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

  • 投稿Hunt
  • 更新时间2018-03-22
  • 阅读量679次
  • 评分4
  • 10
  • 0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论文很多同学都不清楚该怎么来写?在论文撰写的时候显得特别的迷茫,今天小编就分享了一篇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摘要]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专用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并且实施就业教育的创新已经是成为了必然,在集成了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上,对于目前社会对汉语言文学毕业学生的要求,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机制进行改革,主要是从根本上去改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生的情况以及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必然选择。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类为教师方向,另一类则是文秘方向。因此在本文之中,主要是针对了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内容。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38;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9-0265-01


  1引言


  汉语言文学其培养的就是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的理论,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从客观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专业生,可以考虑新闻文艺出版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的评论等工作,当然文化以及宣传方面,也有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2师范类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市场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理论告诉我们:消费决定生产的方式和数量。消费促进生产,如果把学校培养出学生比作生产的话,那么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就是一种消费。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生产出逢时对路的“产品”、产学结合是当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从事语言教学工作是多数同学的首选。但是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而言,更加重视语言和文学的理论教学,同时也是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的素养,在这个方面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比较大,相对来说语文教学等实践方面则被忽略了。很多高校包括重点大学都会用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开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这些实践性课程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困惑———学不能致用。


  2.1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一是需要提倡創新性的课程设置。对于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对于后代影响也是最早的,也是最为久远的,我国人才是否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育观念十分的重要,高校汉语言专业必须要对学生的前沿性以及创新性观念进行培养,为我国的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出一批预备人员,从而将这种精神可以传递下去,为我国日后的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要相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就必须对传统的“一听到底”,“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过于封闭,很多同学都带着“熏”和“浸”的意识在听课,当然,这种听课方式可以好好的感受大学教师的学者风范,体会他们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讲述,但是,很多同学听完后脑子里面什么都没留下,也从来不思考,自己应该怎么样去让自己以后的学生学到一些东西。所以,优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把学生纳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熏”、“浸”之后的“刺”和“提”,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改革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大特色是它的人文性,学生不仅在本专业可以学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本专业感受到强烈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学生将来步入教师队伍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增强课程设置的人文性同时也是为了回应新课改和新热点,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当下小学和中学教学都提倡人文教育,对小学生、中学生实施人文关怀,给学生减压,所以,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人文性元素是对同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二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就是把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学生只要带“两只耳朵”去上课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先把要讲授的内容告诉同学,让同学们预习,然后在上课之前每个学生都要提一个问题,看看谁的问题最具有建设性。


  2.2提高实践能力


  实践是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提高自己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通过理论性的课程汲取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实践课程掌握扎实的实践知识。作为一个教者,他必须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不懂得实践,就有“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的感觉,学得再好,不懂得教,也不是一个好老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改变传统的实习方式势在必行。老一套的实践方式无非是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出去实习一个月,这种方式可能对某些同学有用,但是仅仅只是给与了学生一个实践的机会,并没有能够在观念上给予学生一个实践的转变,一些学生并不能够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到自己适应教师的角色后实习便结束了。因此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便是从观念上进行角色的定位,也就是说让学生可以在一进入到大学生后就有教师的观念在心中,在大学的几年内,不管是谁很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期间,这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有四年的工作经验。


  3文秘方向就业教育创新


  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方向要远远大于师范类的学生,记者、编辑、机关单位的文书等等都比较适合文秘方向的同学,但是在最近的几年来,文秘专业毕业的学生存在着供不应求以及就业质量不高等情况,因此必须要重点的去思考以及分析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值以及影响因素,使其可以提出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有效措施,更好的为文秘专业的建设指出相应的方向,从文秘专业就业方向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工作的的共同点都写作。


  4结论


  总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专业技能强,适合市场发展的人才,闭门造车并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产学结合以成为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高校就业教育与教育一样重要,汉语言为学专业不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加强就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赵君玉,程玉红.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方法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2:189. 

  [2] 李刚,王姣.以就业为导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育的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1:186-187. 

  [3] 邹晓玲.基于立人教育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7-8+44. 

  [4] 李洪彩.成人高等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127-128. 

    作者:寇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