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 投稿少林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773次
  • 评分4
  • 63
  • 0

张迎春

(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做好企业统计分析服务工作,有利于促进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目前,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应重点注意思想重视、搜集资料、选择统计方法、谋篇布局等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企业;统计分析;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16-01

一、高度重视企业统计分析信息并着力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思想认识。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关于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也就不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和管理。因此,企业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统计分析工作。加强统计分析工作的宣传与组织,提高广大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长期以来,“统计人员的任务就是提供报表”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重视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汇总工作。面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重视统计分析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重视统计分析人员的选拔和业务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逐步把统计分析的目的、意义、统计分析方法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使统计人员提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熟练掌握统计分析的工作方法。

二、必须注意广泛地搜集和整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全面占有资料。

要做好统计分析必须占有大量的数据和情况资料,但要做好统计分析,仅靠数字资料还不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经常搜集和积累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投资等各方面的情况资料。这些材料的收集,一可以通过建立必要的信息传递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提供书面分析材料;二可以通过参加业务会议掌握一些情况;三可以通过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大量“活材料”;四可以注意收看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文件、工作计划、总结、发展规划及各部门的具体措施等资料;五可以通过企业报刊等宣传媒介了解企业经济及各方面发展动态,以便作为自己开展统计分析的依据或参考。此外,搜集国家政策、国家宏观基本面及同行业等各方面的外部资料也十分重要。无论搜集哪方面的资料,采取何种形式进行搜集,一定要注意资料的日常积累。

三、熟悉和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统计分析方法是进行统计分析之器,要搞好统计分析,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对象进行基本的量化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对这些方法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对一些综合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的分析,因素分析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分析方法,它既便于掌握、运用,又能通过对经济现象多因素的分解,利用统计指标体系,测定多因素影响的某种经济现象的总变动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影响程度,基本不会产生什么分析误差,并且能够透彻地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使企业便于找出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为企业经营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对于趋势性、预测性分析,尽管分析方法很多,但很多预测方法比较复杂,对预测结果还要加以修匀,运用较难且不好掌握,预测结果也不一定准确。使用发展速度预测法,由于采用的基期数与预测期时间间隔较短,变数相对较小,预测结果反而更准确,同时也可以减轻运算量。因此,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四、统计分析报告要精心组织,合理谋篇布局。

尽管在分析前往往要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如果分析报告写的不好,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精心组织,合理谋篇布局对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非常重要。在动笔写作之前一定要拟定分析提纲,根据提纲进行适当选材,否则,面对材料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正式写分析时,首先,应从数据着手进行量化分析,然后,结合数字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把数字与情况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找出现象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摸清问题产生的实质与规律,做出结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建议。同时,在写作时,还应该循序渐进,注意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紧扣主题,做到层层深入,并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因为有时一张表、一幅图、几句话,往往比长篇大论更能说明问题。

五、要勤动笔练习,提高分析写作能力。

作为一名统计分析人员,只有多练习写作,才能不断提高分析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分析文章,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