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论文4700字_审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06-16
  • 阅读量105次
  • 评分0
  • 0
  • 0

  导读:审计学论文在写作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特别难,不知道自己要怎样才能写作出优秀的论文来,所以也会觉得迷茫和无措,本论文分类为文科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审计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审计学论文4700字(一):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双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对审计学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还存在学院和书院在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职能不够清晰;导师作用发挥有限;书院制具有不确定性,缺少顶层设计;双院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为创新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明确学院和书院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推动导师制的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安排书院和学院学生的分属关系;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双院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双院制;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39.0;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101-03


  “双院制”是指学院和书院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在学院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培养专业技能素养,而学生的行为养成、价值观培育、公民素养与礼仪培养等综合素质培养在书院中完成。在双院制模式下,学院和书院协同育人,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南京审计大学于2014年开始实施书院制改革,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实行双院制育人,这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审计学是南京审计大学的优势品牌专业,研究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审计学专业学生分布在南京审计大学四大书院,作为审计学专业的归口学院——政府审计学院如何与四大书院实施协同育人,与时俱进改革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双院制育人模式相适应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书院制改革的成效与审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这对国内越来越多高校正在推广试行的书院制改革和双院制育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双院制和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欧美学界主要着重于双院并行的组织架构的研究。如英美的住宿学校(ResidentialCollege)。这主要是一种把教学和住宿相结合,强调师生密切交流的教育模式。而在美国,则是一种将学生的生活融入通识教育,强调课外社会活动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英美有较长的探索历史。英国的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便是较为有名的例子,他们的住宿学院是一个结合教学与生活的实体。美国大学在英国的住宿式学校基础上也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一个教学结合、课堂内外相连,运行又相对独立的ResidentialCollege。在此类学校中,学生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积极参与书院活动。


  相比较国外研究,国内的研究重点则是放在双院如何进行协同育人上。双院协同育人在综合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单德伟[1]认为“双院制”模式围绕通识教育和导师制为重点,通过书院学院的联动,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社会参与度、道德实践能力、文化艺术素养、就业竞争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梁俊凤[2]认为,在“双院制”下通过双院协同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外部环境;积极开展以提高学习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目标的心理辅导;以提高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学业质量。刘海燕[3]分析了目前实施双院制高校里出现的主要矛盾及问题,例如学院和书院定位不清晰、导师投入量不足、专业教育疑似受到冲击、双院沟通机制不健全、辅导员和导师职责不清等诸多问题,提出为实现双院协同育人,促进书院的可持续发展,书院和学院必须整合在培养“人”的共同目标下,基于学习成果一体化设计课内外教育方案,推进书院导师专业化发展,不断完善双院协同保障制度的观点。陈永华[4]在双院制如何结合专业特色的基础下,针对医学系专业,提出了“以通识教育为导向,以书院活动为载体,以基地建设为依托”的医学生培养新模式。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均未就双院制下某一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过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调研基本情况


  为深入调查了解“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课题组向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总计共263名同学参与了调查。参与情况如下:大一年级69人,大二年级68人,大三年级108人,大四年级18人。其中男生53人,女生210人,均为审计学专业学生。


  通过调研发现,学院和书院共同育人的“双院制”人才培养体系对审计學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中来,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书院制是审计学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学院和书院相得益彰,共同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看到“双院制”育人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双院协同育人仍处于探索阶段,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院和书院在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职能不够清晰


  学院承担专业教育任务,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但在学风建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投入不足。书院主要承担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等工作,且书院需要管理若干个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对于审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尚无针对性的具体思考和规划。学院和书院的职能有互补也有交叉,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和职能尚不明确。


  (二)书院通识教育导师与学院专业班导师未能形成合力


  书院通识教育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如寒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类活动、社团活动等。学院专业班导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学习教育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业辅导等。二者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是,书院通识教育导师和学院专业班导师均未能在学生成长上投入过多精力,对学生的指导非常有限。同时,书院导师和学院导师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各自为政,未能将力量整合在一起,第一课堂专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综合素质拓展活动缺乏有限链接。


