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 投稿五更
  • 更新时间2016-04-21
  • 阅读量718次
  • 评分4
  • 34
  • 0
  摘要:小学生写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认识过程。教师教学生写作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生活观念,激发对生活兴趣,培养观察生活的方法。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从敢说、敢写到乐说、乐写再到善说、善写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习作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 
  关键词:生活作文;习作兴趣;亲近生活;习作入口;习作评价 
  一、淡化作文概念,让学生心灵自由 
  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权利,让他们在作文中无拘无束地自由发展。如刚进初中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课程的增多,有的同学很好奇,有的同学很苦恼,还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第一次作文,我没有指令性地“为文而文”,而是亲切地与他们聊天:小学与初中有什么区别,认识了哪些新同学和新老师,校园美不美,读初中累不累等话题。学生们很乐意告诉我他们内心的话,很踊跃。待到“高潮”处,我话锋一转,要同学自己拟题书面告诉我,用这样“迂回”的方式提出了写作的要求,甚至连“作文”这个专有名词也不出现在作文课上。于是《我的新同学》、《我的新老师》、《我的新学校》、《我的苦恼》、《我长大了》等一篇篇文章很快就写起了,他们没想到自己会这么轻松,没有负担地完成了,而且增强了写作文的信心。设计导入力求新,激趣“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我带来了小时侯和老师的一张合影,通过投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窃窃私语,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片刻,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许感动,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托腮沉思,满面春风,继而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导入“动之以情”,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出真实的情怀。 
  二、以日记为“窗口”,构筑心理“绿色通道” 
  作文原本就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是个性化的精神活动生成的产品应该是个性化的。日记正是这样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有着极鲜明主观色彩的练笔。它培养人的好习惯,活跃思维,提高写作,还是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窗口”。灵活自由,形式也可不拘一格,几年来,我提倡学生在写完一篇日记后,根据表达的内容配上恰当的插图,图文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试想想,在一篇篇精美文字的“天边地头”配上相映成趣的图画,让学生有一种情绪迁移和情感升华的体验,一种源于心灵向南的创作的愉悦使他们不断地追求完善,又何愁作文没有积极的情绪,又怎能不会提高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如指导写秋景的文章,我带领学生走出了校园,置身于自然,学生心情荡漾,在秋景中漫步,畅游。他们仰望蓝天下自由飞翔的小鸟;扫视辽阔大地上的金黄稻穗、爆裂的豆角;倾听潺潺水流轻柔的流淌声、收割机的轰鸣声;再俯视脚下那飘落的、静静沉睡的片片黄叶,饶有兴致地拾起,玩弄,细赏,想秋天的景,秋天的人,定在学生心灵深处放飞,化为语言文字的也应是真话、实话、心里话了。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三、让作文评语充满人文阳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用这句话做指导思想给学生作文下评语是很有益的。面对学生的作文,就应该像面对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样,不管表现怎么样,老师都要带着发现的“铺锄”挖掘出闪光的东西。坚持正面引导,让学生从综合性、激励性评价中得到主动发展的动力。在称谓上有亲切感,内容上有激励性,对象上不分优劣,都要给予关注,给他们平等发展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怕写作,不爱写作,并且作文能力低的同学会从老师“阳光”般的评价中获得惊喜和感激,一份鼓励、信任和期待。 
  此外,在作文评价中有时不仅需要老师,还可以发动学生相互交流。我经常对学生说,“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这种交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自己习作的价值,并从中享受到习作的快乐。这样做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乐于写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提升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习作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今后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更加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要贴近生活,学会观察。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习惯,引导学生写作常态化,让学生乐于说话,乐于动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从教学的微观出发,寻求作文教学的优化手段,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通过生活教育,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激发写作兴趣。我们要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先说后写,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文章中闪光之处,不失时机的给予肯定、鼓励,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相信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孩子们再也不怕写作文,生活作文课堂将会展现出众人哗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