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措施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389次
  • 评分4
  • 30
  • 0

林晓峰

(黑龙江省通河县祥顺镇畜牧发展中心 1509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致病原,该疾病具有传染性,会导致鸡的中枢免疫系统受到损伤,不能够进行免疫抑制。其发病特点是发病快,病程短,发病率高。

1 流行特点

3周龄至开产前是鸡比较常见的发病阶段,3~7周龄时发病率达到了巅峰,成年鸡存在抵抗能力,3周龄以下雏鸡的感染症状较轻,却会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传染。该疾病的死亡率在10%~20%之间,部分地区能够达到90%,还会和其他的鸡病一同发生,比如鸡新城疫、鸡大肠杆菌等。该疾病的传染性强,通过接触即可传染,口、眼结膜、呼吸道均是主要的感染部位。被感染的鸡所排粪便内会存在病毒,水、饲料、垫料均是常见的传播途径,昆虫、鼠也能传播。目前有一些报道称饲养员相互借用饲料也会导致该病的传染。

2 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伏期是2~3天,易感鸡群被感染后会突然发病,病程在1周左右。早期有些病鸡有啄肛的现象,随即病鸡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或水样稀便。患鸡体温升高,运动失调,颤抖,行动摇摆不定。个别病鸡嗉囊充气或积液,口腔流出黏性分泌物。大部分病鸡眼窝凹陷,聚集成堆,甚至拱背蹲伏,驱赶不动,极度衰竭,最终死亡。以后发病的多转入亚临床型。目前有研究表明,有一些I型变异株引起的亚临床型疾病,虽然死亡率不高,却也会给免疫抑制带来影响。

3 病理变化与实验室诊断

病鸡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脱水,胸肌、腿肌会有出血的症状;临床中病鸡的法氏囊会有2~3倍的肿大症状,可见浆膜水肿,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黄色胶状物;较长病程的鸡可以发现法氏囊萎缩;肾脏有肿胀症状,心冠脂肪存在出血点,肝脏肿胀,有黄色条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急性暴发时,其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通过血清学试验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

4 防治措施

防止将病源引入养殖场,引进的种鸡和种蛋都应该是经过检验无病源存在的。鸡舍要求卫生状况良好,使用消毒液来进行消毒和清洁,及时清理粪便。避免通过饲料、饮水以及饲养人员进行传播。根据该病的发病率高、死亡快的特点,对及时来诊的鸡群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血清治疗,雏鸡剂量按0.6~1. 0mL/只,成年鸡1.0~2.0mL/只,皮下注射,注射一次即可,疗效显著。对发病鸡群,要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提高维生素的含量,时间可持续5~7天。在饮水中添加5.0%的葡萄糖、0.1%食盐,或加入中成药板蓝根冲剂,按每20~25只鸡添加15g,且能防止雏鸡脱水。对未发病鸡群选择合适的疫苗紧急接种,这对减少发病和死亡很重要,一般采取7日龄首免、28日龄加强免疫的方法。发病过程中应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接种疫苗、断喙、调整鸡群等应推迟进行。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2~4万单位/只、喹诺酮类药物0. 005%饮水,防止继发感染。发病后,隔离病鸡,死鸡深埋处理;保持鸡舍干燥、清洁,粪便及时清除并远离鸡舍作堆积发酵处理;鸡舍、用具使用0.3%过氧乙酸或2.0%烧碱喷洒消毒,严格控制疫病的流行。

初期患病的鸡接受高免血清或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治疗效果突出,超过90%的几率能够治愈,采取皮下注射进行治疗,每次使用0. 5mL左右的剂量,两次即可见效。卵黄抗体在使用后8~12小时便可以检测到琼脂扩散抗体,1周左右消失。在1周后需要补充疫苗,延长免疫期限。

5 结论

根据雏鸡发病的日龄,以及解剖病鸡,其脏器的变化情况来进行诊断,如果需要诊断出病原体,还需要进行血清反应测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有一些地方比较相似,因此在进行诊断的时候应该要能够对其进行鉴别。需要把握好消毒、免疫、药物这几个防治环节,根据养殖场情况来制定优秀的方案,避免疾病的传播,降低该疾病的传播几率。如果鸡群大范围出现该疾病时,应该要进行隔离和消毒,对病鸡使用高免卵黄抗体来治疗,如果紧急接种了弱毒苗,反而会让鸡的死亡率上升。此外,严格的消毒措施是该疾病的防治重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生存能力很强,鸡在存有大量该病毒的环境下会非常容易发病,导致该疾病的暴发。

在免疫鸡的免疫抗体尚未产生(一般免疫接种后8~12天才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滴度)期间感染强毒时,即可感染发病,所以无论是平时或者接种疫苗后,都应该要做好饲养环境管理工作,定期的消毒,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