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 投稿老鱼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303次
  • 评分4
  • 82
  • 0

韩 鹏 王英哲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旅游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旅游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新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是重中之重期。作者在发展规划、办学经费、人才培养方案、招生与就业、实习教学、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期望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最终缩小酒店专门人才同产业发展的要求的差距,为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在新形势下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校企合作;旅游;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27

*基金项目: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LZW201410)

收稿日期:2015-04-16

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绩:专业建设发展已较有基础,社会和行业影响力已较大,同行业和产业已形成较大的关联度;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得以逐步明确;高技能人才的旅游培养模式逐步得到创新确立。从2016年到2020年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我国旅游业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大众旅游将呈现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我国政府将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大勇气的创新、更大规模的发展,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常态化发展,打造中国旅游经济升级版,初步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说明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的春天已经到来。这一切给高等职业院校旅游专业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大部分高职旅游专业院校与旅游行业实质性联系比较少,校企合作基本是自发的、松散的,缺乏系统的规划、长远的目标和整体的安排,合作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层次也较低,从而严重制约校企合作的完善、深化和发展。以酒店专业为例,专业与酒店联系主要集中在实习教学方面,酒店专业系科与酒店之间合作充满了偶然性,由此造成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形成规划层面的制度。酒店专业的教育、教学、科研与酒店实际状况明显脱节:教育教学多停留在理论方面,主要以基础学科能力培养为主线;教师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刚从院校毕业就从事酒店专业教学,显得力不从心;科研工作主要以旅游规划、旅游教育等内容为主,不能结合酒店实际经营来从事科研工作。

旅游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旅游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创新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是重中之重。创新合作机制要坚持校企合作培养方式,健全和完善校企合作培养旅游人才制度,特别是专业共建、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需要展开实践和探索,笔者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子,对校企合作形式和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其目的是促进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使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取得更多、更快、更好的效果。

1 延伸发展规划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规划停留在基本合作形式即成立由各类单体酒店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相关本科院校系主任及教授,学校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从合作效果来看,与单体酒店的合作,单体酒店人才需求数量毕竟较少,管理层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酒店专业学生不现实,同时也不具备实力和必要性,故学院和企业的关系始终停留在实习生使用上,无法真正实现学校和酒店共育酒店人才目标。

随着酒店行业自身发展,单体酒店逐步向集团酒店发展,并形成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和国内饭店管理公司两大阵营。世界上排名前十位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40多家集团的70多个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近千家饭店。酒店集团化发展迫使酒店集团公司开办了自身培训机构用于培养自己所需的酒店人才,但办学投入高、收益小,于是与第三方培训机构合作成为必然趋势;从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情况来看,校企合作停留在表层是制约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酒店集团和高等职业院校双方都有培养酒店人才迫切需要和动机,高等职业院校和酒店集团必然合作,从酒店来说解决了人才培养收益问题,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解决了校企深度融合问题,从学生或者员工来说获得了更加完善的学习或者是培训服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酒店专业发展规划延伸合作形式为共建战略伙伴关系,即高等职业院校和酒店集团建立组织协调高层次、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方式多样化、合作机制长效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创造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格局。

学校和酒店集团双方共同成立校企战略合作委员会,由双方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委员会还应包括:典型企业代表、高技能一线服务与管理代表、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战略合作委员会实行定期会议制度,讨论双方合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决策,双方各指派一名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联络和协调各项合作事宜。在双方战略合作委员会领导下,高等职业院校与酒店集团采取对口合作、一事一议、签订具体项目协议的方式,推进双方全面深入合作。

2 拓宽办学经费筹措渠道

许多酒店管理专业负责人早就意识到专业保障条件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资金短缺,对于师资、调研、实训基地建设等保障条件投入明显不足,最终影响专业建设和发展。学校和酒店集团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后,集团就成为保障条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之一,多渠道、多形式筹措保障条件所需经费,实行校企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政策才能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酒店专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保证合作培养人才质量,酒店集团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将用于:招生宣传、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素质课程建设等方面,具体为:招生宣传资金(用于支付集团人员参与招生的差旅费)、助学资金(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企业文化宣传、奖学金)、助教资金(支持教师赴酒店集团培训、教材开发、专业建设、科研项目启动等)、学院硬件软件投入(教学办公条件改善、实训基地建设)。

3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工作至关重要,盲目地照抄照搬、闭门造车、不经过市场调查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是不可能培养出酒店业需求的人才。首先,笔者以为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思路为:根据酒店行业对于酒店人才的需求,由酒店集团主要负责人和酒店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决策班子,在双方共同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酒店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分解酒店人才岗位及岗位群各项专业能力、素质和知识,归纳分类能力、素质和知识,以此作为开发课程的依据,集团和学院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形成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所需教材和师资队伍,确定课程所需要的实习、实训条件等内容。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学校与酒店行业共同建设酒店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制度;针对酒店集团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一线服务人员、初中级管理人才进行能力分析,制定可靠市场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还需注重不断调整,酒店管理专业和课程建设每年需不断根据酒店行业人才预测分析,平时教学实践中保持和酒店业的高度联系。就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而言,教育部规定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多数调研显示学生要在基层服务岗位工作2-3年后才能担当基层管理人员,但笔者在与酒店集团合作中发现,由于有集团参与加速了学生成为酒店基层管理人员的时间,参与酒店集团培养项目、在集团下酒店实习满一年的学生,在毕业时各项指标达到集团和学校教学管理考核指标就可以成为集团下一线管理人员,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是一层不变的。

