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的“虚”与“实”

  • 投稿清烨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20次
  • 评分4
  • 73
  • 0

顾爱琴

摘 要:改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高处不胜寒”的现状,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教学目标的降“虚”为“实”、教学内容的从“虚”到“实”、教学时空的由“实”向“虚”延伸和教学评价的“虚”“实”结合等,努力做到站在“实”的土地上仰望天空,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引入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 虚实 结合教学时空

作者简介:顾爱琴,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课教学作为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学科,要进行国家意志和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常有“高处不胜寒”之感。但再高深抽象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要回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并处理好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虚”与“实”,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接“地气”,更好地培养有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能力的社会公民。

一、教学目标:降“虚”为“实”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思想政治课程目标作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表述,横向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级,即“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旨在引领思想政治课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微观载体。“一般来说,确定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要坚持整体性、规定性、灵活性和适用性相统一原则。”以必修1《经济生活》第5课“企业与劳动者”为例,2013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把这一课的内容目标确定知识目标17个,能力目标5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6个。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在规定的2个学时内要达成28个目标十分困难,有些目标因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显得“高大上”,缺乏灵活性和适用性。比如能力目标中的“初步掌握创办、经营企业,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基本技能。”高一学生,十六、七岁,在发达地区从没有参加过真正意义的劳动,对生产没有任何直接的感知,不可能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学习就初步掌握经办企业、或者是就业、自主创业的基本技能。即使大学生有大学的就业辅导,就业、创业也屡屡碰壁。这一要求也不符合“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的道理。笔者在教学中把能力目标进行适当降低,改为知识目标“懂得创办、经营企业,就业与自主创业需要的一定技能。”“懂得”属于认知阶段,比“掌握”的能级要求低一些,也更容易实现和达成。“课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活动,不能期望学习者一下子达成教育的最终目标。”教学目标要有灵活性,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具体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宽度和深度,否则就会导致“对小学生讲爱国主义,对中学生讲集体主义,对大学生却不得不讲行为规范”的怪象。教学目标要坚持适用性原则,可操控,能有效地落实,离实际太远的目标,会让人产生“不可即”的怀疑。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要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知识基础、对相关问题认识的思想状况、学习兴趣和态度、思维特征等)、学校条件及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具体分析,灵活确定。教学目标要实在、更接“地气”些,与其因“高大全”而实现不了,显得“虚”、“空”,不如降低一些、务实一些。

二、教学内容:从“虚”到“实”

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一般是从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本质、一般相比现象、个别更为稳定和深刻,但现象、个别因具有丰富多彩和直观性,更易为学生所接受、理解。因而我们的教学需要化抽象为具体,还深奥于通俗,在此基础上再从一般走向个别。

新编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增添了不少反映时代特征的鲜活内容,时代性、针对性更强,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强化了教育实践性,突出了人才创新性。但课本仍存在一些抽象难懂又不宜删减的重点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类:一是研究对象比较抽象,如必修4《生活与哲学》;二是内容离现实生活近,但离学生生活远,如必修1《经济生活》中的投资理财、企业生产经营等;三是理论和要求与学生所接触了解的社会现实不完全吻合。这三种教学内容的“虚”要分别对待、正确处理。对于第一种情况,需要教师在讲哲学时不要空泛,多举事例,降低难度,淡化概念教学。如学习“物质”概念时,我列出“花、鸟、虫、鱼、南极、彗星、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让学生找共性,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和启发,最后得出这些事物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共性,这一共性称为客观实在性即物质。对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在初次教学时不要提及,讲了反而让学生更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把现实生活的典型事例用图文、材料的形式加以呈现,让学生置身一定的情境中。如在讲解投资理财的内容时,我以自己投资的一支股票为例进行教学,结合K线图分析讲解了股东、收益和风险,学生听得津津有昧,兴趣盎然。对于股票收益的两部分构成,教师无需大费口舌,简洁明了,容易掌握。对于第三种情况,教师不可置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不良现象不管不顾,欲盖弥彰只会让学生觉得书本理论和教师的不可信,从而采取排斥或者敌对的态度。与其这样,教师不妨主动出击,比如把贪官污吏的实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为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而出主意、想办法。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高见”:第一要从源头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第二通过民主、法制和加强监督等办法建立不敢腐、不能腐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问:“未来的你如果做了政府官员,你会如何履职?”让学生明白良好的政府形象要从自身做起,在学生的心中种下为人民服务的种子。总之,对于教学内容中的“虚”,教师要利用自身经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转“虚”为“实”,以增强教学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三、教学时空:由“实”向“虚”延伸

我们的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一堂课、一间教室就是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实”,是固定的、被限止和框定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革命,使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被有力地延伸和拓展。而当今的高中生都是微博、微信、QQ的忠实拥趸,他们热衷于网络社交,因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利用移动互联网,建立QQ群;或建自己的QQ空间、微博、微信,对学生进行亲和的、不间断的教学辅导和思想引导,实现教学时空由“实”向“虚”的方向拓展。笔者去年建立的“2013级政治学习联盟”目前有147人,是我们师生间平等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 QQ群大大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消解了师生代沟,突破了教学时空的限制。由于我校学生大多数学生是住宿生,在学校里不能轻易上网,因而现在停留在第一阶段,主要用于交作业、公布作业答案、问题解答和交流谈心。等成熟到一定的阶段,我准备把好的教学课件、微课和正能量的文章挂在共享文件夹里,方便学生反复、有选择地学习,让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四、教学评价:“虚”与“实”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学生评价方面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实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结合。量性评价很直观,但也很残酷,无论是ABCD等级制还是百分制,都给学生进行先后优劣的排位,更多地反映了甄别、挑选的功能,让学生很压抑、很无奈。相比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更人性和温和些。质性评价可以是课上学生的一次发言、解答,也可以课后的一次作业、一个提问。“你的解答很有道理,老师也没想到”、“这个问题提得好”、“好样的”等即时质性评价比量性评价更能鼓舞学生,让学生充满信心,促进学生持续学习。有时教师教学评价时加上QQ的表情,会进一步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教师很亲切、很现代。但在进行质性评价时也不可以违背事实、弄虚作假,不是事出有因的质性评价会让学生感觉教师是在嘲讽或者贬低他,倾向于发展的质性评价可以是教师对学生未来的一种期待,也可以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但由于考试制度的不可避免,因而不可一概否定量化评价的“实”,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有效地把“实”的量化评价和“虚”的质性评价结合起来。

思想是内在的、无形的,行动是外显的、看得见的。相比行动的“实”来说,思想是“虚”的,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不能否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虚”,但在确定课程目标时需要降“虚”为“实”,在教学内容上转“虚”为“实”,教学时空上由“实”向“虚”延伸,教学评价上“虚”与“实”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导人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