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就业拖延行为的探讨与反思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9-18
  • 阅读量616次
  • 评分4
  • 45
  • 0

文/钟铁铮

摘 要:如今,就业拖延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成为普遍现象。拖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本文基于大学生就业拖延的问题,提出大学生就业拖延行为的现状、成因,并给予正确干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拖延 成因 干预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国计民生问题,更是家庭民生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难以调节的结构性就业矛盾,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随便你,无所谓”的拖延状态,错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成为“就业漂族”。这不仅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结果提出质疑。反思大学生就业拖延问题,分析大学生就业拖延成因,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消除就业中的消极情绪,促进其积极适应就业现状,提高就业质量。

一、大学生就业拖延行为的现状

1.不积极的就业心态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在毕业年度的10月以后企业就会进入校园召开宣讲会,发布用人计划。一些毕业生虽然意识到要找工作,但是因为平时做事就比较拖沓,对于找工作这件事也不着急。在择业过程中,这些学生在企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在对自身没有准确定位、对行业环境没有调查了解的情况下,对工作充满恐惧和质疑,不愿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当招聘单位进校园后,他们不愿意试一试、看一看,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制作简历、投递简历,主动推销自己,而是寄希望于父母的安排、学校催促甚至地方就业主管部门的安排,缺乏择业的主动积极性,依赖思想和拖延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沦为“啃老族”或“蚁族”。

2.容易被分散的注意力

大学生临近毕业,很多事情碰到一起,如完成实习报告、毕业设计、备战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就业、择业等等,若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没有对社会环境做充分分析,极易进入瞎忙的状态:自我价值感下降,心情烦躁,对未来没有方向,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出现失眠、焦虑等各种不适状况,心理上的无所适从必然导致行为上没有约束。在就业这一特殊任务如期而至时,学生会寻找各种理由逃避就业、拖延就业,而且一旦产生了这种拖延就业行为,就易形成恶性循环,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就业拖延行为的成因

1.对成功所需要的能力缺乏自信

现代大学生几乎都接受过传统的教育: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大学教育。因为接触社会较少,在学校与社会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角色冲突,大学生虽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但因为缩小差距需要付出一些努力,超出了他们所愿意承受的程度,而且即便努力了也可能达不到那样的要求。因此,他们的表现是,对人才竞争毫无兴趣,对于求得理想职位的渴望也颇为冷淡,给人留下缺乏信心的印象。

2.自我约束力较差

根据斯蒂尔的“自我约束缺乏”理论,自我约束力差是指一个人在计划与组织方面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易分散和冲动。另外,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因此,虽然很多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要为就业早做准备,要及时了解就业信息,积极参加就业招聘会,但是当有其他更易于愉悦身心的事情出现时,学生就会禁不住干扰和诱惑,忘记了事件的轻重缓急,将就业准备工作和求职工作一直拖延下去。

3.目标和酬劳太高

接受传统教育的大学生依然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他们觉得自己接受了高等教育,不愿意再下工厂、去基层,而是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期待过高、不够现实的目标。就像是一个多年没有锻炼的女性想要在两周内改变自己的体型,一个不懂时间管理和学习技巧的大学新生希望自己在第一学期所有成绩都是优秀一样。结果使原本可以成为激发大学生动力的高标准成为阻碍他们付出努力的拦路虎,目标变成了问题,拖延也就成为了问题。

4.对就业能力分析不足

大部分毕业生能够认识到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对于如何应对多元化的就业需求,提高自身能力,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位感到茫然。有调查显示,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拖延状况的大学生占86.55%。因为没有制订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力的高低,在做职业选择时因为不知道应该如何抉择,抱着“下一个单位有可能更好”的心态,犹豫不决。

三、对大学生就业拖延行为的干预

1.调整就业心态,积极面对职场

心理学家斯蒂尔总结说:“我们更倾向于去追求那些令人愉快的和更可能取得效果的目标。”我们最容易在那些目前令人讨厌、将来回报遥不可及的事情上拖延。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正是因为离开了简单的校园环境,而自己希望的职业目标又难以实现,更焦虑自己求职会屡遭失败,都有逃避的冲动。因此,一方面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确定适合的目标,做好职业角色转变,引导学生认识到起点的高低并不能决定未来的成功,只有敢出发,才会有未来。同时,学校应开设更多与职业相关的体验式、模拟式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尽早了解职场生态,体会职场乐趣,帮助学生放下拖延的包袱,轻松步入职场。

2.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当一个人有充分的信心完成任务时,行动力就会相应地提高。同时,行动力又会进一步激发接受挑战、完成任务的信心。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对未知的领域,在没有达到最终目标之前,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成就的,这表示说他们从一路上的进步中得不到满足,难怪他们会泄气。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班主任、辅导员应该承担起就业咨询与反馈的责任,对学生求职路上的努力与成绩给予认可、奖励,这样学生就会增强自我价值感,在达成目标之前,开始珍视和欣赏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仅不会拖延,反而会更加起劲。

3.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制订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职业规划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确定一个比较现实、能够达成,同时又容易衡量的目标。然后将目标细分成几个小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在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学生就可以顺风顺水,逐渐改掉就业拖延毛病。

4.开展针对就业拖延问题的团体辅导

对大学生就业拖延问题,高校应该采取从点到面的方法。既然就业拖延问题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校的就业部门应该与心理咨询部门配合,资源共享,对大一新生进行就业拖延问题测试,建立档案,采取个体辅导与分类团体辅导的方式,跟踪调节,帮助学生摆脱就业拖延,及早为就业做好准备,提高就业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美]简·博客,莱诺拉·袁,蒋永强,陆正芳译.拖延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敏.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拖延行为分析[J].太原科技,2009(2).

[3]楚翘,肖蓉,林倩.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8).

[4]王涛,高靖.专科大学生拖延就业问题探讨[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5(1).

(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