与对策

  • 投稿丽水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96次
  • 评分4
  • 53
  • 0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38-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出行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对出行的各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道路交通系统发展滞后的现实状况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交通拥堵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成为我国一二线城市所面临的主要交通问题,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些城市中,机动车辆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我国汽车政策的放松而快速增长,然而城市交通管理与设施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当前城市交通的供需严重不平衡已成为既定事实。笔者通过对江苏省内主要城市交通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在分析当前中国交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建议,以期指导交通系统的构建和设施建设。

二、城市道路交通主要问题分析

虽然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城市机动车拥有率不高,但由于改革开放步伐发展较快,道路规划改造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增加速度。虽然近年来,道路运输取得巨大成就,各大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也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成绩的背后是城市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未能跟上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步伐。

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道路交通供需严重失衡。

最近几年是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机动车增幅年平均在20%以上,但是道路容量的增幅未能及时跟上,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10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平均每人拥有道路面积由6.7平方米上升到11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增长速度。目前,江苏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纽约、芝加哥、名古屋等国际大都市仍有一定差距。综观国内城市,从交通拥堵的区域范围、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看.拥堵现象已经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由主要交通节点向路段及路网蔓延;由中心城区和老城区向新城区及周边地区蔓延;由高峰时段向平峰时段延伸,一些大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时间持续1至2个小时甚至更长。

2.公共交通日益萎缩。

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公共交通运力缺失.公交公司与相关主管部门职能不清,管理不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城市公共交通结构发展缓慢。加之汽车行业发展迅速,选择个体交通(汽车)出行方式的人群快速增多,尤其在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运力的地位正在日益受到挑战,公共交通的日益萎缩必然造成城市交通拥堵。

3.多头管制,职责不清。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包括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交通工具的拥有与控制,公共服务的提供,财政、投资、价格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城市用地布局、土地开发、环保,交通安全等相关方面,必须高度协调统一。目前城市交通管制体制的一大弊端是多头管制、职责不清。目前大量的政府管理工作则由交通、住建、公安机关等负责实施。这是一种由多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客运经营企业分别实行政府管制的体制,虽然多个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是件好事,但如果这种体制建立在职责划分不清、职能交差重叠的基础上,事情就会越变越糟,导致政府管制的低效率、高成本。[2]

4.立法滞后,管制缺乏依据。

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城市规划战略都如期实施。但是城市交通立法没能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导致交通市场混乱,管理工作主要由交通运输部、住建部和地方政府等共同完成,而这种多层级的管理体制容易造成各公共部门间扯皮推诿.所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缺乏约束力,使得交通管制缺乏依据。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无法可依,必然造成地方政府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实施过于随意,以至于出现了承诺易,兑现难的局面。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管理漏洞是长期积累造成的。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对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科学有效的先进管理经验。现有的管理模式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对于城市交通管理的全局前瞻性和领导决策能力与当今城市交通发展要求尚有差距,相关主管部门由于权责不一致更是难以形成合力,反而阻碍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现有的管理模式显然严重阻碍了交通发展。据了解.我国城市交通建设虽然日新月异.但仍然属于粗放式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对交通系统的其他基本组成部分(次干路、支路、停车场等)与配套的交通管理设施(含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灯、交通护栏、电子警察、电子监控设备等)建设普遍被忽略、淡化或滞后。此外,交通建设工程中不乏权力寻租问题,使得许多工程实施进程缓慢,项目工程计划一再拖后,造成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实施不力,乃至影响整个城市的发展建设规划。[3]

三、城市交通管理改善的政策建议

1.加强交通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参与交通管理意识。

交通管理的改善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长期以来,民众只是被动的接受交通管理者的各项规定,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交通建设并自觉遵守交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就要靠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交通文化建设必须以制度为保障,有效地规范安全运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长效机制,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不断提高民众的文化修养,改进其出行习惯和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属于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当前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主要针对的是驾驶员和行人,重点在于缓解交通拥堵现象,避免交通安全事故,基本上都是为了交通秩序做些基本的宣传教育。然而交通文化不能等同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社会参与度不高,长效的宣传教育机制缺失是主要原因,而全面调动起各方的参与意识才能推进交通安全教育系统性的社会化进程。首先要由政府号召,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在中小学校设置交通安全教育课程,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制定相关规则制度,构建起全社会学习交通文化的浓郁氛围;其次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开展机关征文、文艺汇演、道路公益宣传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热情。同时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宣传作用,逐渐提升群众的交通道德素质,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发展。

2.改革公共交通管理体制。

(1)重新确定各主管部门职能,务必权责一致。

地方政府需重新制定交通、住建、公安、环保等部门对城市交通管理的职能,分清职责权限范围,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地方规章制度,禁止各主管部门间相互扯皮,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在政府设立交通管理办公室,授权其全权负责协调好城市行政区划内道路交通管理和规划工作,使各主管部门多头管理变一家管理。通过资源整合、机构调整,实施管理机构、交通规划、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的相对集中,形成决策、执行、管理和监督相协调的管理运行机制。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通过财政补贴,进一步降低公交服务价格,对于换乘给予更多优惠,同时给予公共交通更多优先路权,优化路线,提高通行速度和通达率;二是提高私家车进城成本,特别是对于核心区域和重要路段,通过交通管制和提高停车费等行政或经济手段限制私家车出行,以改善区域内交通条件。

(3)建立长效的考核机制,全面落实交通管理与实施的执行力。

提升交通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效管理体系,强化工作考核机制,通过考核使得交通管理人员工作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措施如下:一、完善工作考核制度。量化考核制度,不断完善目标考核细则,量化工作标准,细化工作措施。落实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使各级各部门能真正落实道路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二要加强监督工作。对照交通管理工作的各项规定,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监督与民主监督双管齐下,使得交管部门的职能工作能保质保量的开展,并使之成为一项长久的工作措施。三要强化考核工作程序。,考核工作程序应由政府主导,负责制定相关考核细节,对涉及的相关考核内容要制定出详细的评分细则,在考核工作程序上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并及时将考核情况予以公布,做到奖惩分明,从而不断完善交通管理工作。[4]

3.大力发展新型公共交通体系。

(1)环保公交。

环境保护也属于交通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增加,汽车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促进公共交通发挥城区道路交通的主体作用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护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因此更需要制定对公交车辆运营、保养、维修的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地保护城区的环境质量。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加速公交车、出租车的“油改气”速度,购置环保型公交车辆;加快推进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完善充电设施。加强对公交车辆交通污染的监测,环保部门应在重要的公交枢纽、站场和交通繁忙地段设置监测点进行污染监控,并注意与交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加强对公交运营企业和驾售乘人员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教育。

(2)快速交通。

地方政府应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研究并规划城市快速公共交通体系,在具备条件新城区规划好公交专用车道,并要求具备建设BRT的条件;在人口密度大的老城区以发展地下轨道交通为目标,合理规划路线和站点,同时做好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有效衔接,最大程度挖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潜力。

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离不开交管部门的管理协调,更离不开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城市交通的战略性规划与高效率的工程实施。在落实考核制度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城市规划的战略前瞻性和公共服务的执行力。重视规划实施进程,不空喊口号,实事求是的为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做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端萍,吕斌,崔炳谋.浅谈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交通标准化,2006,(8).

[2]马智辉.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杨廷飞.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江苏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责任编辑: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