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952次
  • 评分4
  • 27
  • 0

夏 丹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1189)

摘 要:本文从四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概括总结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主要发展模式及现状,并从移动支付、证券行业及银行业这三个方向提出互联网金融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P2P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056-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通讯业务,尤其是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大批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它借助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融资、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逐渐渗透传统的金融业态,既是对传统货币金融理论的一次创新,也是现行金融行业的一场“范式革命”。 2013年以阿里与腾讯为首打响的互联网之战,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以浩浩荡荡之势席卷全球各行各业,彻底改变传统的金融格局,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观念。

一、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时是指当前资本市场对融资需求迫切,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要求和政策条件均已具备,地利是指我国人口众多,收入适中,能收集庞大的数据信息量。人和是指业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金融产品创新模式,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利益共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总体欠发达,投资渠道有限且管制过多。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面向中高额贷款,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而阿里贷、人人贷等线上融资服务的兴起为民间小额贷款开辟一条新的通道。另外投资渠道的限制导致余额宝等高收益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民众的狂热追捧。

2.技术的进步提升了配置效率,弱化了中介职能。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社交网络、大数据的出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减弱,个人和企业的重要信息被充分收集、记录和查找、分析,信息处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大幅下降。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更直接、更公开透明的交易机会,中介的职能也逐渐被削弱,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大大提升。

3.银行的存贷款利差过高,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一直以来中国银行体系居于垄断地位,利用过高存贷款利差的经营模式来获取巨额暴利。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扩张不仅动摇了银行的奶酪,提高普通民众的存款收益,更是极大程度上倒逼传统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这与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趋势不谋而合。

4.互联网技术的渗透引发了行业的融合。一方面,终端技术进步的推动使得互联网的渗透率不断提升,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手机定位等技术应用让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消费,便利性优势促使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由线下转移到线上支付,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强大的连接功能,摆脱了时空、地域限制,开启以融合为特征的产业革命,产业技术、产品服务之间的交叉渗透模糊了原有的产业界限,一种产品往往是多个产业成果的结合,生成的金融创新产品功能强大,层出不穷。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以拍拍贷、陆金所为代表的线上P2P模式。P2P是指有资金与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合格的中介机构、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来搭桥牵线,以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借给贷款的需求者。借款人可自行发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额、利息、还款方式和时间,借出者则根据借款人发布的信息,自行决定借出金额,实现自助式借贷款。P2P信贷有线上进行、直接融资、分散风险、低门槛等特点。我国P2P信贷公司起步较早,于2007年成立第一家P2P信贷公司——拍拍贷。截止至2013年12月底,全国共有超过800家P2P信贷公司,行业总交易量高达1058亿元,与2012年相比有爆发性的增长。虽然其具有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交易透明度等积极意义,但其行业发展仍很不稳定,虽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一定作用,但实质性意义相对有限,一方面P2P的资金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接近或超过了民间借贷的成本,助推了“货币空转”的现象,另一方面P2P的坏账并不透明,大量风险的堆积会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行业倒闭现象时有发生。为保证投资者利益,央行已于13年11月底明确界定P2P网络接待业务的性质,提出三类违法模式,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涉及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由已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网络支付模式。它的优点在于能有效降低支付结算成本,使用方便,一定程度上保障付款人利益。目前用户对跨境支付业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2013年10月共有17家公司获得跨境支付业务试点资格,跨境电子商务扩展到航空、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

3.以微信“微支付”、支付宝手机钱包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模式。移动支付也称手机支付,即允许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对其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居于前三的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共占据了92.7%的市场份额。由于移动支付发展潜力巨大,电信运营商、银行、支付厂商纷纷进军手机支付领域,二维码支付、无线支付、语音支付等应用不断推陈出新,推动产业发展壮大。但就目前来说,运营商与金融机构间缺乏合作,支付的安全问题也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发展瓶颈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2.44亿,同比增长10.8%,使用率上升到41.4%。移动通讯设备的渗透率正逐渐超越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点,政策的引导、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移动通讯技术的进步,以及包括腾讯阿里在内的各大电商、IT企业为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展开的白热化争夺均推动着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2.传统银行成立大量网络分行,加强与新兴互联网融资机构的合作。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促使银行界不得不进行改变,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已经着手将网上的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整合在一起,除了跟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外,银行还可以把它的接口接入企业的erp系统中,从而直接准确、动态的了解企业的资金来往、客户变动等情况。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只有主动调整思维、加速转型、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3.传统券商的电子商务化。它不同于单纯的网上证券交易,是在“证券交易电子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电子商业网络化”,最终目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完整的线上商业模式,实现客户开发、维护、营销、交易和清算结算等所有商业活动的完全在线化。传统证券业务过多依赖于经济业务,电子商务则为券商业务提供多元化出路,发掘新的盈利模式和收入增长点。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组织模式上的优势,极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现代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更加淡化,市场参与者也更加大众化,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必将对传统的金融业务形成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在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强烈冲击下改革创新、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互联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将是未来以银行为首的传统金融业态面临的首要问题。另外,互联网金融内在的风险和法律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如何合理把握互联网金融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关系,让其在合理的制度框架下发挥其功能也将是考验央行的一道难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19-21.

[2] 梁利峥,周新旺.互联网金融十大生意模式[J].经理人,2013,(8):34-38.

[3] 巴曙松,谌鹏.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15-17.

(责任编辑:陈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