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币上看鸦片战争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4-21
  • 阅读量106次
  • 评分0
  • 0
  • 0

  明末清初,吸食鸦片的行为在中国开始流行,逐渐蔓延成为社会问题。西方发现此物在中国需求巨大,商人重利,对中国人的健康不必负责,只要能换回白银就行,于是在南亚的孟加拉殖民地大量种植,向中国销售,其中以英国为最。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地区先实现鸦片提炼的产业化,然后在加尔各答透过贸易商和中介走私鸦片到中国广州等地,平均每年更高达900吨。可悲的是中国市场异常配合,从乾隆后期到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结果是白银外流,百弊丛生。原本公司也就指望以上好的烟土来换回质量还行的茶叶及生丝、瓷器之类,然而发展的结果却是中国除了以往的商品以外,开始填入越来越多的银子来换取鸦片烟土,如《英国蓝皮书》于1821年亦记录:“近年来,每年输入(中国)的鸦片,总值至二千万银元,于是进口超过了出口茶、丝等项的总值。中国遂每年输出二百万银元,以补偿入超的差额”。贸易差至此开始倒转过来了。


  当林则徐等官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发现政府、商人、民间及外商各种利益纠结在一起,已经积重难返,于是依据传统做法,进言道光皇帝,晓以利害,主张禁烟,并得到批准。道光皇帝对此颇为重视,即于十五日命广东“稽查出口洋船不准偷漏银两,并严查鸦片”。此后又于十三年(1833)六月十一日“禁广东外洋贸易以银及洋钱易货”、又再于十六年(1836)九月初一和十七年二月初五等,多次重申禁令。不过起初是凡白银皆禁出洋,后因道光十五年元月,经两广总督卢坤和同年七月浙江巡抚乌尔恭额、以及八月二十六日闽浙总督程祖洛等诸大臣的提议,于是更改为仅禁纹银出口,银元则不在禁之列。“由于内地向有仿铸洋钱之弊”。既然禁止银锭和银锞形状的纹银出口,允许圆形的银元出口,俨如当今民间口头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商民在利益驱使下,就把纹银溶铸、模仿本洋银元流通出口。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上所述,仿造的银元自然不如机制的银元精湛,为掩盖仿造银元粗糙的缺陷,于是人们便把仿造银元打戳得面目全非,掺杂于打戳的真本洋之中蒙混出口,烂版银洋的形成应当是在这种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图2所示的仿本洋大烂版私铸银元,出土于福建漳州九龙江之南溪下游的金鳌村,共掘出两罐番银,其中前一罐在机械挖掘时被捣破,散落于土头堆中,为小工和闲散人员哄拾而散逸,从而流入钱市)


  早在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御史黄爵滋的奏折说得很清楚:“盖自洋银流入中国,市民喜其以枚核值,便于运用,又价与纹银争昂,而成色可以稍低,遂有奸民射利,摹造洋板,消化纹银,仿造洋银。其铸于广东者曰广版,铸于福建者曰福版,铸于杭州者曰杭版,铸于江苏者曰苏版、曰吴庄、曰锡版,铸于江西者曰土版、行庄。种种名目,均系内地仿铸,作弊已非一日,流行更非一省,既禁纹银出洋,又准以洋银易货,则商民知纹银有禁,而洋银无禁,将尽以纹银铸为洋银,不过一炉火转之间,遂可置身法外。”含银量高的纹银严禁出洋,而允许洋元输出,因而助长了人们冒违仿造洋元。然而仔细端摩仿造的洋元,都是采用沙版浇铸的方法,为了掩盖仿造的缺陷,特地把它凿打得不识庐山真面目,以便鱼目混珠地携带出洋,乃为仿造的根源。而同期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就曾奏请“欲仰洋钱,莫如官局先铸银钱”,但此建议却被保守的清廷斥为“太变成法,不成事体”而未实行。


