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增权培养

  • 投稿文兄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835次
  • 评分4
  • 27
  • 0

刘波 于建业 马晓英

[摘要]文章在增权理论视角下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失权的现状,对其失权原因进行阐述分析,结合“外力推动”和“个体主动”两种增权模式,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即以高校为外力推动途径增能、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通过以个体为主导的主动增权、增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增权理论地方应用型本科就业力

[作者简介]刘波(1977-),男,江苏东台人,盐城工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于建业(1971-),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晓英(1976-),女,江苏无锡人,盐城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盐城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江苏高校‘群链式’就业基地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耦合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SJB7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107-03

人作为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时无刻不处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中。这种竞争相对于初人职场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核心问题就是遵循社会工作基本理论,高质量、高效地向社会提供自己的智力与服务,从而在社会竞争关系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社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然而,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整体水平不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急需提升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力,提高毕业生适应就业岗位能力,进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本文运用增权理论,探讨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希望能对解决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出一管之见。

一、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应多视角、全方位关注和引导

1.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源于西方经典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就业力(Employ ability)的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 Beveridge)于1909年提出,之后西方学者基于西方经典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围绕就业力的内涵、架构、形成原理等方面形成了多种理论和观点。20世纪50年代,“就业力”主要指“可雇佣性”,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就业力是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能够从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到失业后顺利再就业的动态过程;也有学者在强调就业者个人就业能力的同时,加人了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宏观内容对就业力的影响。当前的国内大学生就业力研究,主要从大学生个体、高校、用人单位、国家政策等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就业力除了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外,还应该包括通识能力、个体特质以及由此内化而成的“职业竞争力”。

2.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理解范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指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型普通高校。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1999年后升格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基础薄弱、本科办学经验不足等原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办学定位模糊、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较弱等问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含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定义范畴,又包含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包含三个维度:适应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能力,个人适应岗位的通用职业能力,认知和行为之间的自我效能和元认知水平。

3.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2011年至2013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分别为660万、680万、699万,2014年达72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2013年“部长进校园”首都大学生系列形势报告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年均达到700万人左右,仍将处于就业人数的高峰期。一方面毕业生数量大量增加,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无法选择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急需大量高层次技术型人才。“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状况并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紧缺的矛盾一直无法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理论基本知识不如研究型大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暴露出就业能力不强的弊端,导致“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低”的现象。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失权因素的增权理论分析

1.构建就业力增权框架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增权理论(Empower-ment Theory)属于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的范畴,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增权理论是建立在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能可以通过外界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产生变化和发展前提上的,通过个人、群体和外界等介入层面,由群体意识的发展和外界的推动达到自我效能的提升,从而改变无权或弱权的地位状况。增权主要有“外力推动模式”“个体主动模式”两种模式:“外力推动模式”是一种被动模式,强调通过外部力量,如制度、政策、社会等,引导措施对个体增权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个体主动模式”则强调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挖掘和激发自身潜能,从个人能力的被动弱者转变为主动的强者,达到个人有能力、有潜力,改善自身的权利状况,达到主动增权的目的。

2.办学结构性失调是导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失权的客观因素。一是办学定位模糊。我国高校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过度追求学校的学术排名,脱离地方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导致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办学的地方性、区域性特征不明显,办学定位模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效能不显著。所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低,对社会的适应性差,出现就业困难、出路不畅、就业质量不高等大学毕业生就业失权现状。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趋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2013年6月有新闻报道,武汉铁路桥梁高级技工学校停办两年的“大学生班”重新开班招生,大学生到技校“回炉”不是新话题而是大学生在严峻就业形势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这也暴露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技术能力不专的教育短板。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是企业用人的首要选择因素,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培养模式单一,导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能力等方面缺少核心竞争力,处于弱权或无权状态。三是通用职业能力培养欠缺。通用职业能力是指相对于专业技术能力,就业者胜任工作岗位还需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一系列职业能力。在现行高校评估体系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方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通用职业能力培养意识不足,导致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快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对外界信息处理能力较弱,在工作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缺少团队协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较为突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培养不够,将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后难提升或失业后难再就业,在就业力方面处于弱权或无权状态。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匮乏是导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失权的主观因素。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基本形成了完善的认知结构,但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根据环境因素及自身的客观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缺少主动性,缺乏对知识的探索欲,缺少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缺乏对学习结果的科学评估能力,不能及时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从而制订更合理的学习计划。自主学习能力是职业发展的终身需求,也是学生进入职场后的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不仅在就业力方面失权,在终身职业发展方面也将面临失权。二是个人生涯规划不明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预先规划和准备的过程,大学生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根据所面临的机遇和困难,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确定行动方向、规划时间和实施方案,并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阶段,做好短期规划、长期规划及人生规划。地方本科高校学生定位为面向地方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契合实际的,但地方高校学生个人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和发展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就业目标设置不合理,就业前准备不充分,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不充分、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导致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在就业力方面呈失权状态。三是个人综合素质不高。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包括个人的价值观、科学人文素养、法律意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多方面,个体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力的根基,也是终身职业发展的源泉。要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凸显优势,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全面的个人综合素质,有些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学术能力但人文素质不高,有些书本知识丰富但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有些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扎实但政治素质不高等,自身综合素质发展不全面导致大学生在就业力上处于弱权或无权状态。

三、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真正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

1.以高校为外力推动途径增能,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第一,明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方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和层次、高校性质和服务方向上,应突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地方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合地方产业为特色,尽量减少地方社会需求量不大的专业,构建有地方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形成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亮点”和优势,培养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能够掌握行业的基本技术和工作流程。第二,调整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置,创新培养模式。科学调整和合理设置学科专业,优化大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更多地开设通用基础知识类的课程,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知识面宽,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多元课程体系,将大学生就业力培养嵌入到高校培养计划中,从知识与能力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可雇用性,为学生就业实现增权。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学方式、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更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能力。第三,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是推动知识和能力共同发展、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形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尤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盐城工学院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机械优集学院从2008年起与西门子工业软件公司合作实践教学,试点将大四学生全年放到企业培养,实行校企双重管理和双导师制,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和企业一线脱节的矛盾。这种将实践教学与“预就业”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打造了学校、企业、学生共赢的合作平台,突破了学生就业被动的瓶颈,实现了学生就业力的增权。

2.通过以个体为主导的主动增权,增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一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笔者所在地方高校,曾连续两年向来校进行专场招聘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专业技能不强”和“实践动手能力差”是大学生刚参加工作时凸显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知识面狭窄…专业理论不扎实”“责任心较差”“不能吃苦耐劳”等问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力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大学生个体增权的关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要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知识,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认知实习和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术实践动手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以达到主动增权的效能。二是具备良好的通用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是就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良好的通用职业能力能确保在工作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关注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拓宽知识面,增强职业能力。当前,随着网络精品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等网络课程的推出,为知识的储备更新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平台和资源,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制订合理的通用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具备良好的通用职业能力的优秀人才,达到就业力主动增权。三是养成优良的个性品质。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学生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就业力主动增权的重要方面。个性品质属于就业力的非知识能力范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健康的心理、开朗的性格、坚强的意志,是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现代企业需要企业员工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高素质员工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正面效应,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后劲活力,优良的个性品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就业力主动增权,而且有助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后的职场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牛金成.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质属性[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3)

[2]许淑慧,罗红萍.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

[3]季枫,李贵平.大学生就业力培养的“三维度”探析[J].江苏高教,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