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8-24
  • 阅读量61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难以找到科学的教学原则。文章基于这样的现状,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提出了对策,希望对相关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解决对策;


  作者简介:孙小妹/安徽肥东县店埠学区中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音乐教学(肥东2300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且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国内外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乐感和音乐基础能力,并使小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1]然而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欣赏能力的局限以及小学音乐教材的局限性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音乐欣赏教学的工作存在诸多的困难,阻碍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提升。本文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以期帮助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基础音乐素养,激发学生的音乐爱好提供更好的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面向的是小学生,与面向其他年龄段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明显的特征。首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授课的对象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其音乐欣赏能力处于起步阶段,这给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选择音乐教材时难度较大,一方面需要考虑音乐本身是否具有足够的欣赏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选择小学生可以欣赏的音乐类型。为此有不少的教师为了提升音乐欣赏教学效果,通过积极创新,希望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并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音乐欣赏的教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受到教学设备落后、音像资料缺乏,又或者是不适合大班教学等各种客观的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对这些策略能否应用产生了动摇。再次,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专注力较弱,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也是音乐欣赏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客观因素。以上各点,都是制约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提升,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必须客观分析、综合考虑,找到科学的解决对策,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欣赏的课程教学占了音乐课总课时较大的比例,它涉及乐器欣赏、曲艺欣赏、歌曲欣赏等内容。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戏曲、文学、历史、美术等与之相关的学科知识。[2]只有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在课堂上以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样一首乐曲,教师如果能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欣赏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欣赏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时,教师自己除了能声情并茂地演唱这首歌,还可以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把手鼓的演奏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学生将会被教师精彩的表演所吸引,学生就会有带入感,容易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欣赏教学可以融入民族器乐的演奏,使学生接触和学习到民族乐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并结合教师的演唱,使得音乐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果教师只会一遍遍地播放录音让学生欣赏,就很难激发起学生聆听的欲望,难以从音乐中获得审美的快乐。因此说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知识积累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前提。否则音乐欣赏教学就是无根之萍,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音乐欣赏自主性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就是要解放学生的音乐欣赏自主性,不要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思维,适当地、引导性地促进学生自主地欣赏音乐,从而在提升学生音乐基础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因此在提倡学生音乐欣赏自主性的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和表演的意识,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才能。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要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在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来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作欲望,这才是音乐教学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的欣赏课《彼得与狼》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各种动物的角色扮演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去体会动物的形象,然后才引入音乐。学生通过想象,引导他们自己主动地判断哪一种音乐旋律代表相应的动物,而不同的动物又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然后教师可以介绍音乐里不同的乐器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使学生能更容易去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这样教师就可以充分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表演力与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才真正从音乐课堂中感悟到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了解我们要传授的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利用


  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否集中,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而较为有效的集中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注意力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技术。[3]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文声像的方式,让虚幻的音乐形象更加具体生动,让枯燥的音乐知识更加趣味化,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使学生对欣赏课产生兴趣,这样他们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去倾听、去欣赏音乐。因此要充分发挥现在的多媒体手段,制作丰富多彩的教具,模拟不同的音乐场景和剧情,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渲染高涨的情绪,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并融入其中。


  另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乐理知识、音乐风格、乐器特点等基础知识时,常出现教师授课热情高涨,学生却反应缓慢、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好参与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电子琴或者一些简单打击乐器的电子产品,鼓励学生用这些简单且容易上手的乐器来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这样会使每次的欣赏课都有新意,让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会提高。


  (四)明确音乐欣赏教学重点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的实现应当是基于教师的科学引导。[4]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在音乐欣赏之前,将音乐欣赏的作品明确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不妨碍学生的欣赏行为,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音乐欣赏后,教师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欣赏角度新颖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中国民歌《茉莉花》时,我播放了各个地方的《茉莉花》音乐,有东北地区的、河北地区的、江苏地区的,让学生聆听,听完后学生自己评价所喜欢的《茉莉花》,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更易于小学生接受不同的音乐、不同的文化。


  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效果。要想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得到提升,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