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儿童器乐学习中心理效应的运用探究

  • 投稿陈书
  • 更新时间2016-01-11
  • 阅读量693次
  • 评分4
  • 66
  • 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一个良好的趋势。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受到了广大家长的高度重视,器乐学习逐渐成为每个家庭中儿童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然而,在儿童器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的陪伴作用是教师教学无法替代的。因此,家长在“陪练”的过程当中,运用一些适当心理效应,克服自身错误的心理问题,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正确引导儿童的器乐学习。 
  关键词:器乐学习 家长陪伴 心理效应 心理问题 
  器乐教育,作为提高儿童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的艺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重视,家长陪伴式的儿童器乐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学习过程中,家长的陪伴与监督对儿童的学习十分有益。因此,如何利用一些心理效应,使其正确、适当的在儿童的器乐学习中发挥作用,是每个琴童的家长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以暗示效应、酝酿效应、超限效应几个较为重要心理效应为例,对这几种心理效应在器乐学习中的正确运用方法进行具体阐释,另外,笔者将指出家长在陪伴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 
  一、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在儿童器乐学习的初期,一些会产生信心不足的现象,而信心在儿童的器乐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家长在陪伴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儿童信心的建立。适当暗示效应的运用,有助于儿童养成积极的学习心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坚定儿童进一步学习该项器乐的信心与决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的言语能够对儿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暗示效应。因此,家长在陪伴儿童进行器乐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尽可能的在语言表达中表现出对儿童的肯定,在潜意识里不断坚定儿童的信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对于儿童学习过程中得到的进步和成绩,家长也一定要进行表扬、鼓励,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儿童在潜意识里不断肯定自我、激发自身潜能、不断进步。切不可经常训斥儿童,给予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削弱儿童的学习信心与兴趣,使其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行,对所学器乐产生厌恶心理,甚至放弃学习。 
  卡耐基曾经说过,“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由此可见,赞赏、肯定的心理暗示在儿童学习器乐当中十分重要。因此家长需要合理运用暗示效应,才能使儿童在鼓励中不断进步。 
  二、酝酿效应 
  酝酿效应,又称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维、新心象浮现出来,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我们的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也许过一段时间后,我们会突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在器乐练习时,也许会遇到一些练习许久也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或是表达不好的音乐情感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能一味的要求不断重复练习,这样的要求不但不能提高练习效果,还易使儿童陷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当中,达不到良好的练习效果。此时,如果家长能够依据酝酿效应,引导儿童把这些难题暂且放置一边,练习其他内容或是进行其它活动,也许过一段时间重新练习这些难题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这就是酝酿效应在儿童器乐学习中的有效利用。在陪伴儿童练琴的时候,家长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正确引导,让儿童的思维在酝酿中打破原来的不恰当的想法,得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酝酿效应,在儿童的器乐学习中,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根据心理学对超限效应的解释,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启示:过度的刺激或批评,很容易产生消极作用,使对方产生不耐烦或者逆反的心理情绪,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在学习生活中更易受到超限效应的消极影响。 
  儿童,在学习器乐的过程当中,很难像成年人那样有很好的自制力和专注力。儿童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有限,家长在陪伴儿童练琴的时候,要注意把握时间,争取在合适的时间内让儿童进行有效率的器乐练习,不需要过度的练习。练得多不一定练得好,对于器乐学习来说,用心和效率是最为重要的。另外,在儿童练习的过程当中,家长需适量指出要点和错误,无需多次反复,以避免儿童产生消极情绪,影响练习效果。 
  在上文的暗示效应中作者提出了赞赏的重要性,然而,家长在表扬或者批评孩子的时候同样也需要注意“超限效应”,过多的表扬,可能会使儿童产生骄傲的心理,反而阻碍了孩子的进步,而过度的批评会使儿童产生逆反、不耐烦的心理情绪,甚至厌恶所学器乐,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因此,琴童家长一定要掌握超限效应,正确运用暗示效应、把握表扬与批评的方法,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让儿童学习器乐,可以提升儿童的音乐修养和艺术气质,开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潜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优于儿童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儿童学习器乐的过程当中,家长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但陪伴需要掌握方法,心理效应的正确运用十分重要,上文主要提出了在器乐学习中几个较为重要心理效应:暗示效应、酝酿效应、超限效应。当然,除了这几个效应之外,还有类似的近因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等。心理效应在学习与教学过程当中十分重要,若家长可以正确的运用这些效应,将对儿童的器乐学习有很大帮助。 
  作为一名合格的琴童家长,除了适时地使用心理效应来帮助儿童进行器乐学习,同时需要避免一些自身的心理误区,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急功近利心理等一些阻碍儿童学习的心理问题,重视儿童的音乐能力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选择儿童喜欢的乐器、尊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重儿童的选择是每一位琴童家长必须努力做到的,同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与他人攀比或急于求成,因为这些消极的心理在陪伴儿童进行器乐学习过程中是十分不利的。 
  任何一项器乐的学习并不容易,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刻苦的努力和极大的付出,如何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陪伴儿童快乐的、有效率的学习乐器是每位家长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正确的运用某些心理效应、克服消极的心理问题是应对该挑战的重要途径,在陪伴式的儿童器乐学习中,需要家长与儿童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才能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