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食物链》教学探讨

  • 投稿PBsm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942次
  • 评分4
  • 35
  • 0

宋丰华

《有趣的食物链》是《共同的家园》单元的第3课,它既是第1课“生物之间食物关系中吃与被吃”的具体研究,也是第2课“生物可取食对象”的延续,同时,还为学习下一课“了解生态平衡”奠定了基础——由于食物关系形成平衡。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栖息地内,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从而初步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二是说明食物链的构成。教材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说明食物链的始端和末端在哪里。然后从处于始端的植物的营养从哪里来的角度,介绍分解者及其作用,将整个营养转换连成一个循环回路。

三是建立食物网的概念。学生会发现,在交错的多条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都在自然界中担任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每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交叉的食物链构成复杂的食物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如果遭到人为破坏,将会影响整个食物联系,造成连锁反应。

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真正认识食物网;二是理解食物网中动植物的食物能量交换。

教学本课时我发现,在课堂上仅仅引导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对学生而言是很简单的事情,甚至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形态上复杂的食物网也不困难。但如果让学生说一说食物网中的某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是如何影响整个食物网的,很多学生都是盲目推测,很难发现这种变化对食物网中的生物带来的影响,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在市教研室举办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有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一环节上采取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思考、分析、判断,从而自主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学生在认识和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过程中的表现和收获也出现了不同。

A教学

片段一:成语故事引入,认识食物链

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包含了哪些生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螳螂、蝉、黄雀。)

师:如果说黄雀吃蝉,谁在后呢?

(学生继续补充,一直说到老鹰。)

师:往下说,蝉吃什么?(树的汁液)植物吃什么?我们找到的这些,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认识到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师: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如果我们用箭头表示的话,那么箭头的方向应该指向谁?

(学生说理由。)

师:在科学上,表示吃与被吃关系,定义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我们一般这样说:树被蝉吃,谁接着往下说?

以往教学,学生在食物链的书写中常存在写反箭头的情况,教师在学生刚开始接触食物链的书写时就强调了食物链的书写规定。按照语言——文字——箭头顺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食物链的认识。

学生第一次说食物链时,往往会出现食物链不完整的情况,教师这时要强调食物链的完整性,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点出发,列举这些不同的动植物、不同的食物链之间的新的食物链,最后形成物种丰富、纵横交错的食物网结构。这种问题引领的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片段二:认识食物网

师:食物链之间会不会发生食物联系?鹰之后呢?

(学生认识到,鹰之后化为“土灰”,细菌将它分解。)

师:黑板上这张图纵横交错,像一张网,我们称食物网。请小组讨论,食物链、食物网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一些特点:越往下,越弱小,越往上,关系越紧密,越高级,越强大;最下面的都是植物;最上面的都是凶猛的动物;凶猛的肉食动物被细菌分解了,进入土壤,然后为植物提供营养;植物数量最多,越往上数量越少。)

老师的板书设计值得关注。教师在黑板一侧板书了一些食物链和自然形成的食物网,形象直观地体现了食物之间纵横交错的交织网络,同时上下结构明显,越往下,越弱小,越往上,越强大,体现了食物的高低层次分布。

B教学

片段一:谜语引入

教师出示谜语让学生猜:1.出示一片草地(打一种植物)——没花(梅花)。2.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草莓(草没)。3.然后来了一群狼(再打一水果名称)——杨梅(羊没)、杨桃(羊逃)。

老师采用了幽默风趣的三个谜语“一片草地,来了一群羊,又来了几只狼”,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看到这些谜语,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狼吃羊,羊吃草,它们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很自然地就会建立起“食物链”的概念。通过“狼来了,羊可能逃没了”,渗透了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师:这里出现了三种生物,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吗?

(学生回答。)

师:我们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科学家是用一个单向箭头表示的。

(教师出示:草→羊,羊→狼。)

师:自然界中的动物吃食物是为了摄取营养、获得能量。所以生物学家采用了可以更好地表示出一种生物把能量传递给另一种生物的表达方式。这里箭头表示的是食物流动的方向,能量传递的方向。

概念的抽象与概括要多层次地进行,概念的形成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一个反复的过程。这里,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记住了箭头的指向,帮助学生理解了“食物链”的实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结构,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

片段二:认识食物链

师:有树的地方常有鸟,有花草的地方常有昆虫。植物、昆虫、鸟和其他生物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教师依次出示图片:树林、校园、菜园中、海洋)这儿有食物链吗?

