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阐述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思考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734次
  • 评分4
  • 47
  • 0

谢古越 朱香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向前推进,社会经济转型的加快,社会宗教问题越来越突出。宗教引起的战争,社会动荡比比皆是,宗教的发展历程同样是不断发展和继承的。我国学者在宗教与社会关系发展研究方面通过运用马克思经典理论来重新解读,展开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探讨阐述宗教发展也是一个循循递进,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的创新和传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认识;联系;发展;变化

宗教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经济,政治,精神三个系统,宗教作为精神中的一个要素,宗教中的教义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对人类社会来说是适合历史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脚步。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客观的理解宗教发展在社会中的相互作用。

一、宗教信仰是客观存在社会现象中所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

如果说宗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宗教信仰便是在其之前形成的一种意识,宗教作为一个有神论的集合体,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它已在近代社会物质文明和世俗化的精神文明中逐渐发展。①当我们无法用正确的概念来解释自然中的某种现象,这便产生了最初的原始宗教。“宗教是关于起于人间,超自然力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著名学者吕大吉深入分析宗教体系的基本要素及其结构的基础上对宗教的本质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同时他认为宗教信仰是综合了社会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恩格斯表明:“一切宗教信仰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②最初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多山脉多河流,交通极为不发达,人们生存和解决生存问题除了运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和社会手段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之外,对于不理解的自然因素还要依靠自己的巫术去解决,通过原始宗教信仰仪式来获得战胜自然地信心和力量。宗教的形成和发展是先产生一定的信仰然后再发展出较为规范的教义,神话和各种理论,宗教的核心思想多出于宗教创造人或宗教领袖在实践生活中的灵性感悟,用非科学的灵感形成模糊,缺乏固定的表达形式,这也是对客观存在的产物的一种表达。

二、宗教信仰是从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宗教信仰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它并不是都是伪科学的信仰。我们可以把有些宗教信仰作为相对理性来理解,当然实践对于理性的宗教信仰选择极为重要。宗教信仰存在物质性,当基督教在南方少数民族地方开始传播时,兴起了基督狂潮,当时很多民众抛弃了原有的信仰而信仰上帝是有很多的功利因素。在当时美国天主教传教士罗维聪初到中国拉祜族地区为了能顺利传教,使用了各种手段,如教徒看病打针不收费,入学念书不花钱,星期天不生产,过年时给群众吃肉,喝酒。一时入教的民众很多,但后来人们觉得入教7 天就要做一次礼拜,影响生产,生病的同样生病,死了也不见谁进天堂,于是入教的民众开始逐渐减少。③宗教的信仰并不是盲目的,它也是在实践生产中逐步认识到某种宗教信仰并不能为自己的需求带来什么利益,信奉宗教并不只是精神寄托,大多带有物质性和功利性的目的。宗教信仰也通过实践中的需要不断有更高的信仰,在原始宗教中的图腾信仰,达到了更为形象寄托的精神内涵,北方的狼图腾表现了民族的英勇,刚烈;南方的植物,西域的圣山,南方的水等等。图腾信仰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憧憬,不管是哪种信仰,大多数都是在生产劳动中为获得需求而产生出的一种带有功利性的表现,宗教信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发展的、随着人们认识不断深入的、渐渐完善的社会行为。

三、宗教信仰在社会矛盾中不断发展变化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反映的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精神方面的其中因素的宗教信仰也在历史的进程中开始变化。宗教的选择不仅有民众利益的需要,同时也有统治阶级统治意愿的需要。在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我们都知道,伊斯兰教不是该地区从古至今一直信仰的宗教,我们不难发现在新疆众多的民族中最开始信仰原始宗教,苯教,再至传入中国的佛教都在新疆这片广大的土地上盛行过,在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千佛洞中以千姿百态,神韵富饶的佛像最为耀眼,佛教的壁画多为由此展开,然而随着中东伊斯兰教的传入在新疆天山以南的阿图什建起“牛皮大”的中国第一座清真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亚统治阶级萨曼王朝和喀喇汗王朝统治的需要迫使各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国家的统治阶级需要借助思想来统治自己的子民,宗教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当佛教在该地区开始瓦解时,破坏各种寺庙,佛像,或是运用战争的手段来摧毁一种信仰。我们常听过的圣战,运用宗教来发动的一种方式,战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化佛教的圣地逐渐被遗忘。在吐鲁番地区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中,凿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40多个,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④在洞内可以明显地看见很多壁面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扣掉,面目全非。同时民间有另一种说法,当佛教在该地区渐渐衰落,有孩子在洞中玩耍,无意中看到佛像发着金光的眼睛时吓坏了孩子,于是有人将佛像的眼睛用利器划破。这虽无可靠地依据考证真伪,但从壁画的残缺来看,当伊斯兰教在此盛行时,佛教便不再成为当时民众的信仰,不论人们是被迫接受还是主动接受,宗教信仰都是在此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否则,人们是不会让自己信仰的宗教遭到任意的破坏和践踏。当宗教的发展不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时,统治阶级会打压或是将其逐出自己的领土。当朝代更替统治者为达到自己的利益会用不同的思想来禁锢子民的信仰。魏晋时期佛教大肆盛行,以致土地荒废,无人耕种,无人劳动,一时间寺院大度扩张,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经济发展较为混乱。寺院的发展必定会与封建国家社会经济产生冲突。北周武帝当政期间,有僧侣100万,寺院万余所,严重影响政府兵源,建德三年(574年)下诏禁断佛,道二教,把僧侣的寺院,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以充军国之用,近百万的僧尼和寺院所属的僧只户,佛图户编入民籍。⑤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在影响人们思想下的宗教,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会导致代表或拥护不同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法规制度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只有当宗教发展传播与社会发展产生冲突,那么宗教的信仰也在不冲突之下安然平和的发展。

