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目标的突破

  • 投稿ze r
  • 更新时间2015-09-04
  • 阅读量401次
  • 评分4
  • 46
  • 0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 王刚

【摘 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而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变化也将进一步促使高中政治教学产生变革,从而从根本上更新高中政治的教学教法。同时,也为相应教学目标难题的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目标;教学效率;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68-02

十年前,如果你问一个教育工作者他用于教学的必需品是什么,他会给你列举出类似黑板、粉笔、教材、练习等许多传统教学媒介。但现在你问同样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最重要的教学媒介——互联网。互联网这个词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和它产生着联系,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不管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这种生活方式都会继续深化下去,我们的世界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互联网时代,它的到来将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

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目标格外凸显了应试和德育的双重任务,即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既定的三维目标,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身处一线的政治学科教育工作者最清楚,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面临两个主要难题:其一,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深化学习主体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其二,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内化为学习主体的一部分,使之成为学习主体人生道路的精神指南。从现实讲,教学效率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让学习主体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有足够深度和广度的理解,并且能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主体中的内化就是以一种学习主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不但能优化课堂效率,更能提升学习主体的相应能力,最终真正实现学习主体对教学内容的价值认同。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上两大难题均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一方面,优化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发展的空间已经不是很大了,因为传统教育在自身范围内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比如,拟定科学的教学计划,简繁结合,详略有序;调整课堂结构,有意识地精讲课时内容,做到讲练结合;细化课堂环节,通过严谨的逻辑推演、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等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学习主体中的相当一部分仅为应试的缘故形成“表层”价值认同,却没有进一步“深化”价值理解,从而达到真正的价值认同。这显然不仅仅是教学魅力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还应该是他们狭隘的生存环境限制了自身价值视野的问题。

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否会有助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就像前面所讲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对学习主体来说,互联网已经是他们所欢迎的和无法割舍的生活方式。

一、互联网模式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得到极大提升

互联网对政治课堂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互联网打破了教学的时空界限。学习主体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优化教学效率提供保障。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课堂甚至仅需要指导课时主要内容、提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和设置优化作业就可以了,变集中授课为集中指导、交流和解惑。原有的教学内容在学校课堂以外的时间完成了大部分,同时在校课堂上的“剩余教学时间”又为学习主体对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深化理解提供了更大的张力,课堂效率自然要大大提升。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二中3.1《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课,教师就完全可以根据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给学习主体预先设置相应知识体系、重点内容、集体解疑等环节,让学习主体课下通过互联网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运用所学理论查找相关时事热点进行课堂分享。我们知道,政府的“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里包含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块内容,学习主体在自主学习中很快会发现这四者是不好区分的,特别是这里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政府的“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是什么关系”就更不好理解。这些经过互联网不易理解的问题可以被带到课堂上(甚至是网群上)通过分享、讨论和教师引导进一步得到解决。在课堂上,都懂的理论不用讲,不懂的理论集中讨论讲,并且把通过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分享,进一步扩展了大家的视野、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2.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无限宽广的云数据。云数据的意义不仅仅是海量的数据,更是数据的共享和交流。这就意味着,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资源会得到极大的丰富,甚至学生和教师仅能掌握部分资源,但获取资源的过程和通过资源交流无疑都会进一步丰富教学视野,促进学生和教师双向能力的增长。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可是问题就在于教师的这“一桶水”在当今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也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满足当今教学要求的。互联网则突破了教师的个人局限性,让教师和学习主体在课下得到个人的信息量,而在课堂共同分享中却可以得到几十人甚至更多的典型信息量。

3.互联网提供实时传媒。根据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高中政治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以原始教材为依托,借助网络实时资源,使教学模式趋于多媒体化、非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资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5.1《企业的经营》这一课就可以利用实时信息完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中“阿里巴巴上市”的新闻完成本课教学。可以点击信息查询“阿里巴巴”的公司类型、内部结构,就其具体营销措施探讨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等等。

二、互联网模式下学生更容易对政治教学内容产生内在的价值认同

第一,借助互联网,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资源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借助网络不断拓展视野,从而比较容易突破自身固有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牢固的社会基础。例如,政治必修三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课,让学习主体掌握相关知识点其实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让学习主体产生真正的价值认同。课堂上的45分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让学习主体在课下寻找饮食、服饰、工艺、史书、考古、地理人文等中华文化相关纪录片进行分享,相信他们的生活经历会以互联网的形式得到进一步扩展,从而真正认同“博大精深”这一结论。

第二,部分家长的生活经历导致了自身价值取向的异化,并且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家庭关系传达给了孩子,从而给中学政治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扰。通过合理引导,互联网提供的相应资源信息有助于纠正学生在家庭生长环境中形成的负面价值取向。例如,必修四12.1《价值与价值观》中的一个观点:“人生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个知识点记下来容易,但现实中可能一些学生的家长由于对社会理解偏差而无法认同这个观点。因此,如果学生对该观点的不认同是被价值偏差的家庭环境“洗脑”的结果,那么在课堂上无味地说教则会使学生产生被再次“洗脑”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中的现实生动事迹中去遇到感动,促使他们在感动中去反思,并且愿意和他人分享这份感动,进而才会产生深层的价值认同。

第三,由于价值观属于人的一种内心深层认知,在政治高考试题上不容易被考察出来。故而授课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弱化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互联网中相应新鲜的正能量资源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不易令学生对价值观产生“被统一”的逆反。说到底,教师的教书固然重要,育人更应该是根基,如果根子烂了,那么这棵树的价值是所剩无几的。所以,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不能单一地用高考中选拔性的考试标准来衡量教学旨趣。反思一下,也许在日常教学中失去的东西反而是最弥足珍贵的,也许不经意间教育工作者会在互联网中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被我们丢掉了的“枝枝蔓蔓”。

总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必然会导致高中政治教学的巨大变革,这是大势所趋,当然,物有两面,我们也必须不断反思互联网这种生活方式可能给高中政治教学带来的负效应,并在实践中克服前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Jaron Lanier.互联网冲击:互联网思维与我们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3]李德生,沈从举.让思想政治课“死去活来”[J].教育科学论坛,2012,(11).

[4]韩德燕.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10).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