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界近二十年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述评及研究展望

  • 投稿狂奔
  • 更新时间2017-11-01
  • 阅读量191次
  • 评分4
  • 46
  • 0
刘占祥1,包志国2

 

(1.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2.四川文理学院 政法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

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这一课题的探究涉及政党价值观理论基础的研究、政党价值观的整体性研究、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研究、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建设及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教育及规律研究等诸多层面。文章集中梳理了其中的代表性成果,认为未来这一课题探索应当从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高度,突出中共党史、政治思想史、文化史等多学科协同研究,寻求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探索的新突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4.005

 

中图分类号:D261;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4-0022-05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总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1]尤其是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党的价值观更是决定着国家两种实力的前进方向。究其原因,政党价值观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决定着其发展走向乃至生死存亡。20世纪90年代的苏东剧变已是明证。我国学界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价值学的角度,抓住中国共产党价值观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弥足珍贵的成果。

一、研究成果提要

1.研究成果概貌

截止2016年10月,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以“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为主题查询,共有相关专著6部,《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蔡霞,2002)、《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袁贵仁、韩震,2003)、《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李斌雄,200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韩华,2010)、《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1921-1949)》(郑东升,2011)、《论政党价值观》(石国亮,2011)。截止2016年10月,在CNKI学术期刊网期刊专栏以“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为篇名进行检索,共有136篇相关的论文;在CNKI学术期刊网博硕士论文库以“中国共产党价值观”为题名检索,共有8篇相关论文。

从研究成果的时间分布上看,首篇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于1996年,第一篇相关的博士论文出现在1998年,往后到20世纪90年代末,相关的成果增加为数不多。直到进入新世纪,相关的研究成果才出现明显增长,相关的专著也开始出现,截止到2016年10月,每年都有不低于3篇的科研论文出现,在2011年更是增加了21篇。丰硕的学术成果背后透射出学界的政党价值观研究共识,即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乃是理论工作者的一种自觉担当;时代呼唤理论,理论回应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拓展和深化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

2.代表性研究成果

(1)关于政党价值观理论基础的研究 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价值哲学。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在国内关于价值哲学的研究基本上是属于空白地带,甚至是不可触碰的禁区。直到19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禁锢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变迁的社会需要有主导的价值理论对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进行引领,价值哲学的研究随之兴起,国内的价值哲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得益于袁贵仁、李连科、李德顺、王玉樑等一批资深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奠定的基础,如袁贵仁的专著《价值学引论》、李连科的专著《价值哲学引论》、李德顺的专著《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王玉樑的专著《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等著作都是这一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袁贵仁还提出价值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且尽可能从人们实际生活本身作为研究思考的出发点。

从理论研究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价值哲学没有脱离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刻原因是社会的发展转型、中国共产党面临新的执政形势以及作为价值主体的人民的新需求等因素的综合,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以人民作为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这也是价值哲学的基础,因为人是创造一切价值的主体。因此,在研究党的价值观时,要明确价值主体是谁?价值取向是为了谁?因为“价值的性质和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价值关系主体的情况,而不是由客体所决定的”。[2]只有弄清楚了这些核心问题,才有助于党在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建立起稳固的价值观。

(2)关于政党价值观的整体性研究

石国亮的专著《论政党价值观》[3],运用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哲学思维研究视角,借助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中托马斯·塞缪尔·库恩(Thomas Sammual Kuhn)的范式理论,把政党价值观划分为核心价值观和派生价值观,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政党价值观中最重要、最稳固、最核心的部分,派生价值观是在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具体化的目标。此外,他还采用了默顿(R.K.Robert King Merton)的功能分析范式,将政党价值观的功能分为正功能、反功能以及潜功能。在对政党价值观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梳理后,该专著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总体上看,此专著的研究视角与范式新颖,对政党价值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对以后研究政党价值观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关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研究

相比于以整体性视角研究政党价值观的成果而言,探索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专著及论文明显更为丰富。李斌雄的专著《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4],从宏观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的中国化,重点着笔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和价值观是什么,如何建设党的价值观”,此书是国内学界第一本从宏观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专著。

袁贵仁、韩震主编的《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5],主要从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面临新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及新发展,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基石、灵魂、核心、体系和目标,认为“三个代表”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在新世纪的定位。这本专著的突出特点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所面临新挑战与新任务的情况下,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为什么”等一系列涉及政党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对重点研究中国共产党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价值观具有重要启示。