四、宗教信仰是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和继承的

宗教信仰是否正确我们并不能正确的评判,宗教信仰是对于现实中某些思维的跳跃。当佛教在内地开始盛行的时候,因为女子的地位在古代是相对低下的,很多现实中的美好愿望并不能实现,于是拜佛的女子占有很大的数量,佛在传来的最初是男性,但为了适应当时古代女子的需要而逐渐成为了男生女相的形象。在敦煌的莫高窟中,我们看到的佛大都是男性,慢慢的佛教在盛行的同时,为了顺应社会中女子对佛的崇拜,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便成了女相,这是适应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创新和发扬。在太宗皇帝李世民在位时期,因避“世”字,将观世音菩萨重称尊为观音菩萨,这是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表现的一种人权大于神权的一个典型。有些教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同时也会在社会发展中逐渐消失了。在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中有一个展区是关于新疆先民关于一种生殖崇拜,这是源于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生育率极低,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当生育率大于死亡率后,这种崇拜现象就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消失。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宗教信仰是发展和继承的。简单的来说对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中的大部分穆斯林信徒,不是说长辈们信教而子孙就不再信从,而是世世代代都会信从穆斯林。国家有明文规定在少数民族信教的民众中,无论是一般民众还是少数民众只要成为公职人员,学生,各事业单位的群众一律不得入教,但是当不在公众场合,他们同样会在周五去清真寺做祷告,穆斯林封斋时期,在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山之间是不允许进食。但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的发展,人们需要干活,需要体力来种良田,不许进食的观念开始有所转变,不光明进食,或在众人以及老者不见的情况下偷偷进食,以获得体力的支持。

五、宗教信仰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原始宗教可以看成是人类文化的开始标志,在伊斯兰的禁忌中有很多禁止的现象条纹与我们当今社会道德文化相铺相承。在禁忌中禁止赤身光腿走路,穿一只鞋走路,因为恶魔用另一只鞋走路;禁止过多穿戴,属于浪费;禁止把婚姻当儿戏,禁止随便结婚,随便离婚;禁止用各种手段骗人,禁止参入假货,出售假货,禁止远迎客商抢他人买卖;禁止与他人共谋使对方陷入圈套,从中获利;禁止自杀,以及怕穷,受累杀死自己的孩子;禁止忤逆父母,责斥他们;禁止“呸,哼,讨厌等非礼之语”等等的宗教教义。⑥从精神文化层面来看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本身就是精神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与社会精神文化相互影响的一个过程,渗透尤其直接和强烈,这种相互影响主要是通过宗教与精神文化的其他样式即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中相互包含,交叉,渗透,动荡中表现出来。⑦宗教信仰对于精神层面的文化与影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构成了一定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基础,氏族社会通过祭祀祖先的共同祖先之灵以福佑子孙的神性,氏族成员的认同感,由此逐渐形成一系列以维持血缘和价值体系,最终形成了原始的社会体制,行为规范,道德准则。

社会文化是在不断的交流中得以传播和发展的。宗教信仰对象是超人间、超自然的某种神秘的或是神圣的东西,宗教偶像,神的象征物,宗教圣物,宗教神器,宗教活动场所。⑧教堂中央的耶稣,寺院中的各位佛祖罗汉。我曾经到过清真寺,没有发现一个有形的神像,有一个大本钟,坐西向东,这具体表明当信徒朝圣的时候是面向的是圣地麦加城的方向,头顶的拱形建筑上面有各种花草图案。好友(回族)告诉我真主的传递者默罕默德是如何的赋有智慧,真正的万物信仰是伊斯兰。由此可见一切来自物质的社会,上天赐予你的所有东西都是万物灵长动植物给予你的,并不是具体到一座佛,一尊像,这就验证了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宗教信仰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

关于宗教的信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说就是要客观的批评,不得否认宗教的发展也是符合社会规律的发展,而产生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哪种信仰只要是进步的、积极的,作为个人都该重新思考,这种信仰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没有信仰是可怕的。尼克松曾在一本书上说过这么一句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所信仰的传统文化时,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引文注释

①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8:79.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4.

③云南省编委会.对拉祜族社会历史调查(一)[R].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2:103-104.

④金宜久.宗教在当代社会的蜕变[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70.

⑤方立天.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从[M].北京:中华书局,2006:95.

⑥金宜久.中国伊斯兰探秘[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9:145.

⑦孙雄.圣俗之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1):137.

⑧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C].北京:中华书局,2001:181-182.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