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素养三步曲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6-01-12
  • 阅读量223次
  • 评分4
  • 28
  • 0
 【摘 要】 
  阅读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以课外名著阅读为例,从培养阅读情趣、制订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素养的三步策略,以使学生快乐阅读,学会阅读,从名著中获得人文滋养。 
  【关键词】 
  阅读兴趣 阅读计划 阅读习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阅读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素养既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之所求,更是学生继续学习和终生发展之需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可见,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关键在于学生自己。为此,笔者结合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就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素养作了持续的探索,总结出了激发阅读兴趣、制订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的三步策略。下面以课外名著阅读为例就此作探讨。 
  一、以培养阅读情趣为先导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名著阅读的情趣为先导,把“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求。 
  1.加强阅读心理的引导 
  研究显示,阅读的动机、兴趣、需要,阅读时的注意力和情绪状态,阅读者的态度、意志及其个性特征,对阅读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具有调节作用。[3]学生在课外之所以不能主动阅读名著,可能与学生的学习惰性有关,也可能与学业负担过重相关,但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对名著阅读的情感与兴趣。为此,笔者加强对学生阅读心理的指导,结合教学用古今学者博览群书的名言警句来启发学生:如“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汉·刘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并通过推荐阅读书目、组织读书报告会、交流阅读效果等方式,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阅读中激起浓厚的兴趣,进而形成自主阅读的行为。 
  阅读是一种自觉、持续的学习行为,只有学生快乐阅读,学会阅读,充分享受名著中的人文滋养,才会坚持下去。教师可根据新课标要求推荐一些名著书目,但一定要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和节奏来阅读,决不能把教师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刻意要求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可能高中生开始阅读时会选择一些轻松、刺激、快感的内容,但随着阅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体验的丰富,阅读层次就会提高,阅读情趣就会浓厚,对名著阅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思索就会越来越理性,名著阅读就会逐渐成为高中生求知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蹲下来和学生促膝谈心,经常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加强阅读心理的引导,这对形成自主阅读的情趣至关重要。 
  2.运用情趣激发的方法 
  首先,运用诱导法,即利用名著内含的情趣点,激起学生进一步了解原著的意愿。笔者利用《红楼梦》某些人物姓名的谐音特点诱导学生去深入阅读和思考。如“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又如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等。还可用机智诙谐的话语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如介绍《红楼梦》:这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介绍《三国演义》:这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 
  其次,运用设疑法,即在阅读鉴赏课上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发学生课后去阅读相关原著。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提出:宝黛的爱情是大观园里人人皆知的,可为什么还要将宝钗嫁给宝玉?又如赏析《宝玉挨打》时,就袭人、宝钗、黛玉这三个人来探望宝玉的情景,提出质疑:她们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她们表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在听到金钏投井而死的消息后,宝玉和袭人都流泪了,她们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的欲望,从而引领学生由课内名著赏析到课外名著阅读。 
  再次,运用扩展法,即围绕教材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引起学生的探知欲。如在学习《观沧海》时,介绍望梅止渴、梦中杀人等与曹操有关的故事,激起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欲望。又如在学习《边城》选文时介绍这部完整的作品;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介绍《红楼梦》这部名著;学习《雷雨》片段时介绍完整的《雷雨》;学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介绍《巴黎圣母院》。高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的拓展介绍和有趣的故事会促使他们去主动阅读相关的名著。 
  教师利用名著本身丰富的感染力,运用恰当的情趣激发的方法,就可打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喜欢上名著阅读,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二、以制订阅读计划为动力 
  要顺利完成新课标提出的“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就要提高阅读效率,把阅读情趣转化成一种持久的动力。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就是一项有效的策略。教师是制订读书计划的引导者。读书计划要具体可行,每天什么时间读,读多少,每学期读哪几本,怎么检查读书效果等都要有序有据地做出个性化的合理安排。计划一旦确定,就要坚持执行。 
  高中生面临高考压力,虽然课外阅读与高考并不矛盾,但科学合理地安排阅读量能提高阅读效果。有报导认为,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1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若每天坚持15分钟,一周就能读3万多字,一年就可达到160多万字。《红楼梦》前80回约61万字,《三国演义》约80万字,就算每天只花15分钟,一年也能读完。而像《茶馆》《老人与海》《边城》这样的名著,几天就可读完。据此,高中生自读五部以上的名著是完全可以达到的。笔者针对江苏省考试说明列出的24部名著书目,引导学生做出如下阅读安排:  高二上学期:《三国演义》《茶馆》《老人与海》、自读篇目 
  高二下学期:《欧也妮·葛朗台》《子夜》《飞鸟集》、自读篇目 
  高三:进行高考考查名著篇目的复习。 
  很多学生利用中午10分钟,晚自习最后的20分钟安排阅读,也有早读安排诗歌阅读的。速度较慢的同学40多天也能读完一部《红楼梦》或《三国演义》。学生每天这样定时定量有计划地阅读,既能完成阅读量,又能适应高考,还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以养成阅读习惯为目标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能提高阅读效率和效益,还能坦然应对高考阅读理解材料的不断变化。 
  1.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多读多写多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使自己对文章、作者的理解更系统,还能使学生对人、对事、对社会有自己独立、全面、深刻的认识,更能积累、理解和建构阅读材料,应对高考中的阅读理解。高中生做读书笔记的常用方法有圈点、批注,做摘录或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等。如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这类人物较多的作品时,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刚出场的人物或主要人物进行圈点、标注,以防混淆。又如用色彩鲜艳的笔涂抹精彩片段,如《红楼梦》中表现主人公性格特征的片段,《三国演义》中描写战争场面的片段等。再如摘录精彩的语句,可针对《红楼梦》中优美的诗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2.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宋代朱熹提出阅读要养成三到的习惯,即“眼到、口到、心到”,近代胡适加了“手到”,鲁迅又在此基础上加了“脑到”,认为阅读要边看、边诵、边写,更要动“脑”思考,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记得住,提高阅读收益。 
  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启发引导学生质疑。读书中的“疑”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书中的观点和内容不理解的问题,这是浅层次的“疑”;二是对书中的见解产生的异议,这是读者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深层次的“疑”,如对宝黛爱情的思考。还可通过比较阅读进行思考,如《红楼梦》中宝玉的出家与《家》中觉慧的出走背景和意义有什么不同等。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经过有计划的长期的实践。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步提出要求,一点一滴培养,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对于学生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进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交流,以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身心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学生逐步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要率先继续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郑佳节.读书的革命【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高一上学期:《红楼梦》《边城》《家》、鲁迅杂文、自读篇目 
  高一下学期:《哈姆雷特》《呐喊》《雷雨》、自读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