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材本位推进文本品读

  • 投稿瘦子
  • 更新时间2017-10-31
  • 阅读量884次
  • 评分4
  • 76
  • 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强调,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基于文本,这才是真正培养学生掌握语文阅读方法的关键载体,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和感悟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所以,根据全新的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掘教材中宝贵的教学资源,应当基于教材中的文本,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品读,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如此才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回归课文语言,在品读中感受文本之精妙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短小精悍且语言精美,都是对小学生展开语言训练最有效的素材。因为面向的对象是小学生,所以课文中所展示的语句相对浅显,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却蕴含着深厚的内涵。作者对于词语运用把握得非常准确精当,具有典型的语言特色,具备独特的语言魅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发掘文本中的宝贵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针对这部分语言展开对比阅读,从中深切地体会到文本的精妙。

例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这篇课文中,对于石梯进行了这样的描写:“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很显然这是一个比喻句,句子中本体和喻体都非常明显,所以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在这个比喻句中,作者用银丝比喻石梯,不但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非常到位。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开展如下形式的对比品读:

师:以此比喻句为例,你是否也可以以石梯为本体,创造出其他的比喻句?

生: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铁链从空中抛下来。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对比一下,你们觉得是比作银丝好?还是比作铁链好?

生:我觉得比作银丝更好。因为银丝听起来就具有又细又软的特征。

生:是呀,如果是铁链,它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又粗又硬。如果用银丝作比喻突出地显示出天游峰的险与高。

生:而且这个比喻和下文中的“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是相互对应的。

上述教学案例中引入了对比品读,通过对比,学生们能够很明显地发现其中存在的差异性,能够更充分地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精妙。这也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典型的工具性。如果可以经常性地开展对比品读训练,学生自然能够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到精准的遣词造句手法,并有效地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立足全文结构,在品读中习得谋篇布局之法

谋篇布局体现的就是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的艺术,其对于文章的表达效果同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诸多结构清晰、布局有致的文本实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品读之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本的结构主线,并通过这一过程,有效习得并能够熟练运用谋篇布局的方法。

例如,《维生素C的故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是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主线,并以此为基础,感受作者在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的艺术。首先我提出引导式探究问题:当“海上凶神”来临,主人公在心理上发生了非常丰富的变化,相应的词语,由此理出情绪变化的主线。

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得出: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点了点头→心情越来越沉重→又惊又喜。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哥伦布的心情变得沉重?

师:当他怀着沉重的心情,望着茫茫的大海,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1:怎样才能够救治他们呢?

生2:如果这个病会继续不断地传染下去,那该怎么办?

生3:如果他们都去世了,我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他的亲人呢?

师:当哥伦布满含泪水,你能够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情感?

(经过共情体验之后,学生通过文本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并深刻地感受到,文章怎样运用情感主线实现对主题内容的架构。)

师:现在请大家仔细地回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经历过心情的变化,以本文为例,将心情变化作为线索,展开写作练习。

在接下来的写作练习中,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模仿写作练习,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有效地掌握了谋篇布局的方法,既提升了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课堂的生成和发展。

三、引导文本想象,在品读中感受文本的丰富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文本写作过程中,作者总会借助各种形式的描写表达丰富的感情,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存在这样一些课文,作者在描写时会留下一定的文本空白,这些空白的存在给阅读者和学习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联想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这部分文本空白,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品读,由此便可以带领学生更深切地感受文本所蕴藏的丰富情感。

例如,在课文《虎门销烟》(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其中第二大段主要针对硝烟时的壮观场面进行描写,充分体现出人们的喜悦心情。但是在当时的场景描写中,作者并未对人们的心情做出更细致的描写,只是留下了空白。在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展开如下形式的想象品读:

师:同学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场面是多么壮观呀,你们看,虎门寨人山人海,各色人等都聚集在此,不仅有中国人,还有外国商人……你觉得此时此刻,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老百姓肯定会想,这一天终于来了,再也没有鸦片了,再也不会有人用鸦片毒害我们了,真是谢天谢地。

生:官员们可能会想,只要销毁了鸦片,中国就有站起来的可能,中华民族迟早会有振兴的一天。

生:外国商人可能会想:天哪!这销毁的是我们白花花的银子呀!花了这么多银子我们得到了什么?损失了多少?

上述教学案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想象品读,既有效地弥补了文本中的空白,也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到文本的内涵以及其中蕴藏的深厚情感,实现和文本、作者之间的深度对话。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抓住文本,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品读和感悟,这才是全面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的关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