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的思考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28
  • 阅读量719次
  • 评分4
  • 56
  • 0

杨 伟 终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建设和发展我国以人为本、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新型城镇,是党和国家未来几十年的主要经济发展战略。为避免过去在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型发展方式带来的不良后果,更好地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目标,应着重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战略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6.010

0 引言

中共十八大以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领域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主要策略,也是目前经济建设领域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新型城镇化是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如何根据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学者、政府和相关同行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构建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总体战略,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建议。

1 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建设呈现出了诸多特点:城镇化发展快速稳步上升;城镇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布局逐步合理;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等。但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也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例如在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上、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上、土地的合理利用、产业结构的总体调整以及规划等方面均出现了诸多问题,其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和指导思想发生了较大偏差,过度强调城镇规模的扩张,而忽略了人的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实现农村多余劳动力的转移,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全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镇化不仅是城镇人口数量和用地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经济、社会结构、城镇功能转变的过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文明的相互渗透、城乡文化不断沉淀形成的过程。但一些地方政府把城镇化理解为推进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进行大规模的拆建工作,力求在短期内城镇面貌有较大变化,并作为各级政府政绩的考核指标。这样的城镇化建设,其面貌短期内会得到改观,但城镇管理体制、城镇第三产业发展及服务体系、城镇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相去甚远。

(2)土地的城镇化过快,而人口聚集效应却没有实质性呈现。据有关数据统计,2000-2005年,我国6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面积增长了44.93%,同一时期,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长幅度,而全国的城镇人口也仅增长了22.45%(见图1)。虽然近几年,土地城镇化的增长速度在中央政府严格的宏观调控下,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现实是:一些城市政府在推进城市发展和建设中,不惜大量占用耕地,进行城市的扩张,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重要战略目标并没有相应地实现。

(3)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着城镇化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化发展方式的矛盾,人为地把全国公民划分为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着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对我国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及教育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 但阻碍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壁垒和户籍制度却未完全改变。同时,我国实行城乡土地不同的政策也严重影响着城镇化建设和发展。

(4)我国区域性发展、城镇规模和层级发展不协调。从现在全国城镇化发展形态和水平来看,由于各地区资源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层级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城市群发展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吸引大量的常住人口。但就全国来看,资源相对匮乏的许多中小城市还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及地区竞争力严重不足,难以吸纳更多的常住人口,这些地区通过一定的整合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将来可能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城镇化规划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已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城镇化规划及相关管理体制基本还是依赖于计划经济的那套管理规划方法,或者照抄国外的经验,没有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制定适合于我国的相应的城镇化发展管理政策和规划。同时由于地区、部门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有些城镇化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与实际情况、实际需要相去甚远,甚至面目全非,积累了各种社会矛盾,对环境产生诸多影响,带来一定的环境损坏。

2 对我国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和问题,我国在新时期城镇化发展建设中应着重于顶层设计,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制定出适合我国中长期健康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笔者通过研究思考,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战略应该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统一研究制定:

(1)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建设发展之路,应作为我国中长期城镇化建设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城镇化建设中应重视农民的实际需求,把发展经济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实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标。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是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及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超越了环境承受能力的粗放发展,会带来灾难性事件,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2)集约化发展道路要求尽量节约用地,实现全国城镇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尤其珍贵。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就是要求人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尽量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利益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应该实现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精细化规划发展道路,避免以前各自为政、粗放化发展的模式。

(3)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治理结构模式。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是由于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产业化生产方式矛盾的产物。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治理结构模式,就要力求解决以个人承包制为主体的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向产业化和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让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自然转换成产业工人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或管理者。没有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向城乡一体化治理结构模式的转变。

(4)积极修改和完善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消除法律、政策壁垒。我国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及政策都是缘于城乡分割管理而逐步制定的,为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向城乡一体化治理结构的转变的需要,就必须逐步修改和完善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管理消除法律和政策壁垒。

3 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是新时期经济深化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有诸多教训。为了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中应更多地思考和制定其总体发展战略,实现粗放型发展方式向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且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杨仕省.城镇化规划已基本定稿:户籍或成突破口[N].华夏时报,2013-01-05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