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出路探究

  • 投稿皮皮
  • 更新时间2015-09-22
  • 阅读量388次
  • 评分4
  • 75
  • 0

刘丽

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如何在保持自身发展的道路上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如何利用外部有利优势和自身的内部优势来促进就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形势,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机遇及其就业出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就业出路;探究

基金项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课题(项目编号:20140213)

作者简介:刘丽,女,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43-02

随着1999年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得到了不断的突破与发展,尤其是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442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3%以上;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达到2391.3万人,其中,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数达到964.2万人,占到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总人数的40%以上;普通高校招收人数达到688.8万人,其中高职院校招收人数达到314.7万人,占招收人数的45%以上。[1]以上数据可以充分说明,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在学校的建设上还是在学生的人数上,高职教育都占居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在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2001年1月,可谓是高职教育发展历程的重要转折点。在《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可以清晰地看见,“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对推进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指导性作用。当然,在此影响下,高职教育俨然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随之,高职教育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2010年10月,教育部批准成立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将会促使高职教育的又一次腾飞。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我国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7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495万人,到2012年,更是达到了624万余人。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对大学生就业也带来了不断的冲击,使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危机越来越明显。高职毕业生同样面临着不同方面带来的挑战,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高职输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错位

高职院校学生的输出讲究的是“对口性”。但是近几年,频频出现高薪技术岗位无人就业;另一边,大批应用型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这显然是“错位”的培养与需求导致的,高职毕业生的素质情况没有满足企业对招聘人才的素质要求。

“错位”的形成原因也就是一种育人环境或“文化上”的不对称。环境具有课程意义,要以“校企文化互动”来改造高职学生的育人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场,实现高职院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无缝链接”,提高高职学生的培养质量。[2]

(二)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性

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及实践,建立健全高校全程就业指导体系,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处于初级的阶段,全程就业指导体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3]可是,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及能力,而是指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学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时间阶段安排不科学,指导覆盖面过窄;就业指导课内容枯燥乏味以及经费不足,都是导致就业指导系统不完善的原因。

(三)就业环境带来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产生的影响使得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到2007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人数是351万人,虽然比2006年同期增加54万人,但仍有超过140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

另一方面,高校扩招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沉痛的代价。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迫使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的“深渊”。在这之下,产生了管理难度加大,使得后勤保障不得不增大投入,这样的后果直接导致了教育资源紧张、师资力量不足,最终导致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出口不畅。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机遇与出路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机遇

虽然在重重影响下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压力增大,但我们不能不看见就业机遇同样是日益凸显的。面对应用型人才的缺失,高职学校优质毕业生有越来越“吃香”的趋势。同时,伴随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关注经济转型升级、重视技能型人才,甚至不少高职学校、企业进行合作,减少了就业风险,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的稳定性。

另外,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麦克思研究院专家王伯庆说:“自主创业,今年(2012年)的大学生中间自主创业全国的1.6%,本科的是1.0%,高职高专是2.2%。高职高专自主创业的比例高于本科。”[4]当然,这说明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高于本科生外,同样,国家的相关福利政策也是影响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

我国已出台相关政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同时,还将贷款额度从此前最多只能贷款5万元提高到10万元。此外,毕业生创业从事微利项目的,中央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同时,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可以享受培训补贴。无压力的创业,给毕业生带来的福利也使他们的就业机遇增大。

除了中央财政的支持外,不少地区也在实施地方财政支持。比如,2014年,德阳市提出的成德青年创业园,也是相当不错的。不仅为入园创业者免去3年租金,还提供了办公设备、担保贷款或资金帮扶等优惠政策。大学生的就业机遇都在逐步的增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的转变

判断一所高职院校存在的意义,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时,高校的整体发展趋势也与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质量等息息相关。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2007~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失业率的大幅上升给同年的高校就业产生了巨大冲击。四川省教育厅统计,截止同年8月份,四川省本科生就业率为81.46%,专科生就业率为81?78%,这是自1998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以来,四川省专科生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生;截止2006年12月10日,广东全省毕业生就业率,研究生为94.37%,本科97.25%,专科95.57%,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纵观全国,在有些地方,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已十分明显,学历越高,就业率反而越低。2013年,是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达到699万人。而在智联招聘2013年7月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其相关求职平台近1个月共向大学生提供了约7万个岗位,其中48.7%的岗位向大专生抛出橄榄枝,而明确招募本科生的岗位仅占总数的39.7%。[5]这样的就业学历要求的转向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优势不无关系的:(1)高职学校普遍重视学生就业工作;(2)高校毕业生呈现个性张扬、思想多元、重己发张的特点;(3)普遍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职业技能适应一般需求;(4)挑战自己、实现自我的愿望;(5)调整心态面对挑战。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出路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一句“技艺比体力更有力量”的谚语将技能掌握的要求体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专业基础知识在高职学生的技能构成要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高校就业形势的转变,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性质的变化。同时,高校的配置、设置等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转变。在2014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不少高等本科教育层次学校宣布向应用型方向转变。这不难看出,不论是否为高职学生,技能培养都成为了高校责无旁贷的大事。

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时,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应该是必不可少的。(1)针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现行教材理论过深过全,技能操作内容过浅过少的弊端,以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对某一专业鉴定内容为依据,以专业技能为主线,以高职学生实践活动的特点为中心或线索。将理论化为实践,将操作化为学生的兴趣就是技能培养的最终目的;(2)建立以社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可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此保证学生就业稳定性,企业人才需求的对口型,以及专业性。同时,与企业合作将使得高职学生技能培养更符合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技能要求。[2]由此,高职学校在遴选教学内

容时,可以做到适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也会得到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写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样会得到充分体现;(3)在建立高素质培养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专业技能考评体系。如此的高职学生专业技能评价,就必须摆脱传统的束缚,就必须走出来,迈进来,通过深入地、广泛地、仔细地调查研究,根据专业技能的基本要素,与社会共同界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合格标准,进而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年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567/201309/156896.html.

[2]林凌斌,诸葛雷音.以“校企文化互动”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J].科技信息,2009(28):219-220.

[3]王晓岩.建立全程就业指导体系 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3):54-59.

[4]何伍吉.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5]张海兰,周玉斌,张秀丽.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05(8):64.

[责任编辑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