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设计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3-03
  • 阅读量67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物流业不断趋于专业化和复杂化,物流总额自2008年以来一直持续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物流企业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的运输与仓储,更需要对存货、商标、订单及包装等进行专业化管理,专业化和复杂化的服务使得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风险也随之加剧。为了应对物流业日益增加的风险,有必要对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予以优化设计。


  1物流企业的风险


  在物流企业运营活动中,会产生诸多风险。如果以经营活动作为标准,物流企业的风险一般以下几类:


  1.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因素所引起的物流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例如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变更、经济不景气等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风险。


  1.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管理当局在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物流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企业经营成败主要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管理者的品德、态度和能力,物流企业的战略、组织结构和文化,以及物流企业合作者的合作技能都会影响着管理风险的水平。


  1.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在提供服务业务过程中由于不符合操作规程等因素所引起物流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由于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种类各异的货物运输,因此运输工具落后、运输人员违规运输、基础设施陈旧等因素都会造成物流企业的操作风险。


  1.4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不能足额偿还到期债务而产生的物流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取得规模竞争优势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这就使得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并合理有效使用资金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如果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比例不适当,或者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比例不合理,企业资金流转发生不畅,就有可能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由于这些风险都有可能引起物流企业的经营失败,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与企业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2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物流企业也不例外。该模式常常忽略了物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暴露出其固有缺陷。


  2.1融资困难


  虽然物流企业目前的主要业务依然是货物运输服务,但围绕货物运输,衍生出存储、装卸、包装等其他服务类型。这些通过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收益具有其特殊性,即要想获得目标利润,必须使得企业规模扩大,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因此,需要筹集大量资金进行运输设备、仓储设施、装卸机器等固定资产投资。但目前,融资难仍然是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2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只有当资金使用效率达到预期目标,风险才能被物流企业有效规避。物流企业只有合理配置、有效运用有限的资金,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仍然出现诸多问题。一个主要问题是资金资源配置不当使得业务经营活动不能顺畅运转,难以实现预期财务成果;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盲目投资新物流服务业务的开发或者夸大,而不能按期取得投资回报,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3财务监管乏力


  财务监管有许多形式,而内部控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内部控制可以将财务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协调有序的整合为一体。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尚不完善,而且执行力度也不够。财务管理过程中事前的审批、事中的预警以及事后的弥补几乎流于形式。而且,大部分物流企业既缺少具备扎实财会知识和经验,又掌握管理技能的高素质监管人员。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物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财务监管流于形式。可见,在现行财务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不能对各种管理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予以充分识别、评估和控制。而物流企业的服务是以客户为对象,以货物为中心开展的包装、装卸、搬运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对整个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物流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程序,不论对企业本身,还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均产生危害。因此,优化和设计基于风险管理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3基于风险管理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模式包括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管理的目标、组织分工等诸多要素,结合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视角下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应该从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和评价三个方面予以优化。


  3.1财务管理目标


  克服物流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模式的缺陷,风险管理视角下财务管理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利益目标,而是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即财务管理的双重目标――风险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协调统一。具体而言,物流企业需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综合价值最大化。在风险管理视角下,物流企业的战略发展不再是追求无风险的利润,而是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最大利润,即综合价值最大化。因此,基于风险管理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可以为管理者提供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过程中相关的成本和收益数据。确定合理的风险收益率,使企业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综合价值最大化。


  (2)法律法规遵循化。在风险管理视角下,许多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招致诉讼额赔偿,引发资金链断裂。因此,物流企业应该熟悉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利用国家的鼓励政策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符合相关规定,最低限度违背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即降低风险。


  (3)风险管理持续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现阶段,物流企业面临的环境不断变化,风险也随之演化,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财务管理模式也需不断优化。因此,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当不断分析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能力的影响,并以分析结论为基础持续优化基于风险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


  3.2财务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


  (1)筹资管理。合适筹资方式、资本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资金筹集过程中,物流企业必须以降低财务风险为前提,不断开拓资金筹集渠道。例如,利用经营性租赁方式解决更新速度快的设备的陈旧问题;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大型机械、大型设备的不足问题;利用无形资产质押、仓单质押、法人代表担保、利用联合保证等方式获得银行贷款;上市融资等。


  (2)投资管理。合适的投资方向和投资项目会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利润率。因此,在进行项目投资时,物流企业必须充分进行可行性论证,从而提高其生产经营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能力。投资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在既有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时,加入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环节,这样,物流企业项目投资收益在原有基础上,另外还增添了由于风险管理带来的额外收益(或者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减少的损失)。


  (3)分配管理。对于利润分配而言,合适的利润分配方式必须避免短期化行为。因此,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必须进行长期规划,预留资金用于企业风险防范。利润分配的长期规划需要高层管理者与各个分部领导共同商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并对规划进行细分安排,根据规划和具体安排合理预测所需的资金量、外源性融资和内源性融资规模以及长期债务融资资金和短期债务资金的比例。


  3.3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构建原则与具体指标体系。


  (1)构建原则。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要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得出的定量指标财务,同时结合员工和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企业文化等定性指标;要识别、评估当下面临的风险,同时考虑未来发展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要以动态考察为主,同时辅以静态测量,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


  (2)具体指标。物流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成本费用类指标、运营质量类指标、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根据财务会计报告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