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 投稿小耳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345次
  • 评分4
  • 65
  • 0

许晓平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公共基础课部,北京100023)

摘 要:“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会带来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教学途径的拓展等整个教学模式的更新,要确保“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构建起组织管理保障制度,激励考评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常态固化机制等一系列相应的制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国梦;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模式;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5-0220-02

“中国梦”宣传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必然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如何将“中国梦”宣传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这是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和相应工作机制的建立,才能使“中国梦”宣传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学生“中国梦”的个体内化无疑是举足轻重的环节。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传授给学生,让大学生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中国梦”,就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采用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能力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和恰切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全面更新教学模式,重点做好“中国梦”与个人成长红人成才的有机结合这篇大文章。

教学理念要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现实政策的合理性的单一解释与辩护,思路较为单一,内容相对固定。虽然每隔几年就对教材进行修订,但教材的可读性不强。虽然各类高校都在进行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改革,但是激发学生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社会的责任意识还是不突出,为学生的自我思考与想象留下的空间不足。“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突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线,将中国梦共同理想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把“中国梦”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成才联系起来,打破原来的按照时间、空间顺序面面俱到、全面介绍的教学模式,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围绕追寻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这条主线,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在不脱离教材的情况下,按照专题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体系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梦想和民族梦想、国家梦想结合起来。”[1]注重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和呼唤,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和灵魂深处,将中国梦分解为若干层面的梦想,使大学生能够看到梦想实现的希望,提高他们为梦想奋斗的激情和动力。

教学内容要整合。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用“中国梦”思想教育代替原有的教学内容,而是将“中国梦”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全过程,坚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主讲教师对教材中的重要知识与理论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围绕“中国梦”教育,结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具体规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创设富有特色的教学专题,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专题的设计力求做到思想教育、学术研究、历史启迪与趣味凝聚的统一,避免空洞的政治宣传说教。高校要想把“中国梦”真正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必须找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中,每一门课都与中国梦存在契合点。由于“中国梦”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契合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具体的“融入”过程中,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树立整体理念,进行统筹设计,才能收到实效。

教学方法要灵活。专题教学,不等于教师一言堂,方法也要多元立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采用案例式、启发式并辅之以影像资料和视频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专题讨论,“专题讨论教学模式,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2]围绕“中国梦”主题,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整合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充分准备,开展课堂讨论。学生准备的过程,也就是思考、运用、巩固、拓宽所学知识的过程。讨论的思考题的设置要与“中国梦”教育紧密关联以突出教学目的,其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使学生在分析中产生分歧,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专题探究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得出结论的科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或指导学生发现“中国梦”的相关问题,提出问题,组织研究,挖掘学习研究资源,形成研究成果,汇报交流,总结反思,有助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作出思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创新思维的迸发,最终达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的正确认识,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对“中国梦”价值认同和内化的目的。

教学环节要拓宽。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挖掘实践方面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中国梦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让大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中国梦教育,努力在校园里形成一种关心世界动向、关心国家发展、思考人生价值、关注社会生活问题的浓厚风气。中国梦只有被大学生所认知并接受、内化,才能形成外在的自觉行为。“大学生也只有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才能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促进知情信意行的转化。”[3]通过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考察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使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增强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增强爱国情怀、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效机制的构建

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奋斗,高校应科学构建“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长效机制,使“认同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真正成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

构建组织管理保障制度。“高校各级领导要将“中国梦”宣传教育作为贯穿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必须加强对‘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顶层设计,把其纳入学校重大议事日程”,[4]制定总体规划,切实建立起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负责落实、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协同创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具体的“融入”过程中,要统筹好课堂专题教学与“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要使“融入”工作落到实处,还有赖于能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上,高校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基本制度建设,诸如制定“中国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规划”、“中国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方案”、“中国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估方法”、“中国梦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管理办法”等,明确规定融入的目的要求、管理程序、经费安排和相关部门职责等。

构建和完善有效的激励和考评机制。各类高校是否把“中国梦”真正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过程,避免走过场并取得实效,还需要完善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建立,特别是正确的考评机制,既可以激励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确保教学工作的效果,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考评工作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教师的考评和对学生的考评。对教师的考评主要是考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计划是否科学、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对学生的考评主要是考评学生是否参加了教学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是否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结或体会的写作情况及水平。”[5]为此,可以实施《“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日志》和《“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成绩考评办法》,形成规范、合理、客观、系统、多元的考评机制,促使教师认真教学,学生积极参加,“将宣传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考核评价中,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表彰机制,不断为宣传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4]

建立必要的经费保障机制。“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各级领导,尤其是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整合和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更新,同时要求学生工作处、团委、校园网络等部门的积极配合。没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改革就难以深入,“融入”工作就难以收到实效。

建立常态化和固化机制。有人认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就是一阵风,不会自始至终地搞下去。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要常态化,研究成果也必须固化下来,这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保证。通过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统研究和课程建设,实现学生课上有教材、课堂有讲授、课后有辅导。成立督导组,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实践活动参与情况,采用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教师检查和学生自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这一工作常年有人做、常年有人抓。通过督导检查制度的建立,确保了“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也确保了“融入”过程的优化和成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志平.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2] 徐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梦”教育教学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08).

[3] 白云华.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10).

[4] 姜恩来.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和途径探析[J].北教育(德育),2013,(06).

[5] 周杏芬.关于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2009,(02).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