4 招生与就业一体化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学校和酒店集团在报纸、网站、宣传册、电视上宣传酒店管理专业,学院与酒店集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改变了社会对服务业认识误区;其次,加大对生源来源组织机构营销力度,由于高考生对于学院所提供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服务、学生就业等情况很难现场考察或者了解,只有通过当地招生办公室、教育局组织、学校等机构咨询才能得知,故考生把这些组织当做专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生源提供组织机构营销工作,组织这些组织机构代表到学院参观与考察、到合作集团酒店了解学生就业情况,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再次,和集团合作修订面试考核标准提高生源质量,在生源选择中要招收的学生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是要“最合适”的生源,面试指标设计要体现学生是否适合做酒店行业、是否热爱服务业、是否能够预测周围人的需求、是否喜欢与人打交道、是否有同情心,协作能力强弱、性格内向、外向等这些隐性的因素也要纳入考核范围,最终设计一些场景考核学生潜在素质。

学生入校后就以准员工的身份接受酒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招生与招工结合、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首先签订“委托招生和定向就业协议”,以合同的形式规范双方的行为,并规定招生的条件、双方的权利义务、学生毕业后到就业的薪酬和待遇。学院负责根据合同规定负责招生,校企双方共同面试。教学中,学院将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进行对接,共同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使酒店人力资源开发步骤与学院的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酒店的技术骨干和人力资源部门培训专员负责为学生上课、传授操作技能、企业文化和酒店管理知识。酒店还参与对学生的管理、阶段考核、评价并接纳学生就业。

5 规范实习教学过程

笔者认为实习教学活动按照顺序摆放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同时每个阶段下面又涉及到若干个相关活动,这些活动之间一环扣一环,相互作用,具体为:实习前,召开学生代表、辅导员、任课教师大会,确定实习人数,其主要目的为了解实习生具体情况;联系实习企业,实习企业洽谈,形成实习协议最终确定实习点选择;召开教研室老师大会,确定实训相关事宜;召开实习带队教师大会,确定带队职责;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学生校内实训,完成各项实习前文件、确定分组名单;召开实习单位大会、学院介绍,实习单位向学生介绍本单位情况,学生分批面试。实习中,带队老师送实习生前往酒店、安置学生入住员工寝室,学生参加岗前培训;人力资源部经理和部门经理安排实习生顶岗、确定实习生的酒店老师;实习生开始在学校、酒店共同参与管理的实习;实习教师中途探望实习生、了解实习生动态、完成相关文件。实习后,实习生返回学校,召开实习总结大会,评定实习成绩,召开酒店技能大赛,优秀实习生评比,开始学习第三年的课程,在实习有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学习酒店管理方面知识,没有完成实习任务学生必须补齐实习任务、否则视为不合格。

6 建设优秀专兼职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师资队伍造成的。转型教师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具有边缘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这要求教师除了具有坚实的理论修养外还要熟悉行业发展、掌握教育教学新理念。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教学团队”的荣誉称号,酒店管理师资队伍中有如下特点:从能力、素质之和知识培养角度来看,技能课程老师负责校内以下实训课程、专业理论教师负责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国际交流中心老师负责国际酒店业课程、实习老师指导学生实习、集团代表和专业带头人教师指导素质课程教学;从兼职情况来看:来自于酒店集团不同酒店、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从带头人来看,包括学校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专家;从年龄来看,呈现老、中、青梯队;在职称上面也呈现出不同层次如: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老带新局面形成,专业发展后继有人。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为酒店行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要求,对酒店管理团队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加强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加大对行业能工巧匠的引进力度,提高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团队运行机制,落实实施计划。具体措施有:酒店管理集团高级管理者进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集团酒店管理和技术专家兼任教师,参加教研和教学活动,研究专业建设、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素质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骨干教师进入酒店HR管理总部,根据甲方需要,协助甲方制定人才培训计划,设计教学方案(产品),组织教学力量,开设业务技术、经营管理培训班或职业资格培训班,提高在职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教师到企业一线通过兼职或调研方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高“双师”素质和实践技能。制定团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到国外合作单位考察学生实习情况;教师到国外酒店培训学习;引入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老师和具有酒店工作经验的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团队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交流等。

7 结语

以上是笔者近年来和酒店集团合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各个学校酒店专业在推进校企合作机制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有所借鉴、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旅游人才迈上新台阶。目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进入新一轮的良性发展阶段,随着合作进一步推进,新机遇和挑战会随之而来,还需要更多热爱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人士、行业专家共同面对和思考,为培育更多、更好的酒店管理人才而努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戴斌. 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思路探讨[J]. 旅游学刊,2014(10)

(责任编辑 吴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