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0-12-11
  • 阅读量105次
  • 评分0
  • 0
  • 0

  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以有组织的乐音构成艺术形象,以节奏和旋律展示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以此传递情感的教育。现代教育中,音乐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坚强意志,养成良好的性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通过与音乐的交互作用认知、了解并体验音乐,从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人生经验,促进自身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发挥出音乐的教育功能,基于幼儿的心理特征,培养和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幼儿的人格,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和自信


  意志是指有明确目的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克服困难的一种心理过程。幼儿的意志包含了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方面。自信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幼儿拥有较强的自信能够用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意志行为中,勇敢面对与克服碰到的各种困难,且具备一定的抗挫能力。音乐是幼儿进行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音乐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学习乐器,都具备了明确的教学目的,而幼儿则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达到学习目的,因此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坚强意志和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活动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幼儿积累成功的经验和积极健康的情绪,不断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意志发展。


  促进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反映,是人在受到外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后呈现出的一种状态。当某一种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过长时,会导致神经系统产生疲劳感,严重时还会造成行为失常。幼儿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并且容易冲动,因此想要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情绪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是人表现情感的一种形式,它具备了游戏性、审美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通过音乐活动将各种情绪情感进行传递,能够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音乐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可以消除恐惧心理。音乐教育利用优美的旋律和动作,在幼儿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带给幼儿心灵上的快乐,消除他们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其次,音乐可以产生快乐情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自身的交往能力以及交往情感也会逐渐提升,通过恰当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音乐教育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幼儿在不同的角色中产生不同的体验,并利用积极的情绪去表达自己的需求,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和表扬,使其在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快乐的情感。最后,音乐可以发展良好的情绪。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唱歌跳舞,幼儿不仅能够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营造出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幼儿通过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还能提升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音乐教育中的很多活动都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幼儿有着被集体接受、被教师和同伴赞扬和认同的心理需求,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幼兒能够通过各种音乐游戏活动、表演活动等,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能力。比如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活动要求幼儿有较高的协作能力,只有齐心合作,才能传递出动听优美的合唱旋律,如果集体中的一位幼儿出现失误,则会对整体的合唱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幼儿参与合唱、合奏的音乐活动,能有效地提升自身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为未来适应不同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幼儿的感受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幼儿的智力,完善幼儿的人格。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应注重幼儿音乐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