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途径

  • 投稿我是
  • 更新时间2018-03-20
  • 阅读量818次
  • 评分4
  • 41
  • 0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呈现诸多问题。学界研究认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是发展方向之一,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采用文献分析法、spss研究工具、访谈法、典型案例法,描述出南京7所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现状为:专业相关项目在优秀项目中占比较高;专业相关项目数量保持较高水平;高校重视二者结合,且学校间差异不明显。建议途径为:一是建设师资队伍,保障专业化程度;二是建好用好基地,促进传承与发展;三是细化严格管理,保证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业结合;途径


  一、南京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将南京市7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定为目标高校,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搜集了7所高校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校内表彰文件,以校内表彰文件中的982个优秀实践团队(项目)为研究对象,描述、分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SPSS数据分析


  对7所高校2014年、2015年、2016年的982项优秀实践团队(项目)进行编码,将团队(项目)设为自变量,将年份、学校、优秀项目、专业性项目、优秀基地、优秀单位等设置为因变量。通过SPSS技术工具进行交叉分析,统计描述出优秀项目中专业项目的比例、不同年份的比例趋势、学校间的共性和差异等。


  2.文献分析法


  结合各高校官网、新闻媒体、中国知网等媒介,全面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现状、问题、途径、机构等内容,以文献检索结果应用于7所高校的数据分析中,呈现数据背后的面貌。


  3.访谈法


  基于982个优秀团队(项目)和文献分析,课题组将视线聚焦于两个团队(项目),分别是南京农业大学“秦淮环保行”项目、南京大学“法律援助”项目。以访谈提纲为研究工具,进行深度访谈和研究,借鉴两个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专业相关项目在优秀项目中占比高


  据统计,在7所高校的982个优秀团队(项目)中,专业相关的数量为534个,占比54.38%;非专业相关的数量为448个,占比45.62%。专业相关项目在优秀项目中占比较高,反映出高校对专业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肯定和支持,也在实践中印证了学界提出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方向之一为专业化发展。


  (四)专业相关项目数量多


  近三年,优秀项目中的专业相关项目数量有所增加,2014年为166个;2015年为188个;2016年为180个。每年占优秀项目总数的比例均超过50%。


  优秀项目中专业相关项目数量的增加,反映出高校学生参与优质专业类社会实践项目的机会增多,同时,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也在客观上引导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相结合。


  (五)高校重视引导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


  7所高校中的优秀项目评选中,4所高校的专业相关项目数量高于非专业相关项目的数量,另外三所高校中,除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外,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专业相关项目数量与非专业相关数量差额不大。


  据二次研究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比较突出,每年的实践活动有明显侧重的主题和方向,实践主题比较集中,比如,2014年围绕青奥志愿者服务的项目数量特别多。除了暑期社会实践,东南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还会在寒假组织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本课题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暂不对其它时间段的社会实践予以调查研究。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途径


  (一)重视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要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的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实践深入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邀请专业学者、专家、博士、硕士生加入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调整、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结合“秦淮河环保行”和“法律援助”两个项目经验,我们认为项目指导教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秦淮环保行”项目的发起人和指导者是该学院教授宗良纲老师,“法律援助”项目的发起人是该学院院长李友根教授。相较于团干部、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稳定性更强、流动性较弱,更易形成长期开展、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同时,专业教师,尤其是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往往拥有较多的专业资源、话语权,极大地影响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的程度、实践的质量。


  作为一线的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者,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师科研项目或课题,或者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主动邀请课题或平台负责人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专业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社会实践基地合作


  社会实践基地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很多单位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都会有意识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但要注意的是,不少单位与社会实践基地之间的联络仅仅停留在举行一次签约仪式、挂牌仪式、一两次实践活动,缺少长期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并没有将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的结合,需要选择更利于长期开展的社会基地。随着国家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纷纷建立起具有学科优势的实验室,社会实践的很多内容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来完成,比如“秦淮河环保行”项目就是依托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典型。再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都可以是很好的平台。


  (三)细化社会实践管理


  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项目的设计、验证、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尽力服务于上述目的。首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设计研究问题,到撰写实践报告和总结,给予严格要求和指导。其次,学生工作人员,主要是团干部、辅导员,在实践的整体组织、考评体系、运作机制、成果推广宣传等方面,积极配合项目整体设计,细化每个环节的小目标、操作要素、注意事项等,形成书面指导,保证参与社会实践的每位学生知晓、理解。同时,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培养优秀学生成为社会实践平台或者依托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既壮大了社会实践项目的团队力量,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传承。


  课题研究:


  本文为2016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成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途径探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6LX089)


  作者简介:


  姜晓玥,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学历,现任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团委副书记、本科生辅导员,职称为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