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职前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 投稿FLax
  • 更新时间2016-03-30
  • 阅读量486次
  • 评分4
  • 31
  • 0
 摘要:职前教育是整个终身制教育阶段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为我国中小学输送优秀教育人才的第一出口。职前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师资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前教育 教师 中小学 
  职前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师资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音乐教师的职前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一、我国职前教育的现状 
  (一)生源方面 
  当前我国各大师范院校生源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三类 
  1.第一类学生本身的音乐专业素质较高,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如愿地到心仪的音乐学院学习,在大学四年期间他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专业技巧的学习和练习上,对于教学技巧和实践训练的关注会较少。 
  2.第二类学生的目标性较强,通过艺术特长生考上了相对优秀的院校,但由于专业素质较为薄弱,他们在入学后的四年不得不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专业技巧的学习上,对于其他方面自然也就没有太多地精力关注。 
  3.第三类学生在各大师范院校生源比例中应该算是凤毛麟角,学生本身对音乐就有着如火的热情,专业素质又较强,入学前就有着强烈的意愿加入教师队伍。 
  (二)师资方面 
  师范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音乐专业技巧教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较为关注的是自己擅长的领域,甚少关注学生在学习后如何在工作中运用相关学习知识,如何将自己的专业与日后工作的课堂衔接,恰恰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三)学生培养计划方面 
  各所院校为就读的学生设计了考究而丰富的培养计划,大学四年中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类型、不同分值、不同程度的课程。 
  1.课程类型设置 
  有关调查数据表明,各大师范院校的学生培养计划中音乐专业课程占总课程将近70%的比例,基础文化课程占20%,教育心理类课程占7%,艺术实践课程占3%。 
  通过上述数据就可以看出,师范生的培养方案里音乐专业课程比例远远超出教育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这符合我国当前的“重视技巧,轻视实践”的价值取向。作为一名即将步入职场的准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技巧同等重要,平衡的天平偏向任意一方都不利于教师的发展。 
  2.课程程度设置 
  音乐师范生在各个师范院校中都是实行为期两学年的“双专业”教育模式,即学生入学前本身所特长的专业技巧和入学后必修的专业技巧。专业技巧包括:声乐、钢琴和其他乐器演奏两类。还有院校在“双专业”的基础上加入“第二乐器”的教学内容。 
  虽然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是有很大好处的,但实践证明这面临着很多问题。辅修专业往往比主修专业薄弱,许多辅修钢琴的学生每学期只学习两首乐曲,为的仅是应付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样算下来,两学年该生只会演奏8首乐曲,何谈演奏能力?何谈识谱能力?还有一些主修钢琴的学生,辅修选择了其他乐器,两学年学习过后,甚至连一首完整的乐曲都没办法演奏下来,那么,在步入职场,如何为学生展示除钢琴以外其他乐器的独特魅力呢? 
  3.课程实用性设置 
  每个音乐师范生的培养计划里都包含着4种类型的课程:音乐专业课程、基础文化课程、教育心理类课程、艺术实践课程。每一类型课程里又包含着不同种类的课程,如:音乐专业课程包含专业技巧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两类,在专业技巧课程方面,往往一味地强调技巧的高水平,而忽略这些技巧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是否实用。 
  二、培养专业化音乐教师的发展思路 
  明确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就可以根据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如何培养专业化教师。 
  (一)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并非只是“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而是指作为教师所要具备的专业性知识,即音乐专业课程、教育心理课程、艺术实践课程。 
  1.音乐专业课程 
  作为一名准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当具备指挥、音乐创作、音乐软件的使用、电子音乐制作、钢琴即兴伴奏、中外音乐史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虽然各大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课程都是非常合理且符合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的,但是,由于每所院校招收的生源音乐能力不同,导致学生之间音乐专业素养有一定的差距。 
  针对该种问题,可以在原有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成几部分,根据不同程度分别授课。如:某校音乐师范班有49人,主修钢琴21人,非主修28人(可弹奏乐曲4人、可弹奏音阶15人、零基础9人),那么,教师就可以将该班级钢琴课分为四大组:主修、辅修1组、辅修2组、辅修3组。主修学生可以直接分配给各专业教师,剩余的辅修学生再分别分配给其他教师。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都应有所改变。如:钢琴每学期的学分是2分,教学时间是18周课时。辅修3组和2组钢琴水平偏弱,考虑到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可以将大组的成员再次分成互助小组(2人或3人一组),教师每周会为每个学生布置或学习一首乐曲,小组成员之间就可以相互学习同学的作品、互相监督练习。教师没有增加授课时间,但是学生已然学会了2-3倍课时量的作品。 
  2.教育心理课程 
  一名教师若能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相关知识,熟悉国内外先进音乐教学法并能正确运用于音乐教育实践中,这无疑会是在教学工作中如鱼得水的重要条件。各院校教授教育心理课程的教师应该都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对各自领域的理论知识都有着相当权威的见解。课堂上,教师都非常认真而详尽地讲解相关原理和理论,但并未考虑到学生如何将这些原理和理论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这些课程似乎脱离了音乐教学实践的轨道,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解一些教学中的实例,使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 
  3.艺术实践课程 
  许多高校师范生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但并没有过多实践的机会。入职以后,会面临诸多问题,如无法控制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归根到底是因为艺术实践机会过少。为此,各大师范院校应加强艺术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对准教师实现课内学习和课外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充分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使其积累教学的直接经验,形成实践性知识,为各位准教师入职做好充分的准备。 
  笔者认为准教师们需要扎实掌握音乐专业课程,重视教育心理课程,丰富艺术实践课程。 
  (二)专业精神 
  一个专业必不可少的途径应该是从业者要有专业精神。笔者认为专业精神不可能用几个简单的词汇就可以描述。毕竟,艺术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地技术上的操作,更多的是来自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它需要音乐教师引导学生,在一部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感受美、体验美,从而感悟人生之美。这就需要教师对音乐教育事业的正确认识,否则她的教学就是僵硬的、机械的、缺乏感染力。作为一名准教师,在准备报考师范专业的那一瞬间,就要对教师的职业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清楚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郑莉.中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