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会讲故事的思品教师

  • 投稿姑娘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78次
  • 评分4
  • 45
  • 0

张健

摘 要:如何采集课程资源,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莫言诺奖演说启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善于讲故事。故事的选择要以新颖、有意义、真实为指导原则。故事教学发人深省、让人信服、令人回味。

关键词:故事 故事教学 思想品德

作者简介:张健,男,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2012年12月8日,中国作家莫言来到瑞典皇家学院演讲厅,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发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在演讲中,莫言提到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暖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把热水瓶打碎了。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跟随母亲去集体地里捡麦穗,被看守麦田的人追赶,拾得的麦穗被没收,母亲被人扇了一个耳光。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中秋节家里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小碗,这时遇上乞丐乞讨,母亲端起她那仅有的半碗饺子倒给了乞丐。最后悔的事是跟着母亲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莫言坦言,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获得了诺奖。当莫言将准备了两天的故事讲完后,现场所有的嘉宾起立,用持续3分钟的雷鸣般掌声向莫言致敬。莫言的诺奖演说,“讲述的全是人世、人心、人性与人情”。

在成人世界,在如此高雅的文学殿堂,故事尚且存在着如此巨大的魅力,具有如此打动人心穿透灵魂的力量。为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不可以充分运用故事教学这一模式呢?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故事在儿童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从孩提时代,记忆中的我就是一个热衷于听故事的人。在我们村上有一位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退伍老兵,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有空我就经常缠着他给我们讲故事。后来上学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位老教师会把给我们讲故事当着一种奖赏,鼓励我们每天遵守学校纪律并努力学习。忙碌了一天,我们都期待着在放学前,老师会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对成长着的我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成长之中的儿童,对故事天然具有一种亲近感。可以说,儿童正是在分享故事中走向成长。不仅如此,从本质上讲,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其实每一天都在经历着或者说正在书写着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从这个角度看,关注来源于我们自己身边的故事,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关注我们的儿童世界。故事,在思想品德教学领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思想品德教学如何开展故事教学值得思考与探索。

一、好故事的标准

故事每天都在你、我身上发生,在媒体丰富、传播便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得各类信息,读到各种门类的逸闻趣事。但是,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资源,故事的选择还是有所讲究的,需要确立一些基本准则。

首先,好的故事应该符合新颖的原则。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也在变革、进步。学校的课程在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课堂教学犹如我们写文章,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课程教学时,必须要及时更新我们的大脑储存,多多关注现代生活和现代科技的最近进展,选择鲜活的故事丰富我们的课程教学。比如:讲意志的作用,你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过于老套,学生定会索然寡味。我讲女航天员刘洋为了圆自己的太空梦,为了克服自身前庭功能不佳,坚持每天练习“打地转”(拉着自己的耳朵在原地不停地转圈。)教师还现场表演了一段,惟妙惟肖,学生争相模仿,兴味盎然。这个故事就充满着时代感。

其次,好故事的标准就是有意义。思想品德教学有自己的课程理念与价值追求,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促进他们思想品德的发展是根本目的。因此,故事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应该包含承载着真善美。好故事的标准应该是有意义的,它应该符合理蕴、情真、意切的要求。今天我们提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它是先进的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谓好的故事就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追求,给人、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比如,我在课堂教学中曾经剪辑播放“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故事,吴斌在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突然遭到对向车道飞来的异物袭击,瞬间肝胆破裂,流血如注。在生命最后76秒的紧要关头,吴斌用强大的意志支撑着坚持将车辆平稳地停靠,拯救了乘客。英雄的壮举表现着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尚情怀。这样的故事,弘扬了社会的主旋律,能够带给人向上、向善的力量。

最后,好的故事还应该符合真实的原则。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教育过程。它要解决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知与不知的矛盾,更艰巨更具有挑战性的是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惟有真实,所以可信;惟有真实,才更具有说服力。理论只有征服人心,才会令人心悦诚服。选取真实的故事,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故事教学的重要法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需要摆事实,讲道理,应当力求真实、实事求是。

二、故事教学的实施

故事教学夺人眼球。从思想政治到思想品德学科名称的变化,从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教材体系到以主题模块有机整合道德、法律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国情教育的课程设置体例变化,无不说明作为学校德育教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程在改革中积极行进。贴近学生,贴近当代社会生活,追求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课程专家在课程标准设定与教材编写层面做出了努力。但是,在课程实施层面,理论教学总是显得比较枯燥。教师如何立足于课标,做好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如何缩小现实课程、实然状态与理想课程、应然状态之间的差距,任重道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带着好奇心抱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思考、去参与的时候,我们的课堂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契机。新课伊始,当老师尝试着以一个富有启发的故事来开头,让学生瞬间结束课间的喧嚣与吵杂,思绪迅速进入准备与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推进的过程中,讲有意义的故事,将抽象的知识通过一个个新颖有趣的故事具象化,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维持着持续亢奋的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有效化解学习难点。比如,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我选择了家乡的名人钱伟长的故事作为教学主线。故事从钱伟长的童年开始,在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中他断断续续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业;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下,他做出了在大学改选学习专业的选择,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造出中国的飞机、大炮捍卫国家的尊严;在赴美之前申领签证的时候,当被问及“假若中美交战,你会选择效忠哪个国家?”钱老毅然选择放弃申领签证;在建国以后被打成“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连自己的孩子上大学的机会都被剥夺的情况下,钱老还在极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钱老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爱国”,钱老的情怀也是那一代知识份子的情怀。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钱老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这里,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了,家乡的名人具有亲近感,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效果极佳。

