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作文的思辨性的探究

  • 投稿傲慢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92次
  • 评分4
  • 27
  • 0

文/温玉兰

【摘要】高考作文需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我们复习备考,要关注思辨能力训练。注重审题立意时的思辨性,在语言表述方面的思辨性,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思辨思想,积极进行思辨训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作文;思辨;能力;提升

高考语文特别是作文命题,要适当往理性靠拢。这种改革的共识正在形成,那就是让高考作文回归理性,强化思辨,摒弃宿构、套作、模式化与文艺腔。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训练,缺少理性分析能力,而高考作为指挥棒,对此也责无旁贷,一定会想办法去引导改善。所以,我们复习备考,要关注思辨能力训练。

一、审题时的思辨性

1.审题

为考查思辨能力,出题人使试题材料中含有两个话题,考生要把这两个话题都找到。这样,就产生了话题(一对话题,在议论文中就是论题)。话题,就是材料下面要求中所说的“不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中的“内容”。现在的考试,很少考一个话题,因为一个话题不体现辩证性,考查不出考生的思辨能力。有人问,一定是一对话题吗?我说,十之八九是。训练中慢慢体会。

2.立意

先来看学生常讲的几句话:

*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完全没有竞争力。

*有钱的、当官的,是坏人,穷人是好人。

*这个时代(当今社会),人们贪婪、争夺,物欲横流。

*我们90后,好奇叛逆。

*逆境出人才。

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也有竞争力的,习近平主席就是。当官的有钱的也有好人,穷人也有坏人,好人坏人,和有钱没钱当不当官没有必然联系。贪婪、争夺,物欲横流,和时代没关系,那是人性,自古如此,将来也会如此;当然美德也是。不是90后好奇叛逆,是所有人在少年时代都好奇叛逆。只是有人在逆境中成才,不是逆境更利于成才,顺境成才的人才更多。

为什么学生会讲这些缺少思辨性的话呢?不会将词语进行排列组合。两个词,加上否定形式,会变成四个词,四个词组合,排列组合成四种情况。例如“穷人”与“好人”,加上否定形式,就又产生两个词“富人”与“坏人”。有四种组合情况,穷人是好人,穷人是坏人,富人是好人,富人是坏人。

所以,审题得到的两个词语,排列组合之后,产生多种情况,需要合理判断,正确表述。

示例:河北名师俱乐部2015年11月联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学生回家,见几只鸡在树下觅食,便抓起一把谷子撒去。鸡见了谷子,争抢着打斗着。他又接连撒了几把谷子。这下,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奇怪,这些鸡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父亲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这则材料中谈的是鸡的争与不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的产生的前提条件是鸡吃的饱不饱的问题,那就应该谈“充足与竞争”两个话题之间的关系,可得出最佳立意“物资充足能够消弭竞争”、“不足是常态,要保持竞争力”、而立意“感谢竞争”、“要知足”“安逸让人倦怠”、“充足是人类的理想”、“不争”等只抓住了一个话题,属于偏题立意。

二、表述的思辨性

1.立意表述

审题找到话题后,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阐述两者关系,表明观点。常见的关系有条件、因果、转折、递进关系等。观点句,最好让体现两个话题的词语都出现。条件关系,尤其要说清楚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不能说错。

如:物资充足了,就不必再竞争,人要知足。(因果)物资充足了,仍然要保持竞争力。(转折)物资不充足是常态,不必无休止的竞争。(因果)只要不充足,就免不了会有竞争。(条件)2013年全国课标卷,“既要有经验,还要有勇气”,是递进关系。立意也可以用单句表述,把其中一个点表述成状语,如“在物资充足的条件下,还要保持竞争力”。

示例:

在有些城市,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汽车要么减缓速度,要么停下来,司机向行人招手,示意行人先走。每每这时,人们心里总会升起一股暖意,感觉到这种礼让三分的境界是多么美好。然而,有些地方的斑马线经过风吹日晒、车马碾压,已经模糊不清,人流密集时,车来车往,险象环生。

斑马线的醒目程度,表面上是小事一桩,但他却关乎城市的脸面。很多城市把文明的标准理解为楼高路宽,其实文明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表述:在公共事务管理问题上,相关人员关注细节,才能实现文明。不要说成关注细节才能成功。(“成功”不是本材料中的话题)

注:不要用一个话题讲正确的废话,观点虽然正确,却无论述价值。由于只出现一个话题,既不能准确把握题意,也不体现思辨性。比如很多考生讲任意一个话题立意都是“很重要”甚至“最重要”。具体就如“竞争很重要”“竞争无处不在等”这样的观点。

2.标题的表述

标题的表述,也尽可能让两个话题都出现。如:“都有蛋糕吃,哪来恶人事”,“有谷子吃,还得能觅食”,既有比喻的生动,也体现了充足与竞争的话题,就是好题目。

3.论据的选择与表述

立意选择了那种词语组合,选择论据的事例就要取得一致。否则,论据和试题材料不一致,感觉半路上跑题了。上面这个题,有同学论述保有竞争力的论据是,商人富足还要竞争,商人竞争恰好不是为了保有竞争力。有同学论述知足,论据是大锅饭时代,不富足也不竞争,当时不竞争不是因为知足。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