  既允许以枚计值的银元出口,却又难禁私下仿铸,可以说是当时政策之纰漏,但更令人难以理喻的是,道光帝还在十六年(1836)九月初一日廷寄著兩广总督邓廷祯等晓喻洋钱(银元)应按重量行使,内容提道“……嗣后行使洋钱,必以成色分两为凭,不得计枚定价……无论烂版、镜面,每百两抵准洋钱补纹银之水,不准纹银转补洋钱之水”云云。这种不思改革银钱制度以有效抗衡外币,却坚持落后的币制、强行制止百姓使用方便流通的洋钱,既无成效,反而给予仿造洋银大开方便之门。在一个洋银比一两银子还贵的情况下,仿造洋银的风气越来越盛,这便是烂版银元趋于盛行的社会背景,更是清朝白银外流的真实物证。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其中的鸦片利益集团顿时暴跳如雷,立即掀起一片侵华战争的疯狂叫嚣。对于东印度公司而言,长期以来,任何国家——更何况是“落后的东方诸国”中的一员——胆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无视一个拥有震慑全世界的强大海军的国家所发出的贸易倡议,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而此时新即位不到三年的维多利亚女王更是跳上前台,公然为鸦片利益集团撑腰壮胆,1840年1月16日,女王在国会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英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英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呼吁“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向中国发动战争。


  4月,英议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决议,决定出兵报复,以迫使清政府屈服。1840年6月战争爆发,在印度集结的英国远征军机动舰队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出发到达南中国海面,抵达广东珠江口外,标志着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图3就是英属东印度公司于当年铸造发行的一卢比银币,正面就是年轻气盛的维多利亚左侧像,背面为花枝环绕的东印度公司的名称与面额及年份。该币直径32毫米,重量11.66克,成色91.7%。需要说明的是此后公司所铸造的卢比主币,年份均为1840年,直到1858年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只是鸦片战争后银币的大小版式有所改变而已。


  次年,英国政府对义律在广州所获侵略权益嫌太少,改派璞鼎查为全权代表来华,扩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舰船37艘、陆军2500人离香港北上,进攻福建厦门,可是广州的奕山隐瞒不报(他吹牛说英军已退)。幸亏奕山的牛皮早被厦门的颜伯焘识破,故颜伯焘一直抗旨不撤防,并且在厦门投巨资建立了中国沿海最坚固的防线——厦门石壁。炮台的火力也相当强大,有火炮四百余门,守军5680人(仅次于虎门,但远远比虎门炮台坚固),战后英军对石壁炮台的防御力评价相当高。为了修筑这巨量的石壁工程,又在后方漳州开铸了漳州军饷银饼以供军需。根据钱币大家马定祥的推断:由于厦门最终为英军攻陷,英军入侵后大肆掳掠,漳州军饷遭逢劫难,因此很快从流通界消失,留存至今的实物可见寥寥。图4是其正反面的形象,只见文字花押及硬戳,没有图案。重27.0克,成色98%,直径40.8毫米,外边道为锁壳纹。这是民族劫难的历史见证!


  英军先进的武器和军制及适中的目标,令结局早已注定,胜负没有悬念。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这是一段国人较为熟悉的历史,史称“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为“通商战争”,强调出兵维护商业利益、改善经商环境的正当性,粉饰侵略是所有强盗的惯用伎俩。女王在品尝了对华战争胜利的喜讯后志得意满,野心更加旺盛,下旨对侵华战争中的有功将士论功行赏,铸造颁发了对华战争军功奖章(图5),正面还是女王头戴王冠的得意形象;背面上部为一棵树,树下是火炮、枪械、旗帜、锚链等物,中间是一面大的盾牌,上镌英国徽图案,底下是CHINA字样与战争结束年份,章上配有红色短绶带以便在军装上佩戴,凡是在华为屠杀中国军民有杰出贡献的“功勋”将校都能得赏。


  其实泱泱天朝在懵懂中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境地,是别人进步自己停滞,长期积累后的必然结果。就连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也荒唐地认为洋人好吃牛羊肉,如果没有从中国进口的大黄、茶叶帮助消化,就会死亡,并以此作为筹码进行决策。


  道光帝在鸦片战争结束、《南京条约》签订前得知有英方人员被俘,立刻发旨提出一些问题派官员讯问。问题包括:英国到中国要经过几个国家?印度离英国多远,通不通水路,为什么派人跟随英国来打中国?英女王22岁,怎么能当上国王,结婚没有?丈夫是谁,在英国是什么职务?英国卖鸦片给中国,是图财还是另有阴谋……不要嘲笑道光的问题,其实现代人要立刻回答也很困难,不过可以借助翻书上网找资料。而在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没有一名通晓中英双语的人为政府服务。最高领导人问遍高官大儒,却找不到答案,尽管有些资料就尘封在深宫之中。清朝皇帝的勤勉程度在中国各朝高居榜首,道光发旨讯问的行为中规中矩,无可挑剔。令后人感慨的是当时中国对于第一强国的无知,对于世界的无知,对于中国在世界上所处位置的无知。而且不是一般的无知,是无知到极点。


  作者:姚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