(学生回答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师:我们现在可以到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去找,只要找到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那个地方就有可能有食物链。尤其是那个地方有动物存在,它一定会有食物链。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动物需要食物。)

在这里,老师点出了食物链中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谁吃谁的关系,还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片段三:认识食物网

师:在这片草地上除了牧草、羊、狼,还生活着哪些生物?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食物链呢?

(学生说到:牧草、稻谷、蝗虫、兔子、狐狸、羊、田鼠、鹰、狼、马、蛇、鸟。)

师:请把它们之间的食物链画出来?看看你们能找出多少。

(学生练习画食物链,最后教师出示相互交叉的食物链形成的食物网。)

师:一种生物可能被多种生物吃,同时也可以吃很多其他的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层级关系,都是从植物开始到弱小的动物再到凶猛的动物。从植物到凶猛动物的数量是从多到少。

老师通过形象、直观的食物网模型,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规律表示出来。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食物的层级关系和食物的数量关系,以及食物网中任何一种生物的灭绝会对食物网中的所有物种产生影响,甚至数量的变化都会影响食物网结构的稳定。

片段四:认识分解者和能量环

师:还有一个分解者,我们一起来看。

(学生看视频:分解者及其功能。)

师:实际上,当我们了解到分解者的时候,就不再是食物链了。自养生物把阳光、水、空气吸收过来,使自己变成食物;自养生物作为食物被一级消费者吃了,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吃了,这些二级消费者又被更高级直到顶级消费者吃了,那些顶级消费者死了以后,又会被分解者还原,一还原,又变成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实际上就形成了营养环,或者说把营养换成能量,叫做能量环。

教师通过视频引入分解者,引导学生理解“分解者”留下的物质被处于食物链始端的植物吸收。当食物在食物链中流动时,便实现了能量在不同生物间的传递。这就保证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无限地循环,使得整个营养转换成一个循环回路。

两位教师处理食物链知识点的教学思路是不同的。

A教师侧重于强调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B教师点出了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后面的食物网学习作了一些铺垫。

在引导学生形成食物网概念时,A教师要求全班同学一起补充“蝉一螳螂一黄雀”这条食物链,从三个代表生物出发,找出与之相关的生物,然后对出现的物种中存在的其他食物链进行补充,最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的食物网的图形印象。B教师通过共同生活在草原上的“草、羊、狼”的食物关系,引出自然界中的这几种生物并不是独立生存着的,还有很多其他生物和它们共同生活,引导学生分析动植物之间的关系,认识物种之间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食物关系。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是将许多食物链合并成一个物种丰富、箭头纵横交错的食物网。这样,学生在看食物网的时候,会将食物网中的每条食物链单独拿出来分析。所以,当食物网中的某一生物出现变化时,他们会认为只有和变化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上的生物才会受到影响。可见,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是形成了一个形态上的食物网,并没有真正理解食物网中复杂食物关系的真正含义。两位老师都是以点带面,联系到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形态,凸显了这种以食物关系联系起来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为后面学生理解生态平衡打下了基础。

从课堂效果来看,A教师的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找到完整的食物链进而形成复杂、完整的食物网的形态,学生印象深刻。对小学生而言,直观的印象更容易帮助他们记忆和理解。B教师的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食物网中一种生物被多种生物吃,也能吃多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让学生理解食物网中任何一种生物的变化都会引起食物网中更多生物的数量变化。在教学中,如果既能完成一个清晰、完整、复杂的食物网,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个纵横交错的食物网的图形印象,又使学生真正理解食物网图形所隐含的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才算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在处理如何让学生理解食物网中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这个难点时,两位老师都选择了利用食物网模型,引导学生去发现食物的营养结构以及数量结构的特点。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食物链和食物网,很快就能找出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存在的层次关系和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在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学习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了思维能力,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有趣的食物链》一课是一节重在思维参与的不断修正的概念学习课。这节课没有华丽的课件、热闹的活动,设计简单但内涵深刻,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学习,通过静静的思考,相互交流、分析修正和借鉴,经历了建构科学概念的过程。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中心小学

( 27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