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资质标准看企业转型升级

  • 投稿种草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586次
  • 评分4
  • 87
  • 0

对比而言,新标准在人员要求、资产要求、专业分包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动,引起了建筑企业的高度关注。

文/李文

更加注重建筑企业的发展质量

资质标准对企业资产考核的要求不再包含“注册资本”,只对“净资产”提出要求,且要求都比以前标准有所提高。从这一改变中可以看出,新标准更加注重企业发展质量和创效能力。

早在2010年,为引导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增强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资委便在央企全面推行经济增加值( EVA)考核,这标志着对经营业绩的考核即将进入以价值管理为主的新阶段。在建筑企业业务规模快速扩大的情况下,所有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业务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建筑行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建筑企业更要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破单一的经营模式,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和档次,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项目的工期、质量、成本、利润、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净资本,进而获得企业资质升级的资格,而不能像以前样只要增加注册资本金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即便企业亏损也无碍资质升级或保级。

专业分包划分更加合理

在新的资质标准中,专业承包资质由原来的60个变为36个,劳务分包资质不再分类别和等级。不同的企业在规模、能力和专业领域差别很大,行业要高效有序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各专业版块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发展。专业分包企业要根据市场、自身实力和竞争情况,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和业务领域定位,形成不同业务领域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减少和避免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冲突,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行业主管部门要促进专业工程经营主体优化和经营主体结构优化,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综合实力高、专业能力强、工程业绩和信誉好的企业开拓市场;推进行业内的专业化分工,培育发展专业承包企业群体,构筑以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骨干,劳务分包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为基础,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配套协作的供应链体系。尽快形成一批专业特点突出、技术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总承包企业和专业分包企业。在新资质标准体系下,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要共同努力,进一步规范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关系,打破条块分割和为各自利益而战,限制对项目进行层层转包和分包的行为,促进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同步有序发展。

提高了对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要求

新资质标准不再对企业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进行要求,只对技术负责人提出要求。企业对人员的要求中增加“岗位证书人员” “中级工技术工”等的数量要求。比如建筑工程总包一级资质要求企业主要人员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一级注册建造师合计不少于12人,其中建筑工程专业 级注册建造师不少于9人;技术负责人具有10年以上从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且具有结构专业高级职称,建筑工程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不少于30人,且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齐全;持有岗位证书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不少于50人,且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机械员、造价员、劳务员等人员齐全;经考核或培训合格的中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不少于150人。在建筑行业中,农民工是产业工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建筑行业的整体品质。当下“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技能型人才短缺。同时,将农民工培育成新型产业工人,有助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新的资质标准在对建筑企业提出具体要求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和引导力度,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使建筑企业乐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产业工人,才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作者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

本栏目主持人: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