  (三)书院制仍处于探索期,具有不确定性,缺少顶层设计


  现代大学书院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南京审计大学书院制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这也为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审计学专业学生分布在学校四大书院,同一年级的学生也可能属于不同的书院,如2018级审计学专业四个书院均有。这就为学院开展审计学专业教育活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问题,需要付出较以往大得多的精力来协调四大书院开展活动。且审计学专业内部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与朋辈互助被割裂开来,这不利于专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


  (四)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书院和学院在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也召开过双院联席会,就学生评奖评优、入党、学风建设、就业工作等方面进行专题沟通交流,但双院协同的渠道和途径还很单一,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协同育人的具体工作缺乏规划和前瞻性,带有随意性,书院和学院往往有事才会联系。南京审计大学也在积极推进双院协同,但双院协同育人的进展和成效还不明显。由于每个书院涵盖多个学院的学生,学院的学生也分散在各个书院,这也增加了双院协同育人的成本和难度,从而导致双方协同的意愿和积极性均受到一定影响。


  四、创新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上述问题,要积极加以应对,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推动双院协同育人,不断创新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明确职能定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应进一步优化完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学院和书院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能划分,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学院主要围绕审计学专业教育,在学风建设、学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实习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多投入精力。书院主要围绕通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综合素质拓展、社区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党团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双方既有区别,又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二)大力推动导师制的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导师制是书院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连接书院和学院的桥梁和纽带[5]。除了常任导师——辅导员以外,书院导师都是来自于学院和其他相关教学部门。只有导师制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双院共同育人的审计学人才培养体系才有抓手和载体。因此,要大力推动导师制落实,让导师真正融入书院,积极参与到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在学生社团、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多方面发挥导师应有的指导作用,并在此过程中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学院的审计学专业班导师同时担任书院通识教育导师,从而有效整合资源,将导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合理规划安排书院和学院学生的分属关系


  积极探索审计学专业学生相对固定在某个书院,或某几个年级审计学专业学生固定在一个书院。如此以来,便于对审计学专业学生进行集中管理,从而有利于学院和书院更好地进行协同育人,有效降低沟通协调的成本和困难,提高育人成效。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西安交通大学,该校是国内较早实施书院制的院校。西安交通大学各书院均固定对应某几个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如启德书院学生均来自经济与金融学院、医学院。


  (四)完善制度建设,积极构建双院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


  双院协同育人除了需要书院和学院共同努力,积极沟通协作,还需要学校层面建立完善双院协同育人的制度机制,保障双院协同育人有章可依,切实落到实处。主要包括:如何激发双院协同联动的积极性;如何考核双院协同育人的成效;如何规范双院联席会的议事规则;关于双院协同的发起人和组织者的相关规定;如何促进书院辅导员和学院专业班导师加强协作等等。此外,书院和学院也应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确保书院协同育人真正落到实处,让审计学专业学生真正得到指导和帮助,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笔者认为,构建完善的双院制育人模式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以班级为单位,统一规划书院与专业班级,以增强学生对书院班级以及专业班级的归属感,加强书院辅导员与专业指导老师的协同作用。以此为基础,书院结合审计学专业特色,积极配合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结合学生需求,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三创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拓宽审计学专业学生视野。在书院与学院之间建立专门机构进行沟通协同,对相容性比较高的工作例如实践创新活动、职业生涯规劃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促进书院与学院的协同作用。学院应在社会实践、就业指导等方面与书院共同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给予审计专业的学生专业且精准对口的建议,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机构设置上,打通行政壁垒,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改善目前职责不明确,职能互不交叉的现状,调整删减冗余机构,提高管理运行效率,统一管理标准,区分责任到部门,使相关教育工作者明确了解自己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责任,同时推动审计学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双院制建设中来。


  五、结语


  南京审计大学实施书院制改革时间不长,双院协同育人还是崭新的课题,因此,要敢于面对新问题,积极创新审计学人才培养体系,将学院、书院、导师、学校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构建一体化的全人教育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审计学专业人才方案,真正为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尽心竭力,为国家、社会培养优秀审计学专业人才。


