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 投稿Pity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12次
  • 评分4
  • 49
  • 0

石志宏 曹 雪

摘 要:依据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通过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解决问题,不仅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生动活跃,而且使抛锚式教学获得良好的发展。尤其当“锚”的选取恰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 情境创设

石志宏,女,辽宁省大连市格致新校,中学高级教师;曹雪,女,辽宁省大连市格致新校,中学高级教师。

初中阶段,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更有效地落实“课标”要求,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理念,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还需要我们从教学模式、策略、方法等方面逐步探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把抛锚式教学应用于思品课有利于生成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有更积极的作用。

一、抛锚式教学理念与思想品德课程

抛锚式教学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到实际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而不是听经验的间接介绍和讲解。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两者都鼓励学习者通过在实践中体验获得学习经验并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认为两者是相通的。依据抛锚式教学模式,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通过真实事件和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解决问题,不仅使思想品德课教学更加生动活跃,而且使抛锚式教学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抛锚式教学应用于思想品德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生气盎然,教材内容的编排与呈现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和能够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以七年级教材为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情绪、挫折、意志等内容的选取与编排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据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问题设计主题,学生对这样的教材内容感兴趣,渴望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并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正契合了抛锚式教学中的“基于问题的教学”,我们对此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重情感体验轻知识传授的特点,我们把抛锚式教学基本程序的五步(创设情境一确定问题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重新设计成四步:创设情境一确定问题一合作探究一效果评价。

第一步,创设情境。以一则故事、一段音乐、一幅漫画或一首小诗等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所设置的情境要与本节课的内容息息相关,尤其是与第二步“确定问题”中的“锚”要一脉相通。

第二步,确定问题。确定问题的过程就是选取“锚”并根据“锚”设计问题的过程。学生身边的实例、学生生活中热议的话题、学生生活中有争议的问题都可以是“锚”。这个“锚”一定是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教师把选取并设计好的“锚”呈现给学生就是“抛锚”。

第三步,合作探究。这一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问题并促进生成,在观点与观点碰撞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随时掌控全场,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不跑题,不偏题,适时归纳总结提升,以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得更好。

第四步,效果评价。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当堂及时做出评价,注意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为主。

其次,通过实践来探索抛锚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发展的可行性。我们选取了八年级上册“两代人的对话”这节课,曹雪老师为这节课做了精心的设计,以下摘录部分课堂实录:

师: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常常与父母发生爱的冲突,请大家看这样一幕:

师:猜一猜,妈妈和女儿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生1:女儿看到妈妈对自己不尊重,翻看自己的私人物品,会和妈妈吵起来。

生2: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可能与妈妈有矛盾,但是如果小女孩真懂事的话,可能会与妈妈沟通,告诉妈妈我的私人物品不能动。

师:同学们作出了各种猜想,我们看看猜想的结果有这样几种,

(教师逐一阐释)

师:我们猜想的结果是这样的,那么,事例当中的母子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接着看ppt)

师:大家笑了,你说妈妈和女儿之间的这种冲突可不可以避免呢?

生:可以。

师:好,就你生活中的实例来交流一下我们在生活当中是怎样解决这种冲突的。

生3:有一次我手机放在床上,正好有信息来,手机震动,我妈妈就习惯性把手机拿起来翻看聊天信息。

师:妈妈看你信息,你当时是什么心情?

生3:非常非常不高兴!

师:你的语言行为有没有过激?

生3:有,我说不喜欢你动我东西,之后我就把手机揣在兜里去吃饭了,不给我妈可乘之机,吃完饭之后就跟我妈妈不说话,一直冷战!冷战到后来肯定是我妈妈先跟我道歉,我觉得妈妈都低头了,我就不想再怎么样了,后来就好了。

师:妈妈为什么一定要看你的聊天记录呢?她想干什么?侦探吗?

生3:嗯,她想知道我在学校一般都干什么事儿。

师:想进一步了解你,那你平日里的事和妈妈说不说?

生3:不说。

师:那你如果说的话,你觉得妈妈还会翻看你的小隐私吗?

生3:(笑)应该不会吧。

师:晓慧的故事是这样,尽管妈妈的处理方式不是特别恰当,晓慧最后能理解妈妈,没有使矛盾井级。那其他同学,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生4:我一般先冷静一分钟,然后再跟妈妈讲一讲。

师:为什么先冷静一下?

生4:因为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我和妈妈打起来,后来就我忍一忍,先冷静一下。

师:你真棒!这样能避免激烈的矛盾冲突。

生5:我妈妈特别喜欢翻我书包,还喜欢刨根问底,看到我书上画的东西一定要问这是什么时候画的,是不是上课没听课等等,我心里很不高兴。

师:你想父母怎样对待你?

生5:能够尊重我,理解我。

师:那妈妈后来改变方式了吗?

生5:没有,后来我就习惯了,把妈妈检查我书包当成检查我学习的一种方式。

师:就是理解妈妈!

生:(此处省略其他学生的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好办法,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把你们小组的方法总结在小白板上,全班交流。

生:(小组讨论)

生:(小白板展示交流与父母沟通的好方法)

第一小组:冷静,跟家长沟通

分析错误的原因

学会倾听

以父母角度换位思考

第二小组:了解父母,学会沟通

学会冷静,学会倾听

第三小组:写出自己的感受给父母看,保持冷静

转移话题

沟通交流,找出各自的错误,互相检讨。

以上摘录的课堂实录是抛锚式教学基本程序中的第二步“确定问题”与第三步“合作探究”的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非常活跃,这得益于曹雪老师“锚”的选取紧贴学生生活,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节课作为教学模式研究课在校内展示后,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有_位老师这样评价:一位有思想的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曹雪老师轻松地做到了。最可喜的是,学生与家长的反响非常热烈,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反馈,上过课的学生提高了主动与家长沟通的意识,而学生家长也更愿意与孩子进行交流。我们对此结果感到欣慰,更坚定了我们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信心。

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让学生直接体验和感受问题。我们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两者的结合不仅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加活跃,更使抛锚式教学模式焕发了新的生机。尤其当“锚”的选取恰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简直可以说是一“锚”定音。但是如何选取合适的“锚”,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养,能够准确把握学情,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还需要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会选取合适的“锚”,让学生在体验中自我成长,使思想品德课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运用‘抛锚式教学’提高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zxoCAoll)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