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学习焦虑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 投稿二月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61次
  • 评分4
  • 11
  • 0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不适。本研究针对739名初一新生进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整群测试,调查结果表明,有约50%(49.7%-63.8%)的初中入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倾向。学校通过采取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团体和一对一辅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措施,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焦虑倾向得到很大缓解,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自主性、责任意识、学业水平等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焦虑 现状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蒋立红,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副教授;张馨尹,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杨建国,男,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李旺,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引言

了解学生是有针对性施教的前提和依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吃的、穿的、玩的,包括教育资源与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作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学生,他们是如何想的,他们是不是感到真正的幸福?他们有哪些困惑和不适?父母的殷切期盼、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同伴竞争,会不会给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带来压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连续4年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初中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发现,测试群体中确实存在一些心理不适,包括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等,而学习焦虑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

学习焦虑是指由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发,受个人评价水平、人格特征及身心制约因素导致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来。

过度的学习焦虑对初中生学习和生活均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过度的焦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临近考试焦虑会逐渐变重,注意力不易集中,焦躁不安很难安心学习。其次,过度的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考前睡眠质量下降,考场中手忙脚乱,遇到难题便乱了阵脚,回忆提取信息能力下降,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再次,过度的焦虑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且对自我的消极评价会导致认知模式偏差和自信心的严重缺乏。

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有助于学生顺利适应初中生活,收获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连续四年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一新生进行调查,参与测评人数共739人,其中有效问卷为687份,有效回收率为93.0%。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331人和356人。

2.调查方法。测验以团体施测的形式进行。心理教师负责统筹安排,由经过测验培训的老师负责测验实施过程的监督。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测验共100题,分为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其测验题目的描述较符合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

如图1所示,大部分学生(>95%)在测评中不存在心理不良,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不良,以致严重干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有约50%(49.7%-63. 8%)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倾向,如果这种倾向一直延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不良。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予以高度关注,帮助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在不同类别心理不良上的检出率。

如图2所示,2009-2012级初中新生心理不良的具体表现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学习焦虑问题普遍突出,四届学生在此项的检出率上均大于40%,最多达到55. 6%,另外有部分学生存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这些现象可能也是由学习焦虑引起的,并由学习上的焦虑泛化到心理和生理的其他方面,从而引发各种身体不适应和情绪问题。

二、思考与对策

1.原因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约50%(49.7%- 63.8%)的初中入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倾向,少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这两者之和连续4年都超过了学生总数的50%。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对学生及家长的实际观察及访谈,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源于社会和家庭对初中生施加的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重视学习本身没错,但如果过分重视甚至害怕就会导致其对考试和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提出超出孩子自身能力的要求时,孩子便会产生担心害怕和焦虑感,严重的有可能会反映到其身体症状上。

第二,可能跟初中生对自我的不恰当认知有关。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且容易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自我意识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对自己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导致其容易产生学习焦虑。

第三,学习焦虑的产生可能跟学生个体的性格特质有关。通常,内向、敏感、易受暗示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这样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两次失败将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失败后难以鼓起勇气,因此面对考试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紧张、担心、害怕等情绪体验。

对于教师来说,及时地鉴别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干预和积极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措施及对策。

(1)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领悟,培育懂心理、拥有生命力的教师。

在学校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学生的很多习惯和思想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并了解学生心理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以讲座交流的形式,帮助教师认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并讨论如何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案例式分析法,对班主任进行微课程培训,以优带新,分享个人在班级管理中优秀的经验和心得,增强班主任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提升班主任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加强巩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还开展了主题式的基于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师研修班,引导教师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工作,针对的是师生沟通技巧等内容。另外,针对每一届学生的学习分析情况,学校科学地开展学生心理测评结果解读,及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相关的任课教师,促进全体教师对教育对象多方面深入研究和了解。

学校不仅注重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控能力,更注重教师的心理品质提升。积极创设“教师恳谈会”、“教师工作坊”、“年级工作坊”、“班主任工作坊”等交流空间,搭建教师交流和情绪表达平台,及时发现和疏导教师不良情绪。另外,针对存在压力较大的班主任,利用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形式,对教师们的心理进行深度关怀,使教师们在心灵上得到滋养,更有生命力地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上。

(2)丰富教育方法,分享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充分调动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力量,帮助其丰富教育方法,促进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

利用“家长学堂”,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特定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学生不焦虑,首先要让家长不要焦虑”。学校针对家长开展了多次讲座式的培训,让家长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亲子沟通技巧,引导孩子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面对考试和成绩。通过定期的培训讲座,系统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3)分群体、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迅速成长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和成长带来的变化,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为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做好铺垫。

面向全体学生,主要以年级讲座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推动助力。初一年级,重点完成小初衔接教育,指导学生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和伙伴关系、师生关系,掌握中学阶段要求的学习规范。初二年级工作重在改善学习方法,学会调控情绪,加强人际沟通的能力。初三年级重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应试技巧,正确对待挫折,树立生活理想。

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同质性群体,如针对学习焦虑明显,且伴有一系列情绪和身体反应的群体,学校开展了主题式团体辅导活动。向学生介绍学习焦虑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并教授学生应如何避免或缓解学习焦虑情绪。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困惑,能够主动和教师交流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得到自我的成长。

对于个别学生,综合多方面的观察,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如果学生确实存在心理不良,很难通过自我改善得到缓解,且影响到其学习和发展,将交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结合多种心理辅导方式,建立长期的咨访关系,并充分调动家长和任课教师的力量,提升其综合的心理品质。

(4)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更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层面有宏观思考,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学习方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跨学科整合学习、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以及实践参与式的学习等,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仅身体参与其中,也要思想参与其中,更容易让孩子有所收获和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校积极践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生动活泼地成长”的教育理念,教师真正地爱孩子,欣赏和鼓励孩子,让学生首先在精神上减负。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在社团活动、课程学习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开展“名师讲堂”、“学子讲堂”、“社团活动”、“行走天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拥有自我个性展现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最耀眼的主角,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学生喜欢学校自然会爱上读书,爱上学习,学习的焦虑也就随之降低。

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刚刚升人中学的学生群体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不良倾向,其中学习焦虑问题比较突出,且部分学生的学习焦虑已经产生泛化,产生自责倾向、敏感倾向以及身体症状。学校应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团体辅导、个体辅导、社团活动、心理小报等形式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焦虑。同时学校要为学生搭建丰富的课程和活动平台,采用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和途径,让学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性,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力。根据笔者三年多的实践探索,高度重视和有效干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习焦虑的倾向能够得到很大缓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责任意识、学业水平等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