  审计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探索论文


  【摘要】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应以审计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应用型和复合型为人才培养定位,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通过校企、校地、校所、校内跨学科、国际合作协同等“五协同模式”,建立由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审计科研机构、国外专业团体等多主体组成的协同培养体系。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通过“五协同模式”能够培养适应和引领审计行业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审计学;人才培养;协同培养目标;协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20)04-0124-03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包括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深化国际合作育人和深化协同育人重点领域改革等几方面内容。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事业以及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审计事业的高速发展势必需要高层次的审计人才,本科审计学教育作为高层次审计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等方面应积极探索协同人才培养新体制。


  一、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的定位与目标


  (一)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的定位


  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更侧重于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更多地侧重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像审计学这样具有较强行业特征的以应用性为主的专业,其培养目标不同于研究型专业,更侧重于应用性。此外,本科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和职业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属于知识和技能开发的知识型应用人才;而后者更侧重于面向岗位的操作型应用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面向的是职业群和行业,而不是岗位,因此更强调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应用性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转化和应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刘焕阳、韩延伦,2018)。而且,审计行业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决定了本科审计学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的。所以,本科审计学教育应该以知识应用型和复合型为培养定位。


  (二)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的目标


  1.强调素质教育是关键。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培养诚信、独立、客观、公正等品质是本科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素质不仅包括对上述职业素质的教育与引导,还包括作为一名社会公民应有的态度、责任心、道德感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因此,本科审计学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信心、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全过程。


  2.全面能力培养是核心。本科阶段的高质量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其中能力又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本科教育应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如何学习;其次是一般能力的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最后是专业能力训练,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审计判断能力等。分析能力又分为数据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将本科审计学教育从传统的获取知识转向掌握学习的能力,是审计学教育目标的核心。本科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继续求学进行深造,也可以选择从事其他专业,所以本科审计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跨专业学习能力。即使本科毕业生走上审计工作岗位,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审计技术、经济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任务,可持续性学习能力也是本科审计学人才能力培养的最终目标。一般能力在其他行业和职业中同样重要,但是在审计学专业中又有着特殊的要求和内涵。审计沟通能力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审计沟通不仅是审计人员必备的基本工作能力,同时也是审计人员收集证据、评估风险的重要手段。写作能力也是审计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的撰写都离不开对专业写作能力的培养。审计工作是以团队和项目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的,同时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任务要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相辅相成。对于专业能力来说,需要围绕着职业谨慎态度,从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方面进行训练,加强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掌握专业知识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本科教育的基础,本科审计学教育阶段为了实现对上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知识的传授要突出两个特点:一是知识体系要“宽口径、厚基础”,以适应复合型审计人才以及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二是知识传授的过程要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才能将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否则知识灌输进去,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总之,结合本科教育的特点和职业需求,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逻辑起点。


  二、本科审计学人才协同培养的模式


  为了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审计人才,本科审计学教育要以审计行业为背景,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以协同培养模式为途径,搭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审计学人才培养体系。


  黄瑶等(2017)认为协同培养是指教育参与要素在共同的目标下进行协同合作,通过跨学科模式、创新中心模式、校内外(校校、校企、校与地方政府、校与区域、校与境外机构)协同建设模式,形成多元知识和多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关于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文献主要针对的是研究生培养,侧重于以创新为培养目标,涉及以应用型和复合型为培养目标的本科教育的文献较少。另外,通过已有文献可以看出不同的协同培养模式适合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对于工程类专业,提倡校所协同培养模式;对于区域研究,可以采用协同创新中心的模式;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采用校企、校地协同培养的模式;此外,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已开展了国际合作协同培养模式。不能否认的是,虽然人才培养可以采用多种协同培养模式,但是协同培养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培养目标,并没有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协同培养模式可以实现本科审计学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本文参考实践经验,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总结现有的协同培养模式,包括校企协同培养、校地协同培养、校所协同培养、校内跨学科协同培养、国际合作协同培养等。


  (一)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审计学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如德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双元制”;新加坡以学校为主体的“教学工厂”;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毕业前顶岗实习模式、订单模式、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办学模式。此外,还有产教结合模式、资源共享模式等,不一而足。