故事教学发人深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成长中会遇到一些困惑、迷茫,成长之中的他们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和认识社会,难免会产生一些现实问题,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学校给予他们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比如,当下很多人都在感喟“做老实人吃亏,说老实话吃亏,做老实事吃亏”。针对“诚信”教学的内容,我剪辑播放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的故事。孙氏兄弟20年来坚持不欠农民工的工资,最后因为要赶在年三十前回去给农民工发工资,在高速公路上遭遇了意外车祸,全家5口人同时遇难……同学们从故事当中得到了深深的启迪:诚信是稀缺品,社会呼唤诚信;诚信是奢侈品,需要你我大家来共同呵护;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义务通过具体的行为,比如诚信考试、诚信作业、说话诚实、对人诚恳等等去弘扬信义的中华传统美德。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面镜子,这个故事值得我们每个人来照,拿出自己的良心来照,值得全社会来照。

“我”的故事让人信服。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摇动”也好,“推动”也好、“唤醒”也罢,一句话,教育归根到底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智慧。教师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课程内容需要适时穿插讲解“我的故事”。如讲述我亲历的法庭审判、公审大会,告诫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须永远心存敬畏,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讲述我孝顺父亲的故事,以及善待一位没有依靠、重病在身的邻居老人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孝顺、尊敬老人的意义,告诫学生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在学习“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的时候讲述我参与组织的区、街道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体会公民享有民主权利的真实性与神圣感;在学习“维护社会正义”的时候讲述我的正义之举、我的志愿者之行。讲“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的时候,我与学生分享我的旅游见闻……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成为了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的个人经历,因为是教师亲身亲历亲为,更具有可信度,更具有说服力。

当然,讲述“我”的故事,不排斥在课堂上分享来自学生自己的故事。学生本人、他的朋友、家庭成员、街坊邻里、公众人物……其实都可以为学生所喜闻乐道。比如在学习“杜绝不良嗜好”的时候,在一个安全信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会联系自己的亲朋好友讲述因为赌博葬送了家人的幸福;因为酗酒醉驾,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学生通过讲述我们老百姓自己身边的故事,分享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想我们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创造心理安全的氛围,打造分享智慧的平台,帮助学生导出他们内心已经存在的一些真理性认识。在课堂上,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我们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的思路狭窄时,我们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我们要把他们引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我们要引导他们铺路架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我们要引导他们步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故事教学令人回味。在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时候,有位专家提出,好课的标准之一应该是“言已尽而意未犹”,而“言未尽而意已决”这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新课堂。所谓“言已尽而意未犹”,我觉得其实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耐心寻味的,学生有当下思考并进而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课程教学有丰富的内涵。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门立足于社会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教育资源的领域十分宽广。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儿童世界到成人世界,从当代生活到历史风云,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从凡人善举到英雄壮举……故事的来源源源不断,选择什么样的故事“文以载道”离不开教师的匠心独具。

比如在学习“天下父母心”的时候,我引用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和“生命留言”两则故事。前者讲述的是:北川地震的时候,救援队员在废墟中发现了一位母亲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母亲已经死亡,可是因为母亲的身体庇护,身下才3个月大的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后者的故事发生在美国9·11事件之中,飞机撞向世贸大楼,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56层。到处是熊熊大火与门窗的爆裂声,他意识到没有生还的可能,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用手机拨出了三个电话……其中有两人收到过银行家临终前的手机信号,一个是他的助手罗纳德,一个是他的私人律师迈克,可遗憾的是两个人都没有听到银行家的声音。爱德华在弥留之际拨出过第三个电话,这是打给谁的?说了什么?作为他的私人律师,必须要搞清楚,因为这牵涉到银行家的银行和遗产归属权问题……谜底揭开了。不久美国一家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了9·11灾难中一名美国公民的生命留言:妈妈。我爱你!这两则故事真实、感情真挚、文质兼美。母爱的深厚、无私、伟大,不分国界,震撼心灵,令人回味。

三、几点注意事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施故事教学的探索中,以下几点需引起关注。

故事教学应当服务于课程教学的需要,好的教学形式总是服务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因此,如果教师只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氛围,一味迎合学生,光有趣味、新鲜感,而没有切中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是我们提倡的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可以是教师的叙述,教师的叙述可以以言语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多地采纳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程资源表达的形式。对于视频、动画、漫画,学生总是充满着喜爱。还有,故事教学不排斥学生的参与与自述,儿童的生活经验需要得到格外的关照。正如建构主义所阐述的那样,学生毕竟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去习得知识。学生课堂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始终是衡量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

故事教学不仅仅要追求光鲜的外表,更需要关注光鲜外表下的本质。教师要通过合理设问善于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教育因子。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就是把在学校学习的东西忘光了之后还留下来的东西。”这所谓“留下来的东西”,就包括了思想、品质、素养等更有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事实证明是可以通过对“思载千秋”的故事的赏析与解读甚至是效仿中去习得的。

(责任编辑: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