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声乐演唱中主观音高准确度的分析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37次
  • 评分4
  • 60
  • 0

孙莹

(枣庄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摘要】学习声乐演唱,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握住音高的准确度,而音高的准确度受到很多因素的音响,比如文化,口音、音准的度量,听力的敏锐性等,因此要规避这些客观现实问题,就需要科学的方法进行联系,从而提高主观音高的准确性。

【关键词】声乐演唱;主观音高;准确度

声乐艺术的训练对把握音乐作品意义重大,特别需要灵活把握发音的合理性,目前很多的声乐从业者盲目追求高音,认为高音才能体现自身的声乐水平,但这种盲目调高乐曲中的音律,破坏了整个音乐作品的意境,又降低了音标高准度。正确合理的使用主观音高是训练过程中的难点。因此,要结合音乐美学,认识到合理的声乐训练是声乐演唱成功的主要内容。

一主观音高在声乐学习的价值

学习声乐首先要正确认识音高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首先要了解音准的内涵以及在声乐学习中的价值。

(一)音准的作用

音准是音乐歌曲的最本质的内容,音准是指物体震动过程中发出的音高,这种音高符合一定的标准,因此也被认为是音高准确度。音准的高低强度对声乐中的旋律影响最大,音准把握不扎实就会影响听众对节奏的感受,旋律的产生受到音高在作品中的运用,合理的音高有助于把握旋律而让听众感知到音乐美的享受。核音乐美学中强调的和谐之美就是将旋律中音高的合理、准备的地方表现出来,体现一种美感,这也是音乐演绎的至高境界。

(二)音高的类别

1.从属性上来看,高音属性包括高音和低音

在学术上没有量化的确定,更对是对比性的划分,多个音高进行对比,如果一系列音高中比较高的一类化为高音,相对频率较低的就被称为低音。

2.通过音的传播口径划分

声音的传播口径可以根据对象进行划分,包括主观高音和客观高音。客观高音是物体震动过程中发出的音高,这种音高更对使用科学设备进行量化测试,物体的震动频率,自然界的声音更对是客观的,不能随意改变的,是科研数学计算出具体的频率书。想比较起来主观音高更对是由人口腔发出的共鸣,这种发音更容易受到人的情绪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例如一个演唱者参加歌唱比赛,平时音准表达非常稳定,但在比赛之中面对较多评委和观众的时候,因为情绪自控能力不够,可能出现音准表现失常现象,导致演唱结果不理想,这显然是收到了当时情态的影响。除此,有些演唱者在唱歌后发现伴奏者的乐器演奏不准这种误觉产生。

因此,主观音高更受演唱者的心里素质的控制能力没有良好的心里抗压能力,是难以正确发挥音高的作用.这就需要这实际训练中加以解决。

二、影响主观音高的因素

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始于建国以后,在吸收西方声乐教育的机制后,我国开始了声乐教学,声乐教学中音准根据音乐的种类而有所不同,例如民歌中很多音准强调情的融入,而地方戏曲强调地方习惯,而国外经典歌曲更强调咬词的清晰程度。

1.听力对主观音高的影响

学习音乐,很重要的就是听觉的敏锐性,这种听不仅要听的清别人发音的特点,同时要在演唱者找到自身失音的地方。除此,在进准度上要合理拿捏主观音高的范域,如果声音出来以偏离音高,发出的声音缺乏流畅性,高音部分出现冒高,演唱者呼吸出现不畅,导致面部表情僵化,除此在上下行旋律中可能出现不稳定的音准,发出的声音立不住,在高音的起音部分中常会发生,而失衡性音,更多表现声音不稳定,音色呼气回落,缺乏完整性、同意性,这都需要演奏者能自我发现,听觉要达到自我调整的水平。

2.口音的不同对音高的影响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较大,56个民族的发音都有较大不同,就算是汉族地区地域分别不同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发音都有较大区别,北方地区说话更比较硬,声粗,而南方地区发音更绵,更柔,语言方式使得发音有地域特色,同时在发音中对前后鼻音.卷舌音有些地域语言根本就发不出来,基本没有后鼻音,语言上更多显示同音字,这样对口腔的震动会有巨大影响,声带的震动,音高南北之间就会有较大差异。

3文化背景对音高的约束

中国主打儒家文化,而西方文化更多强调基督文明,在文化上、风俗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就有较大差异,西方在教会中更多使用唱诗,那么赞美诗要求更加迸发,而我国儒家文化就更要注重内涵和婉约。这更加影响音高的发挥。

4.率学计算方法不同对音高产生的影响

我国使用五度音律,而西方更加器物化,强调十二度音律,这样就产生了在音准少的小误差,导致在刻度计量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声乐演唱的音高准确度训练方法及特点

(一)模仿法

模仿法指可以借助现代音响设备,把音高用科学仪器进行调试,调试后播放出来,由训练者进行声乐视听,同时进行模仿,然后把主观音高与客观音高进行声波对比,进行校对,弥补主观音高的不足。在学习国外音乐时就需要强调准确性,而演唱中国歌曲就要注重调试性,未必需要十分精准只要保持在一定度范围即可。

(二)心理暗示法

音高的微弱差别难以被人们的听觉发现,由于频率难以改变,只能改变声音的强度水平,这能为人们的听觉发现,因此在进行音高的学习时适当控制练习者的发音力度,使用弱音方式有利于掌握好音高的发音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韩宝强.音的历程[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09).

[2]陈喜红论声乐教学中的“音准”问题[M]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09).

[3]布里顿布里顿及其音乐创作[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4]张静华,张娜,论歌唱艺术音准与咬字的训练技巧[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4).

作者简介:孙莹(1980-),女,山东枣庄人,硕士学历,山东枣庄学院音乐学院声乐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