  本科教育毕竟不同于职业教育,在校企协同培养具体模式的选择上,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首先,学校和企业必须建立在共赢、互利的基础之上,否则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现实中一般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但是这种培养模式还停留在学校占主导地位,会计师事务所发挥的主动性不强,在培养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高,学生实习也只是走过场,接触不到核心内容。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由于审计业务的特殊性,也不愿让在校大学生参与过多业务或风险较大的业务。即使存在学校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办学的情况,会计师事务所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参与度也很低。


  鉴于此,本文认为未来校企协同培养方向应该以师资培养、教材、案例建设项目为主。学生由于本身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工作就业选择较多以及考研压力较大等多种原因,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以通过学校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进行合作,由教师到事务所调研、提供咨询和培训、与事务所共同做课题、以项目的形式共同进行教材的撰写和案例库的开发建设,既帮助事务所解决了实务问题以及人员培训问题,同时教师也能接触到实务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再反哺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这种模式对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也非常有利,当然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走出去。


  (二)校地协同培养模式


  校地合作也是培养应用型审计学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校地合作主要是指学校与政府审计部门合作培养的模式,尤其适用于培养政府审计方向的人才。由于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审计业务类型、审计职业规范等很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政府审计由于审计事业的发展又急需复合型、应用型审计学人才,所以利用政府审计机关的资源有效开展校地协同培养是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由于政府审计机关并不能直接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由于政府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也不太可能解决大批量本科生毕业实习的问题。同时,虽然很多本科高校都开设了审计学专业,但是多半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开设政府审计课程的较少,更谈不上对政府审计方向人才的培养了。所以,这种协同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致力于政府审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高校进行高层次审计学人才培养,具体方式包括双导师制、学生到政府审计机关进行毕业实习、聘请政府审计从业人员为在校生开展讲座、教师带领学生为政府审计提供政策咨询建议等,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校所协同培养模式


  审计学专业的校所协同培养主要是指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以及协会共同合作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承担审计署科研所、内部审计师协会、审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发布的课题,带领学生完成课题,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是双赢的培养模式。不仅显现了教师的科研成果,而且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术和研究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本科生的科研潜质并不比研究生差,而且相较于一年半的研究生培养时间,对于有潜质的本科学生可以从大一开始就跟随教师做项目,经过两三年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对于部分有科研潜力的本科生选择考研甚至出国深造都非常有帮助。但现实情况是,本科生由于升学和就业压力较大等原因,对于科研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科研动力不足,所以高校要培养高层次的审计学人才,必须从本科阶段就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引导,这样才能更符合审计学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四)校内跨学科协同培养模式


  “宽口径,厚基础”的知识体系不仅满足了审计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目标的需要。所以在本科阶段,审计学专业不仅需要开设专业课程,还需要开设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甚至是工程、计算机等方向的课程。当然不可能要求一名本科生学习所有的课程和知识,所以要合理设计审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命脉”,是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培养的整体设计。在总学分一定的条件下,哪些课程是学科基础课,哪些是专业主干课,哪些是专业选修课,要经过多方、慎重论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宜做出频繁或较大改动,以便于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于审计学部分专业方向的培养也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和专业限制,如大数据审计方向,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学习,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高层次审计学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另外,通过构建全校范围内的大审计平台,审计学专业以外的学生可以选修审计学专业课程,再将其与自己的本专业结合起来,为输送复合型审计人才提供有力的培养途径。


  (五)国际合作协同培养模式


  审计标准和审计业务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审计学人才培养同样要注重国际化。国际事务所的本土化、国内事务所的国际化都需要国际化的审计学人才,所以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南京审计大学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办了以ACCA为代表的“本科学历教育+国际执业资格教育”模式。除此之外,审计学专业还设立了审计学(IAEP)特色专业方向,将IIA资格认证的部分课程融入到本科审计学学历教育中。此外,其他专业还制定并实施了“国内学历教育+国际学历教育”“国内学历教育+国外高校修学”、“国内学历教育+国外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模式。不过在这种协同培养模式下,学生可能会过于重视考证,忽略了对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利于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审计学人才的培养,不同的协同培养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所以,要实现审计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五种协同培养模式应该相互配合,形成一套由多種协同培养模式共同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