郑东升的专著《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1921-1949)》[6],以“中国共产党在1921-1949年的时间段”为研究的横截面,突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发生和发展主线,从发生机制入手,分析了其形成的内在机理,梳理了这段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认为这些价值观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深层次原因。郑东升《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的思考》[7]的论文,从价值观的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拓展了研究中共历史的新视野与新领域,该论文认为当前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研究缺乏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观照。

石云霞《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8]一文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创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根本准则、根本目标、根本标准,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体系。此文核心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根本准则是为人民服务,根本目标是共产主义,根本标准是人民利益,并对此加以深入分析,融入了党的“四个全面”重要新思想。

(4)关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研究在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中,有的立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研究。上述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是着眼于政党组织,而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研究则着眼于政党成员,二者之间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蔡霞在专著《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9]中,把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放置在全球化的广阔历史背景中思考,从不同侧面考察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变化,并基于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多视角的分析思考,以此探求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新思路。

韩华的专著《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研究》[10],基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世情国情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所担当的时代重任以及党员队伍的成分均发生了重大变化等情况,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被时代赋予新的内容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杨百成、程光泉《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11]一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及历史使命的全新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新世纪的庄严宣示。刘晓钟 《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特征与内涵》[12]一文则认为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是在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应作为首要问题,论文还着重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及深刻内涵。

韩华的论文《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13],对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进行了辨析,把先进性、示范性、阶级性、合人民利益性凝练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将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社会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提升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地位作用。韩华在《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三维视野》[14]一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应立足于“主体定位、理念引导、制度建设”三个最重要的维度。

(5)关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建设及发展研究 陆剑杰《论中国共产党基本价值观的历史演进》[15],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价值本位论”上,经历了从以人民为本到以工农为本的变迁、再到以人民为本的复归、进而实现向“以人为本”的转进。此文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基本价值观历史演进的脉络清晰,强调这一历史演进必然伴随着深刻的时代变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党所代表的核心阶级基础没有变化,但由于广泛的阶级基础因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而不断扩大,党的价值主体也将随之扩大。

石国亮《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16]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经验,包括: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理想和现实的有机统一,坚持从思想上建党;科学认识党的领袖人物的价值观与党的价值观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价值观与其成员价值观的关系,准确把握党的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关系,正确对待党的价值观与青年一代价值观的关系,总结和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价值观建设的经验。

蔡志强《政党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构建》[17],认为政党价值观构建与实践过程体现着政党发展的本质,对政府的制度安排、政策施行及对社会价值观起着引领作用;而中国共产党通过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建构科学的价值观来凝聚党员和服务群众,为多元化的社会主体提供一维价值导向,确保权力运行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并以此建构政治良序,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团结与繁荣。

(6)关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教育及规律研究谢宏忠《建国60多年来中国开展价值观教育方法得失评析》[18],该文总结了建国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还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价值观教育的得失及其启示。

盛春辉《从价值观形成的规律看价值观教育》[19],认为不同文化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于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最主要是价值观的冲突。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有其内在规律和外在条件。

高地《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程、规律与经验》[20],划分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透析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经验。

二、研究成果评价及展望

1.研究评价

综上六个层面梳理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及观点,从中可以看出学界已取得了一些弥足珍贵的成果,既有高质量的研究专著,也有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研究视野层面,将价值观作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共产党,为研究中共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拓宽了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新领域;在研究认识层面,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重要性已取得了共识,一些资深学者参与到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领域,壮大了研究的队伍;在研究对象层面,既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组织价值观的演进、构建、教育,也有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成员价值观的研究。然而,在肯定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探寻其中存在的不足,如此才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首先,从宏观视角研究政党价值观方面看。第一,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待于继续夯实。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根基是价值哲学,这就需要在研究分析问题时运用价值哲学作为理论支撑;第二,价值观研究的阶级性需要特别关注。政党的价值观离不开政党的阶级性,离不开社会阶级、阶层心理的变迁,部分研究成果的这一视角略显欠缺;第三,价值观研究应增强历史性分析。政党的价值观其核心部分是稳定的,但在不同的阶段其价值目标是有所差异的。

其次,从研究的学科视角上看。其一,部分成果研究视野单一,有的从中共党史的研究视角,有的从政治学的视角,有的从价值哲学的视角。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研究涉及价值哲学、中共党史、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局限于任何一种学科都有失偏颇,目前学界缺乏这种多学科融合的研究成果。其二,有的研究成果稍显泛化和笼统。

