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病因、症状与防治

  • 投稿ido
  • 更新时间2015-09-15
  • 阅读量794次
  • 评分4
  • 93
  • 0

鲁延军

(黑龙江省东宁县畜牧兽医局157299)

1病因分析

原发性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生主要原因是仔猪食乳量不足,可能有如下4方面的原因。母猪无乳或少乳:母猪在妊娠期间营养不良,致使产后少乳或无乳;或母猪患有乳房炎、链球菌病或子宫内膜炎等而造成少乳或无乳,致使仔猪哺乳不足。母乳质量低劣:由于饲料营养不均衡或母猪消化吸收障碍等各种原因造成乳汁质量低劣、乳中含糖量很少;或初乳过浓,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过高,影响仔猪消化吸收,造成仔猪低血糖。仔猪出生后吮乳不足:仔猪患有严重的外翻腿、肌痉挛、脑积水、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同种免疫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肌震颤、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等疾病,引起仔猪哺乳减少和消化吸收障碍;或仔猪先天性衰弱,生存力较差而造成吮乳不足,从而引起低血糖症;或窝猪头数比母猪乳头数多,在多数仔猪固定乳头后,其他仔猪吃不到乳。饲养管理不当:如产子栏的下横档位置不合适,使仔猪不能接近母猪乳头。低温、寒冷或空气湿度过高使机体受寒是发生此病的诱因。新生仔猪所需的临界温度为23~25℃,对寒冷具有一定的代谢反应,外周血管也有充分的收缩功能,但是出生后1~2星期内缺乏皮下脂肪,体热很快丧失。处于阴冷潮湿环境中的仔猪,其体温的维持需迅速利用血中的葡萄糖和糖原储备,若摄取母乳不足,则极易发生低血糖症,并可引起死亡。

2临床症状

该病多于出生后1~3天内发生,发病初期,病猪精神沉郁,不愿吮乳,四肢无力或卧地不起,肌肉震颤,步态不稳,体躯摇摆,运动失调,离群伏卧,或钻入垫草,嗜睡,皮肤发凉、苍白,颈下、胸腹下及后肢等处浮肿;疾病后期,病猪卧地不起,尖叫,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痉挛、抽搐,磨牙空嚼,流涎,肌肉颤抖,眼球震颤,角弓反张,四肢僵直或做游泳状运动,口吐白沫,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感觉机能减退,心跳缓慢,皮肤厥冷;最终陷于昏迷状态,衰竭而死,病程不超过36个小时。

3病理变化

病猪外观无变化,颈下、胸腹下等处皮下常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切开后流出透明无色的水肿液。血液凝固不良,色淡而稀薄。胃内充满气体,有的仔猪胃内有数量不等的凝乳快。肝脏变化最特殊,呈土黄色,边缘锐利,质地易脆,松软似豆腐渣,稍碰即破。胆囊肿大充盈、胆汁色淡、呈半透明浅黄色。肾呈淡土黄色,有散在的小出血点。脾脏呈樱桃红色,边缘锐利,切面平整而不见血液渗出。消化道中少奶。

4诊断

根据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水平较差,营养不良,产后少乳、无乳或乳汁质量差等病史,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尸体剖检在消化道中却见不到什么消化物、脱水、肝脏小而硬以及仔猪对葡萄糖治疗效果显著等可作出诊断。

5防治措施

消除病因、补糖,改善饲养管理、加强护理。1只发病,全窝防治,早期补糖,标本兼治。处方1:50%葡萄糖注射液20毫升,1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维生素B12注射液2~3毫升,1次肌肉注射,每天1次。处方2:当归20克,黄芪20克,红糖30克,当归、黄芪加水煎成100毫升,加入红糖混匀后1次灌服。处方3:鸡血藤50克,食糖25克,鸡血藤加水煎成50毫升,加糖混匀,1次灌服,每天3次。

妊娠母猪后期应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适当增加能量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分娩后母猪有充足的乳汁。母猪生产时,注意圈舍内清洁卫生,以防止感染生殖器官疾病和乳房炎等疾病;同时注意泌乳母猪的日粮调配,保证日粮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并供应充足的饮水。在仔猪出生后及时固定乳头,保证仔猪吃早、吃足初乳,早晚不超过2小时;对少数弱小仔猪吸奶不足的,可额外进行补喂;产仔过多时,可把部分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以便及早补给水分、营养,尽快产生体热。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增设防寒设备,防止温度过低和骤冷。对常发生本病的猪群可采取葡萄糖氯化钠补给加以预防。于产后12小时开始,给仔猪口服20%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每次10毫升,每天2次,连服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