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753次
  • 评分4
  • 34
  • 0

洪艳梅

摘 要:立足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专业发展的行为表现、专业发展的途径方式及制约专业发展因素等角度,以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并对研究中发现的教师知行脱节、外部激励效用、教师交流合作等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现状调查 改善策略

作者简介:洪艳梅,女,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专业特性的提升,它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之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准确把握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我们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厦门翔安一中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思想认识。72.2%的教师认为教师应不断学习实现专业发展,另有22.2%的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可以提升个人素质,获得更多晋级机会,仅为5.6%的教师认为“反正也不会下岗,工作干的凑合就行”、“生源基础差,没有什么发展也能应付”、“学校条件有限,很难实现专业发展”。

涉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88.9%教师认为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其次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合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占64.8%,再次是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占41.7%,而追求职务职称提升、追求更高收入、获得更多荣誉和社会认可分别占30.3%、33.3%、25%。

可以看出,学校中绝大多数教师对专业发展有正确认识,认为自己有责任搞好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职称提升、获得更多荣誉等对教师似乎吸引力不大。

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表现。仅有16.7%的教师经常思考自身专业发展问题,有自己的发展规划;52. 8%的教师考虑过,但不知怎样着手;另有30.5%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做法是听从管理部门的安排。呈现出教师在对待自身专业发展问题的被动茫然的状态,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欠缺。同时,90.9%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能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经常交流的仅有38%。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交流方式。在教师喜欢的专业发展途径中,排在首位的是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占67.6%,其次是自学、个人钻研占41.2%,再次是参与课题研究占38.2%,同事之间的交流帮助占35.3%,参与专家座谈讲座也占35.3%,脱产进修占32.4%,函授学习占20.6%。

日常教师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交流的主要群体是同一教研组或同一备课组教师。交流的主要方式,排在首位的是面对面探讨占94.4%,其次是打电话或借助QQ、微信等网络及时交流平台均占到38.9%,通过电子邮件、微博等进行交流占22.2%,采用其他方式占1.8%,很少交流的占2.8%。可见,该校教师群体对专业发展途径和交流方式有较统一的偏好,形成一定群体文化方式和价值判断。

教师认为学校中存在的制约专业发展和合作交流的因素。被调查教师中认为制约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排在前三位的为“家庭工作事务多、无暇顾及”、“学校缺乏鼓励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参加教研进修机会少”,分别占比为77.8%、58.3%、52.8%,排在第四是学校缺乏专业发展的氛围,占比41.7%。

90.9%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能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经常交流的仅有38%。阻碍教师交流的主要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缺乏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占比61.1%;其次是家庭工作事务繁忙,没时间,占比55.6%;第三是缺少教师领导者酌引领,占比41.7%;第四第五分别是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氛围,占比38.9%,学校缺乏交流合作的制度占比27.8%。

二、思考与建议

知行脱节问题的思考。72.2%的教师认为教师就应不断学习实现专业发展,88.9%教师认为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却仅有16.7%的教师经常思考自身专业发展问题,有自己的发展规划;90.9%的教师认为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但能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经常交流的仅有38%。这些都表明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与专业发展行为存在一定的反差,即知行脱节。积极正确的认识为什么没有带来教师积极有效的行为?

心理学认为,思想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过程需要存在实现思想的需要和动机,从而促使人们去进行一定的活动。依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从教师专业发展来看,内部动机是指对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如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心。外部动机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以外的,由外部诱因激发起来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如职称提升、更高收入、更多荣誉等。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绝大多数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富有责任心,即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专业学习的内在动机。为什么内在动机没能让教师产生自觉持久的专业学习行为呢?

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状态,会使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消极和疏离的行为。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来自学校、家长的升学压力,学生教育问题愈加复杂,教师工作的重复性,给予教师的成就、发展机会少,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付出与收获不对等,难以体会工作的成就感和价值感,都会使教师工作缺乏激情,易产生职业倦怠。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多方面努力,从教师自身而言,需要学会心理自我调适,同时也可以通过寻求获得来自外部的支持,如来自同事在教育教学上的建议帮助、倾听和关怀来突破现实的困境。

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分类,学习内部动机主要有四种类型:好奇心、胜任的内驱力、自居作用、以及同伙伴的相互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尤其要关注的是同伙伴的相互作用。各种社会团体都具有固有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即具有文化人类学者所谓的文化方式。集体成员在该文化方式中生活,离开了或者超脱了该文化方式就难以生存。成员总是有意无意地遵循所属社会的文化方式来行动、思考,并且作出价值判断的。处于学校群体环境下的教师具有学习群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需要,求得同文化方式的一致符合教师的学习需要,会成为教师学习的内部动机。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该校教师群体也具有集体遵循的文化方式,如主要采用面对面的交流。言外之意就是,如果教师之间有碰面才有交流的机会,如果没碰面,谁也不利用其他方式主动交流。但班级授课制,天然地让教师以孤立的方式进行工作,碰面及深入交流的机会不多。不管是在“教师认为制约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教师认为阻碍教师交流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均有40%左右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专业发展的氛围”或是“教师间缺乏合作交流氛围”,也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孤立”的群体文化方式的存在。因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应关注教师群体文化方式,从完善教师学习交流制度人手,营造良好学习交流文化氛围。

外部激励的效用思考。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中外部动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引起外部动机作用的典型方法是赏罚,包括物质的与精神的。它们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付出进行反馈,随着教师主客观要求而体验为“成功”与“失败”,若体验为“成功”就能增强学习的动力,反之,可能会削弱其学习动力。

调查数据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来源——追求职务职称提升、追求更高收入、获得更多荣誉和社会认可等。这些都可以归人外部激励,与其他项目相比所占比例较低,仅分别占30.3%、33.3%、25%。究其原因是什么?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这些因素对一些教师来说“可望而不可及”。随着近几年,职称评审的改革,评职称首先得等待职数,即使等来少得可怜的几个职数还得参与激烈的竞争;教师收入与职称挂钩,职称没评上也就谈不上收入的提高;荣誉的获得除了个人努力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可望而不可及”的外部激励,会让教师觉得没有“奔头”,极大削弱教师学习发展的动力。因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甚至整个教育系统应该要完善相应教师职称评聘等奖惩制度。

教师交流合作方面的思考。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教师认识到交流合作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但就教育教学问题经常交流的教师并不多。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缺乏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诚然,在教师家庭工作事务繁忙的情况下,以面对面交流作为首要交流方式,将严重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就亟需建立快捷便利的网络交流合作平台,如Email、QQ群、微信朋友圈、微博等。

翔安一中地处厦门岛外翔安区,相较于其他几个区发展相对滞后,信息较闭塞,给予教师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专业引领缺失的问题。缺乏外部的专业引领,教师间的交流研讨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的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这在调查数据中得到体现:52.8%教师认为“缺少参加教研进修机会”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教师喜欢的专业发展途径中,67.6%教师选择外出考察、参观学习,排在各类发展途径的首位。这就需要学校、教育局等行政领导部门能给予教师更多的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引领问题。同时教师自身要努力拓宽自身交流合作的渠道,借助网络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拓宽视野。

(本文为厦门市翔安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高中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校本化培育和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