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分析及对策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18
  • 阅读量143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大学生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对恋爱观的概念进行介绍,分析目前大学生恋爱观方面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未来我国高校的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恋爱观;现状;对策


  1恋爱观的概念


  1.1含义


  目前对恋爱观的定义,学术界没有统一标准。部分学者认为,恋爱观是指双方的思想、认识在恋爱问题上的表现【1】。也有学者认为,恋爱观是对恋爱这一行为的认识,其中包括对爱情的理解、对婚姻的理解以及择偶标准等【2】。与此同时,爱情价值观、恋爱价值观等一系列与恋爱观有关的相关研究也不断发展。虽然恋爱观的定义众说纷纭,但他们的都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概括来说,恋爱观就是人们对爱情、婚姻、情感处理等方面的理解。


  1.2界定


  恋爱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恋爱观的评价对界定恋爱观有着深远的影响。评价恋爱观的标准,主要包括:


  (1)对爱情的认识。爱情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观念而产生。恋爱的第一步是对爱情和道德的理解。只有准确的把握二者兼得关系,才能够形成健康稳定的恋爱观。爱情是生理需要的延伸,它更注重道德与理性的因素。


  (2)择偶标准。在开始恋爱之前,人们都会在自己心中描绘出理想的恋爱对象,这就是择偶标准。在确定一定的标准后,人们对以此为依据,寻找合适的恋爱对象。


  (3)恋爱动机。恋爱动机是指通过恋爱这一行为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4)恋爱途径。恋爱途径是指恋爱双方依靠一定的载体实现表达个人情感的方法。为了获得对方的好感,人们会采用一系列方法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从而使双方的关系上升到恋爱阶段。


  (5)表达方式。约会、接吻、同居等都是恋爱的表达方式。爱情是一种个人情感,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这种情感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恋爱的表达方式有着多张多样的形态。


  (6)情感处理。在恋爱中会出现单恋、热恋、失恋等各种问题。由于个体的差异,每个人在恋爱中遭遇的情感问题也各有不同【3】。有的人能够对情感问题进行冷静分析,有的人则表现的过于感性。对情感问题的处理会造成不同的社会现象,从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7)对家庭的理解。婚姻和家庭是恋爱不可避免的问题。大部分人在恋爱期间表现的十分亲密,但在组成家庭后又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婚姻与家庭是基于爱情产生的,它是爱情的结果。因此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认识,也是恋爱观研究的重要方面。


  2大学生恋爱观现状


  2.1观念更加开放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与过去相比,人们的思想认识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与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现象表现的更为宽容,甚至有人认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大学期间没有经历过恋爱等于白度四年书”。在文化娱乐方面,各种电影、电视剧对爱情刻画的越来越深入,爱情更是音乐永恒不变的主题【4】。在家庭方面,家长对大学生恋爱方面的约束逐渐弱化,有的父母甚至鼓励子女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积累恋爱方面的经验。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种关于爱情、性等方面的视频、文章层出不穷。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了影响。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了对爱情的追求。同时在全球化的推动下,西方文化中性解放的思想也传入中国,使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更加开放。大学生开放的恋爱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爱情中的道德意识退化


  爱情道德观是恋爱双方在恋爱期间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道德是爱情的必要补充,没有道德的爱情只能成为人们消遣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婚姻是恋爱的最终目的,爱情是恋爱双方组成家庭的基础。在过去大学生的观念中,爱情是非常神圣的词汇,因此在选择恋爱对象、方法、途径等方面都会表现的相当谨慎【5】。


  当今大学生在恋爱中更加注重对过程的享受,恋爱双方最后能否走进婚姻殿堂并不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大学生认为,恋爱与结婚二者没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恋爱不一定非要结婚。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在恋爱当中,男生更加注重享受恋爱的过程,而女生则更加关心恋爱是否能获得圆满结果【6】。这是由于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因此在恋爱中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在婚姻观方面,女生将婚姻作为通向幸福的桥梁,男生认为结婚后必须承担起支撑家庭的重责大任。因为在当今中国社会,家庭关系中男方通常比女方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与社会压力。这也造成了对婚姻观的不同态度。同时,高年级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比新生表现的更为成熟,对恋爱更为谨慎。这是由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高年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爱情、婚姻、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高年级学生需要面临考验、就业等现实问题,使许多大学生最终放弃恋爱关系。


  2.3性开放程度增加速度快


  广义上的婚前性行为包括核心性性行为、边缘性性行为与类性行为【7】。狭义上仅指两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是指恋爱双方在结婚前发生的性交行为。它的特点包括:(1)双方性行为以自愿为前提;(2)不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3)容易出现一系列后果。性观念容易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从大学生角度而言,他们正处在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时期,其性意识与价值观受外界影响巨大。同时由于各种性方面的资料在互联网、电视等各种媒体上传播,造成大学生的性观念缺乏婚姻道德观的指导,这就直接造成性开放程度大幅增加。在婚前性行为方面,男生表现的更为开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1)青春期是男性生理需求最旺盛的阶段;(2)视觉刺激极易引发男性性欲,这使男性的性冲动更为强烈;(3)男生对性的好奇心更大。.