再次,在研究的时间维度方面。从纵向上看,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自党成立以来就开始产生,在演变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几个时期。从横向上看,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内核是一以贯之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价值目标是随着时代的背景与社会需求而发生变化的,因而,研究应突出时代特征。

最后,从价值观的建设与教育方面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最终能否深入人心,能否引导人们形成价值自觉,能否从理论构建到实践践行,价值观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路径。目前对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不足,部分研究成果多是从理论到理论,即使有的谈及价值观教育,其途径也显得较为单一,未结合具体时代背景进行深度挖掘。

2.研究展望

由上面所述,不难看出。当前的研究应聚焦于三个问题:1.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怎样的价值观?2.如何进行价值观的传播与教育?3.中国共产党价值观教育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怎样的启示与借鉴?围绕这三个重要问题,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

(1)拓展多学科协同研究的视野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显著特征,一个政党登上执政的政治舞台,必然要有自己的施政理念,其中蕴含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起着凝聚政党成员和赢得民心的重要作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从最初就确立了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价值目标,纵观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就是一步为人民而奋斗的历史。人是价值哲学的核心,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基于价值哲学,因而也把“为什么人”的问题置于主导地位。

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学科视野来看,其包含政治学、中共党史、价值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理论,但目前从多学科视野研究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成果屈指可数。在今后中国党价值观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拓展学科视野,形成学科之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注重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与党的价值观的政治性之间的有机结合。

(2)在整体性把握下凸显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阶段的价值观特征从当前的视角来看,经过95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但党的价值观凝练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背后形成发展的历程是沿着一个怎样的历史轨迹,这值得学者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基于思想史的角度,只有充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过去,才能深刻领悟其时下具有的重要内涵;只有对当下党的价值观有准确把握时,才能判断其未来的走向。

目前从特定历史阶段切入进去挖掘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成果尚为数不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党初期、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及当下的新时期,这些重要时期党的价值观是什么,是怎样变迁和发展的,为什么形成今天的价值观,对这些问题要结合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资源、思想资源,进行纵深的拓展探索。

(3)突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当代走向研究任何真正推动历史进步的价值观都顺应了时代需要,每一时代的价值观都反映了自己时代的主题,在社会进程中发挥着历史性的作用,动态地承载并反映着人类文明的成果。[21]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要对新的、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进行引领,得到人民的认同,也需要随着新的形势不断调整、充实、丰富,并在现实中探寻新的理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找具有现实解释力的依据,才能始终占据价值观的制高点。同时,党的价值观要观照当下社会现实,这是研究的根基,也是思考的出发点与归结点;但同时又要适当现实保持距离,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进行更深入、更根本的、具有一定超越性的思考与研究,展开价值观理论体系的创造,为社会提供新的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已经摆脱民族生存层面的危机,但要实现民族复兴层面的发展,更需要审慎的冷静思考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间的内在逻辑,二者在思想渊源、理论基石、实践基础、价值目标等层面具有同质性。从发展历程上看,“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是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积淀而成的,它承载着整个民族的精神追求”[22],更进一步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在社会领域的全面拓展,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深刻的思考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在社会价值观建设上的重大举措,其意义重大深远。应当说一种价值观必须具有思想活力、思想穿透力以及现实解释力,才能赢得民众的认同,这是党面临的重大课题,如何把握好价值观建设与思想、学术、现实的对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解决现实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研究的当代走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7.

 

[2]李德顺.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

 

[3]石国亮.论政党价值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斌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袁贵仁 韩震.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郑东升.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7]郑东升.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的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2008(1):54-57.

 

[8]石云霞.论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6(4):5-14.

 

[9]蔡霞.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0]韩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11]刘晓钟.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特征与内涵[J].大连干部学刊,2011(6):20-22.

 

[12]杨百成 程光泉.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5):17-21.

 

[13]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基本特征及地位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8(17):56-61.

 

[14]韩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三维视野[J].理论学刊,2009(1):38-41.

 

[15]陆剑杰.论中国共产党基本价值观的历史演进[J].中共党史研究,2011(7):31-40.

 

[16]石国亮.论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J].长白学刊,2009(3):54-59.

 

[17]蔡志强.政党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4):46-49.

 

[18]谢宏忠.建国60多年来中国开展价值观教育方法得失评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