  3影响大学生恋爱观养成的因素


  3.1社会环境


  3.1.1大众传媒的扩散


  杂志、网络视频、电影等大众传媒在给消费者视觉享受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大学生的感觉刺激得到提升,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如今,大量文化娱乐产品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过分的强调爱情、性等方面的内容,对责任、担当等只字不提。有的作品还向观众宣扬“爱情至上”的理念,有的商家更是肆无忌惮的在电影、电视剧中赤裸裸地描写对性行为,动摇了我国传统的婚恋观。


  3.1.2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大量淫秽、色情信息在互联网上泛滥。如今互联网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应当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但是大量网站为了获得点击率,在较为醒目的位置设置具有挑逗性的文字或图片。淫秽、色情信息在互联网上屡禁不止,这对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养成造成极大破坏。在这些不良信息的诱惑下,不少大学生铤而走险,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将大好年华浪费在铁窗之下,令人惋惜。


  第二网恋使大学生心理健康发生畸形。网恋是互联网交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与成年人相比,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而且由于很多大学生离家读书,在面对困难、问题时没有能够倾诉的对象,因此在网恋时容易过度投入不可自拔,为了见虚拟恋人不惜远赴千里之外,不仅在物质、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甚至对日常生活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3.2高校的监管缺失


  3.2.1轻视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


  首先性教育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中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性教育课程不在基础课程的安排之中。性教育只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有较为浅显的介绍,未进行全面、深入、彻底的讲解。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对性教育仅一带而过,羞于启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接受正确的恋爱观教育,课后又接受都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因此高校的恋爱观教育完全是失败的。


  3.2.2管理方法陈旧


  与高中相比,大学地管理环境、学习压力等方面都明显下降,这是造成大学生恋爱的有一个原因【8】。随着社会大环境的逐步改变,高校的管理机制也相应做出了调整。然而在恋爱问题方面,高校由过去“明令禁止”变成如今的“无所适从”。管理过严会遭受社会各界质疑,过松又会造成风气糜烂的现象。同时在校外租房的禁令解除后,高校对学生课后的管理制度已经无法再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管理制度的不作为进一步纵容了大学生不良恋爱观的形成。


  3.3大学生主观因素


  3.3.1生理需要


  生理上的性冲动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属性,是繁衍后代的需要。人类的性发育在20岁左右基本成熟,这也是人类原始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一方面由于营养过剩、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原因,于过去相比如今的青少年性成熟期大幅提前。另一方面青少年进入大学前,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受到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性饥渴无法通过有效途径得到发泄。在进入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后,青少年的压力得到完全释放,长期被外界因素抑制的情感全面爆发,使谈恋爱成为了大学期间的“必修课”。


  3.3.2心理需要


  首先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从开始上学直至高中结束,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自我意识受到约束。在高校宽松的氛围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苏醒,在思想及行为上的表现更加独立和张扬【9】。


  第二判断能力差。虽然从生理角度而言,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由于社会阅历的不足,在心理层面仍然处于青少年。这种身体年龄与心理年龄的错位,造成大学生判断能力严重不足。造成爱情观、价值观、人生缺失。


  4解决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措施


  4.1改善社会环境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全社会范围掀起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浪潮,高校也应把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


  第二强化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抵制淫秽、色情信息,并对通过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现牟利的相关人员予以严惩,在源头上遏制不良信息的泛滥。同时还应当积极通过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10】。


  第三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大众传媒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因此电影、电视、报刊等媒体在传播恋爱方面的内容时,还应当强调爱情、婚姻的责任和担当,让大学生充分理解,性和爱不是爱情的全部。主流媒体还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不良的社会现象进行严肃批判。


  4.2加强高校监管


  4.2.1重视恋爱教育


  第一向大学生详细讲解性方面的知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大学生都处于较为特殊的时期。因此高校应当为性教育单独开设相关课程,包括性道德教育、性安全教育、性法律教育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两性观念。


  第二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课程。首先高校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人际关系、心理教育、人格培养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其次设置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面对的心理问题,并为大学生提供宣泄思想情感的场所,从而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和困难。


  4.2.2完善相关制度


  面对大学生恋爱观的问题,高校除了对学生的进行引导外,监管必不可少。虽然近年来对大学生的课后管理出现松动,但是学校还能以强化学籍管理的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的监督,例如采用“末位淘汰”、“考评分离”等制度,增加学生的学业压力,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从而减轻恋爱对大学生的影响。


  4.2.3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


  高校联合有关部门对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的周边经营性活动场所予以取缔,如酒吧、KTV等,避免大学生受到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持正常的校园秩序和校园风气。


  作者:许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